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章 第3章

    从生产一队来到生产二队,张寒笑容满面地去找陈婉婉。

    “她不在家。”陈婉婉的隔壁邻居段浔说道。

    “那我就蹲在前面等她。”张寒蹲在大树底下等人。

    段浔给他搬去一把椅子,然后去厨房拿桶,家里的水缸没水了,他得去挑水。

    单手挑着空桶来到几十米外的水井,段浔放下水桶在那排着队。

    前面大娘们挑着水离开,段浔把水桶放下,开始摁压水井。

    “段浔,”拿着纸笔经过的副队长站在他旁边,问道,“你没读过书对吧?识字吗?”

    “没读过书,但是认识几个数字,”段浔边摁压水井边答道,“副队,你问这些干什么?”

    “公社统计各个大队文盲的数量,既然你只认识几个数字,我就把你归为不识字的那一类人里面,”副队长纠结地看了看手上的记录本,“这样说起来,咱们大队不识字的有一百三十七个人,文盲数量是全公社最多的,排名第一。唉,头疼,又要挨批了。”

    段浔低下头去挑桶,他实在是不喜欢别人明晃晃地说他是文盲不识字,没读过书这一点是他一直很介意的事。

    两个桶装满了水以后,段浔挑着水回家。来来回回挑了四趟,终于把家里的大水缸填满。

    再掀开米缸上的木盖子一看,里面没粮了。

    坐在自家院子里劈着柴,张寒垂头丧气地搬着椅子还给段浔。

    段浔顺势找他借粮票,“这一年借出去太多粮,等我把账收回来了还你。”

    向陈婉婉再次表白失败的张寒从兜里掏出全国通用粮票递给他,有气无力道:“我不着急用,你有粮了再还我。”

    段浔这种大队本地人是没有粮票的,手里也没有肉票油票,上面不会给他们分发这些票,因为都是自种粮食,大队收成的时候会给本地人分粮分油。

    每次有人家里的粮食吃完了又借不到粮食,都会找这些城里的知青买他们手里多余的粮票。

    张寒把没能送出去的那根油条一分为二,和段浔分着吃,“刚才婉婉回来了,不要我送的东西。你说陈婉婉怎么不吃我送的东西呢?我明明这么帅。”

    段浔咬着油条,背靠在躺椅上轻轻摇晃着,潇洒地用手在腿上敲着,“论长相,你比我差远了。我和陈婉婉青梅竹马她都没看上我,难道还能因为长相看上你?”

    “你这话……有点意思,”张寒摸着下巴思索,“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既然你长相没有优越到人神共愤的地步,那就从诗词这方面着手,”段浔手指头缓慢轻点着扶手,有了主意,“女同志都爱男文青,你可以朝这方面努努力。”

    段浔二大队有个文艺男青年,每次写诗都能迷倒一大群女同志,其中也包括陈婉婉。

    “兄弟,感谢,太感谢你了。”张寒喜得手舞足蹈,兴奋地跑回了宿舍,他要去琢磨琢磨诗词怎么写。

    “好一个痴男。”段浔轻哼一声,拿上粮本又揣着粮票和钱,走路去了公社粮店。

    其实陈婉婉躲着张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村里的大队长很不喜欢本地女同志嫁给那些男知青,他们本地男多女少,大队长一直希望女知青往村里嫁,同时又拒绝男知青娶村里的人。

    大队长这些小心思张寒目前还不懂。

    段浔走了四十分钟来到粮管所,还没到大门口远远就听到粮管所的职工在那吹牛逼,“咱们公社粮食收成好,每个社员每个月平均下来都有28斤的粮食入肚,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知足吧。”

    “好小子,这平均28斤粮食就能让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段浔拎着粮本推开那些来插队买粮食的大爷大娘们,“我对你说的话很有意见。”

    粮管所的职工翻了个白眼,“那你说说,我们哪里说错了?”

    “错就错在‘平均’二字,打个比方,你每个月40斤粮食,我每个月16斤粮食,平均下来就是每个月每人28斤,这叫人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你们是吃饱饭了,可还有很多人没吃饱饭呐,同志们,咱们仍须努力啊。”

    “切~就你嘴贫。”粮管所搬着粮食的职工大笑几声,没把段浔的话当一回事。这些职工待遇好,体会不到这里面贫农种田者的辛酸,也理解不了段浔说的话。

    排队一小时终于轮到段浔,他拿出买米的布袋子,问着粮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