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90章 血江

    当燕太后许俶在皇帝有了自暴自弃的征兆后,立即干预到朝政中,最令她惊奇的是,反对之声竟然小得几乎不可闻。

    许俶入宫二十多年了,最开始她做的是如何争宠,后来学的是如何争权,而在赵无求登基之后,她收敛锋芒、韬光养晦转而“修道祈福”,寄身于明山秀水,暗地里长袖善舞,联结起各个世家,为己所用。

    在儿子赵宏登基为帝后,她以为享清福的时候终于到了,可没想到她的儿子和她的父亲默契地投入到了一场以国运为赌注的豪赌之中。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赌局已经于大燕不利了,就算是勉强胜了,也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为了儿子的龙椅,为了自己的富贵,在亲眷的劝说之下,许俶哪怕是背负牝鸡司晨的骂名也要出手了。

    兴许是她修道之时与各世家打好了照面,兴许是相国遇刺,皇帝浮躁,朝臣急切地需要一个沉稳持重的大人物来主持大局,所以她的干政意外的顺利。

    首先,在她的主持下确定了宰相的人选;其次,彻查刺杀,调解朝堂上的两党相争;最后,为了应对复杂的军情,她在朝臣的建议之下劝说皇帝下旨征兵。

    穷兵黩武,对眼下的燕国已经是无奈之举了。

    南线经过楚州一役后,元气大伤,士气低落;而北线仗着兵强马壮与周国正面相抗;更不能遗忘的是,燕国还有个宿敌赵国在虎视眈眈。

    假如曹延襄在北线上演一出围魏救赵,缓解东线的压力,又或者赵国趁人之危挥军南下,对燕国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征兵成为了更好应对瞬息万变战局的必要之举。

    当方略定下之后,仁寿殿内,许俶斜靠在雕龙舞凤的红木长榻之上,以手扶额,愁容满面。

    这烂摊子她为什么要揽?

    当真是高枕无忧日子没享受几天,等到皇帝和许相行差踏错了,自己非得出手不可了?

    为此还愁白了几根青丝,愿如今所做能让大燕渡过难关吧,最好女主干政的骂名不要落到自己头上。

    许俶并不知道她憧憬多年的深宫享福太后的梦想已经彻底离她远去,她余生的主要战场将从后宫转移至朝堂。

    而千百年后,危机之时挺身而出主持大局的许太后得到的,究竟是美名还是骂名?

    谁能来回答她呢?

    ——

    江风猎猎,燕国南征的主帅朱翀正远眺江岸对面的敌军军营。

    距离楚州之役过去已经近半年,如今已经是三月,在这段时间内,呼号连天的风雨渐渐喑哑,咆哮奔涌的江河慢慢平复,而淮河两岸的两国军队在各自遭受重创后默契地选择了隔江对峙,暂缓生息。

    不过,国内的征兵消息却让久经沙场三十年的朱翀嗅到了一丝紧迫感,是时候重整旗鼓再战了。

    而这些日子,朱翀除了整顿全军,积极备战之外,有一个疑惑一直环绕在他心头。

    许卫之死。

    从情感上来说,朱翀与许卫有些私交,许卫的猝然离世,令他有些戚戚然;从局势上来看,身为许相一党的他得知魁首突然遇刺身亡,他无法不好奇事情真相。

    在许太后的主持之下,事情已经水落石出,许卫是死于“巧合”,三种东西都在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地点出现,只是太恰当了,恰当得让人不敢相信。

    可真相是太后安排人查证的,难道她会刻意隐瞒真相,自欺欺人吗?许卫可是她的父亲啊!

    因为这一层关系,燕国上下便慢慢相信了调查结果,这结果告诉大家,大敌当前,国内朝堂上并没有出现窝里斗,如今猜疑已经洗去,应该同仇敌忾了。

    于是针锋相对的两党各自收敛了敌意和锋芒。

    这件事居然就这么被重重拿起、轻轻放下,千里之外的朱翀感到无比意外和惊奇。

    是许太后为了稳定朝局而故意遮掩真相?还是真凶已经达成目的悄然退场了?

    一国宰相竟然就这么死了!

    身在前线的大将朱翀敏锐地将紧张万分的战局和瞠目结舌的巧合结合到一起,思虑过后,得出一个结论。

    这一切事件后,最大的得益者是远在周国都城盛安的萧太主元衡。

    如果夏侯雍反攻失利,燕国军队早已经高唱凯歌进军扬州控制大周的经济命脉了,而那时候周国情况紧急,战场上定数无常,萧太主绝不会坐以待毙。

    而这个案子来得如此地巧,巧到把所有的阴谋诡计都遮掩,不是背后有翻云覆雨手,还能出于什么?

    若是燕国内部阋墙,而则扬州之围可解,这是萧太主的围魏救赵之计!

    萧太主不仅有动机,更有付诸行动的本事。

    朱翀绝不能让她全身而退,更不会让她称心如意!

    站在高山之上远眺对岸的朱翀心中有了计较。

    江水辽阔,强渡必须要征船,一旦征船则定然是大张旗鼓,暴露了强攻的意图,周国是以江水为天堑。

    但他可以声东击西。

    ——

    燕军想要渡江攻城的意图,路人皆知,夏侯雍在楚州置军,既是为了防守,也是为了监视动向。

    近期燕军有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