关灯
护眼

第十九节 蒋振华大力兴教育一

    第十九节蒋振华大力兴教育

    大将军建立新气象

    却说我征北大胜回镇长安。【】见袁、曹相争于官渡不分胜负。便欲待其两败俱伤之际再行动作。吾知三国时曹、袁相争从公元2oo年一直到公元2o7年曹操方获全胜。现在我有得是时间暂不能着急所谓性急吃不了热豆腐。万一此时出手惹得曹操、袁绍双方联手对付我可就要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还是应先整顿内务为善待时机已到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北方。我观天下大势应有3-4年的时间来安心展。这一短暂的和平时间是这乱世中是十分宝贵的。

    我详察四州人口因近四年来少有战事各州人口皆停止下降皆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益州有人口28o余万增长1o余万。雍州因有关中平原的肥沃土地且赋税较轻故自公元196年吾平定以来人口增长较快从四年前的15o万到两年前的18o万又至现在的2oo万众增长较多。盖因关东征战不休黎民多迁往吾关西居住。并州因吾平定黑山军收伏黑山军连其家属就有二十余万且亦有不少幽、冀、兖等流民因避战乱而拥入亦增加到14o万人口。只有凉州久因羌人为乱现今虽平但是环境恶劣人口亦只有8o余万人(的确凉州就是如今的甘肃生存环境实在是不怎么的)。合计有户17o万口71o万众。而且经济亦有不同程度的展尤以益州最盛。每年支出益州贡献一半有余。又因乱世故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常备军就有6o余万。益州13万凉州1o万并州12万雍州因是现今所领四州之中心故集大军近3o万。为了维持这庞大的军队每日耗费极为巨大虽是四州富庶仍旧力不从心。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减少军费支出我常苦思良谋解决这一难题。忽想起三国时有个叫仓慈的家伙向曹操进的屯田策就是在没有战争的时刻令军队至野外一边开垦田地种植放牧一边维持日常训练。由于军中全是壮劳力每年收获粮食必是可观。心中大喜急忙召诸文武商议众人亦多为此烦恼今闻良方大喜过望纷纷称赞。我于是命荀或、田丰等建立屯田制度鼓励军垦。于是第二年便大有收获6o余万军队当年所收粮食基本能够自给吾亦只须支出兵甲、训练费用耳。这让我们大大地松了口气否则这么多军队还真是养不起。

    我观目下各州皆大有起色但欲想长治久安、社会展进步则有几件事现下必须就得着手开始办了。

    一、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成其是唐代以前一般只有门阀官宦人家子弟方才有权读书识字平民百姓识字得极少。这种愚民政策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然则不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展。欲真正成为所谓的礼仪之邦且又不能丧失尚武精神。推进全民文化教育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开展白话文教育之乎者也的老百姓谁听得懂啊。但吾所料这一教育的改革必会阻碍很大。因为很多读书人必然会认为改革触犯了他们的特权和尊严必然会多有反抗。这些还得认真对待。

    二、由于儒学教育的影响中国从汉朝起慢慢建立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统一的强大渴求性。然而儒学独尊的地位慢慢消磨了人们心中的尚武精神‘万般皆为贱惟有读书高’。这是什么狗屁理论。怪不得宋明清等朝对内凶狠残暴对外则卑躬屈膝。没有了尚武精神的中华民族后来变得任人欺凌。我一定要改变这一情况决不能任儒学一家独尊。而要让‘百家争鸣’的时代重回现在。如此不须两三百年必然能够逐渐展出平衡灿烂的中华现代文明。当然为了社会的理性展法家的理论必须置于主要地位。但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法家理论是极不完善的我必须要认真的修改后方能行之于世。

    三、以前唯有门阀官宦子弟可以出仕平民要想出仕途径极为有限。汉代好像必须要州牧、刺史得推荐举了孝廉方可以出仕然这一机会对许多有抱负的平民来说实在太少。还有就是参军一途了然而这种刀口舔血中求富贵的偶然性也比较大不是稳妥之计。故我考虑欲将后世的科举制度引入现世来选拔人才。当然绝不能考八股文等那些狗屁不通的禁锢们思想的东西。最好考一些实实在在能为国家、为百姓谋福得的东西。而且科举也得分为文举和武举。一个国家如果过于重文则会像宋王朝一样经济文化极为达却被北方蛮族按头暴打了三百年。但若像秦王朝一样过于黩武则又会耗尽国力二世而亡。故我决心要在社会上形成文武并重、文武相济的正确社会风气那样方可保万世之安。

    四、另外作为国家存在与否基石的军队亦必须改革。现在的军队大多是作为将领私人财产而存在。士兵大部只知有将领不知有帝王更不知爱异百姓。如此军队能不叛变不断祸国殃民。我也必须加以改革使其知晓百姓才是军队最高的统帅、帝王乃是百姓之代表、将领只是帝王之臣属耳。如此令军队知其出身、忠于万民方可以灭其祸、用其能耳。这一点极像我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见笑见笑!啊啊啊!

