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9章 祭坛成!前所未有的祭品!

    为了能够尽快完成祭祀所需要的祭坛,朱元璋暂停了应天府境内的一切工程。
皇宫不修了。
皇陵不建了。
整个应天府民间的所有工匠、石匠、木匠等等手艺人全被征召,再加上临时征召的民夫,足有十三万八千人!
不干别的,三天内必须把祭祀真神的祭坛修建起来!
为了三天内完成工程,朱标亲自前往金陵西北不远处的秦淮河,最终在秦淮河畔选择了一片地势平坦的好地方。因为靠近秦淮河,交通便利,再加上选中的这片区域地势平坦,几乎没有太多需要清理的地方。
第二天中午,大部分的工人就抵达工地,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工作。
树林灌木被推平,杂草被清理干净。
泥泞的地面被夯实,挖掘祭坛地基等等。
为了能够尽快建造好祭坛,朱元璋直接把修建皇宫和皇陵的材料拉到了秦淮河畔修建祭坛。
太子朱标更是吃住全在秦淮河畔,一步不敢离开。
总之,就是一个字,快!
工程要快。
建造要快。
祭坛不需要保证千年不变,万年不朽,哪怕只能用个三五次,甚至只能用一次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三天后必须可以使用!
在十几万工匠民夫的努力下,仅仅一天时间,一座占地面积二十多万平方米的广场就初见雏形。
为了保证进度,也为了保证工匠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朱标采用了三班倒的政策。
所有工匠三班倒,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工。
深夜,篝火和几十个超大型的太阳能照明灯照亮了施工场地。
照明灯是朱元璋早些年从次元论坛交易所得,一直是皇宫的重要装饰之一,不知吸引了多少文武大臣和皇亲贵族的注意。这没有火焰,不需要灯油,只需要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就能发光的好宝贝,一直备受文武百官和勋贵们的关注,更是皇宫嫔妃贵人们的新宠。
曾有皇亲国戚向朱元璋寻求获取门道,并且表示钱不钱的都是小问题,重要地是这宝贝好看又实用,不知道能省多少灯油,还不怕发生火灾,可太棒了,咱也想弄一个。
对此,朱元璋呵呵冷笑。
开什么玩笑,这宝贝贵不贵不说,要是让你们得了去,咱这天下独一份的荣耀还要不要了。
对于这些个皇亲国戚,朱元璋只有一个回应。
给咱滚!
这次为了保证进度,朱元璋拆了皇宫所有的太阳能照明灯,只留下了内阁大臣办公室的那几盏。就连他自己宫殿的太阳能灯也拆了下来,送到了秦淮河畔的施工现场。
一时间,秦淮河畔灯火通明,吸引了无数好事者的观看。
太阳能灯这稀奇的东西,还是第一次出现在普通百姓面前。
在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没有火焰,不需要灯油,能凭空发出刺眼光芒的太阳能照明灯,对普通百姓的震撼可想而知。
当晚,有上万人深夜不寐,就为了欣赏工地上的太阳能灯。
朱标刚得到工地外有上万百姓聚集的消息,还以为是民间百姓因为朱元璋建造祭坛,祭祀真神的事情引发动乱,连夜从应天府大营调动了两万人的军队,生怕耽误了祭坛的建造。
当得知只是一群好事者前来观赏太阳能照明灯,还有人在秦淮河对岸请和尚道士念经祈福,不由气得牙痒痒。但为了避免激起民愤,也为了不耽误祭坛的工程进度,朱标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有看到。
因为不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工程进度极快。
第二天,祭坛就初见雏形。
高三层,上窄下宽,造型类似金字塔形状,但是有八个角,每层四十九道台阶,高十八米左右。
内层是夯土,外层有青石,木材等等。
第二天夜晚,秦淮河畔围观的好事者更多。
十里八乡的百姓听说朱元璋要在秦淮河畔请神灵降临,那是无不惊讶,无不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