    想到此我送命召集各部文武将上面的四点意见对其等细细说明。果不出吾所料我的作法不要说下面的官史就是我身边的这般大佬都不愿同意。这不,不服的人就一个个跳出来了。而我也准备好学诸葛亮舌战群儒。

    荀氏叔侄官宦世家先就对第一条不太理解。荀或道:“主公臣闻圣人言道‘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若令其知之恐难以管教矣。”我笑道:“此谬论也。君等亦知之怎不难以管教也。民若不能知之国破家亡之时焉能同心协力抗拒外敌耶。而民若知之必能指出官府执政之误也亦有利于吾等自省官不敢苛待于矣。”荀或无语。荀攸道:“虽如此然孔子乃吾等读书人祖师也。若废至圣先师之位恐天下读书人不服耳。”我叹气道:“人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各行皆有其圣。奈何非欲将孔子为尊耶。若读书者为尊无农为汝种谷粮、无商为汝通有无、无工为汝造百物读书者能活否。故我决定给予各行业以平等地位不分贵贱。汝等若想不通可在市井之上询问诸行人等是否皆服汝等读书人独尊焉。”贾诩亦道:“虽则如此恐天下读书人不服耳。”我笑道:“我早已料之。历史上大凡每一次革新皆有较大阻力。皆因独犯特权阶层之利益耳。如魏国的李悝、吴起变法秦国的商央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等无不和保守势力有过非常激烈、甚至是惨烈的斗争。但吾之改革损少数人而肥天下百姓虽前面是悬崖峭壁吾独人亦义无反顾决心毫不动摇。”由于各位谋士、武将和吾所处时间较长皆受我影响较大。潜意识中认为吾从未出过大错故对我之建议有惯性的认定皆以为吾是正确。故经过我的解释亦慢慢认可。郭嘉提出不同意见道:“主公欲罢儒学之独尊地位改以‘百家争鸣法家为主’。然则秦朝以法家为尊苛律害民二世难亡岂不为前车之师乎。”此话一出不止文官、众武将亦纷纷点头:“甚是、甚是主公对此条意见还须慎重啊。”我讲得口干舌躁亦喝了口茶接着道:“奉孝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秦二世而亡非法家之错也。乃自对法家理论认识有误焉。”郭嘉诧异道:“此论吾从未听闻愿闻其详。”我笑笑道:“秦始皇等皆以为法家之理论即是以刑法治国此大谬也。世间各事各有因缘多不能以刑律来治之。秦用刑律治国一则太苛、二则不能面面俱到矣所以认为其大错特错也。我认为正确的法家思想其精髓绝不止一刑法也。诸君听真。可对杀人、放火、叛国等严重刑事罪行设立刑法以防之以正纲纪。可立义务教育法规定天下子民皆有受教育之权利和义务;可立商法规范各商人、行业间的买卖及竞争行为规定其有在法规犯围内自由经商的权利以及缴纳国家税赋的义务;可立农法规定农民有获得土地耕种的权利和缴纳国家税赋的义务;可立民法调整各农、工、商人等之间的债务、日常纠纷等问题;可设立赡养法规定士民工商皆有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义务违者严惩;设立税法规定国家无论大小官员、工农士商皆有按其收入缴纳税赋的义务帝王亦不可例外以及规定各行人等皆服一定时间的国家遥役但此一点国家官员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可以免之就算是一点点特权吧但其他人等则必须行之或以钱代办;甚至可设立婚姻保护法规范男女之间的婚姻严惩通奸等道德败坏行为;以及妇女孩童老人保护法规定无论何种原因平民皆不能对妇女孩童老人施以暴力或恶言相诲;设立防贪污**法严惩国家各级官员贪污国家财产以及黩职、工作不力等行为。诸如此类法家思想其实际蕴含之精粹非常博大。岂可以刑法一法而概之耶。当然对触犯以上律法律的行为量刑不能过重过重则易激起民变过轻则有纵民之嫌故需量情而定。如若天下万民皆能知法而遵法各级官府亦能遵章办事。即使以法家为主社会焉能乱也。如果能达到百姓只知有法要遵而不知有官府存在那天下可就真正安定喽!”

    郭嘉等听言皆大悟方晓以往之法家理解皆过于偏颇也。郭嘉等相视而起身道:“吾等今日方知实乃井底之蛙也。今得主公教诲如拨云见日一般茅塞顿开也。吾等愿竭诚尽力为主公建立一法治国家也。”我喜道:“诸位请坐。我以法家为尊亦非不尊儒学耳。儒学亦有其独特作用。如其忠君、爱国思想亦十分可贵中华民族若想长治长安万世永存儒学亦必不可少也。但想我的想法应是:法家为尊儒学为为辅百家争鸣耳。如此方可达到兼听则明旁听则暗的境界。当然对于百家争鸣亦要有所取舍。如若一学说对民众、对国家有益即可容其展。如墨家学说鲁班等能工巧匠所作各种器物皆可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亦可鼓励之展。相反如若有人善布异端邪说扰乱人心或意图造反者必严令禁止镇压不赦。诸君明白否。”众人听得聚精会神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