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9章 丝网印和印泥

    下一个要转的地方,是印刷坊。

    印刷坊的生意极好,还没进门就能闻到空气中的墨香,姬昭明赶紧戴上了口罩,等身后几人也都带上后,才一起进门。

    印刷坊的面积已经扩大了一倍,增加到了八个排版室,字模也大小号都准备得齐全。

    不过人手并没有增加多少。印刷坊生意好,把工人们都锻炼成了熟手,效率够高,就不需要再扩了。

    而且姬昭明也没有霸道到想垄断印刷产业的程度。现在印刷坊主要是印些重新梳理过的名家典籍,还有一些珍贵孤本。

    祝夫人送来的孤本都已经出了第一批,姬昭明非常大方,每本十份,整整齐齐得打包好送给了师兄。

    爱民印刷坊现在是公认的印刷纸张平整、字迹清晰、排版漂亮、装订结实,字模也好看。对比送出去的手抄本,祝夫人甚至有再借些书出去的冲动。

    姬昭明大方,姬景昇更大方。

    绝大多数人家,都是不肯轻易将藏书示人的。尤其是一些珍惜的孤本,家族费尽千辛万苦寻来收藏,给人拿出去传抄得满大街都是,这是文化资源的外泄,是家族吃大亏了。

    姬家的收藏当然也不愿意外传,不过因为姬家算是新贵,底蕴和别的世家比还是薄了些,所以姬景昇对自己书房那些架子的价值,认知上会有些偏差。

    姬景昇自己收藏的还是书画多些,典籍本来就少,大都是姬大爷两口子给他的,再就是祝氏的嫁妆。

    两口子都占过姬昭明的好处,再想想姬昭明现在的身份、圣眷,借孤本去批量复制,也变成了可以商量的事情。

    稀有内容的价格肯定是很高的,姬昭明第一批没敢多印。都只印了一千本,自家留下百本,亲友们分一部分,存一部分。剩下的高价售卖。

    书是奢侈品,稀少的古籍就是收藏品了。所以定价的事情,齐荣他们不敢擅专,这回姬昭明过来巡查印刷坊,也是为了商量定价的事情。

    书坊的刘掌柜也过来了。“小司空安好,自从放出印了一批珍本的消息,小人这里就天天有老客人来催。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到您有时间了。”

    姬昭明不爱客套,干脆地直奔主题:“刘掌柜不必多礼。珍本确实拖了一段日子,好几样都备齐了现货,正好咱们一道去抽验检查一番,拿着实物来商量定价。”

    印刷坊的仓库极怕水火,所以去年研制出水泥后,守仁他们就来跟姬昭明商量过仓库的改建问题。

    现在的仓库都已经建造一新了。

    仓库是用钢筋混凝土重新盖的,为了通风和采光,窗户开了很多,窗外是一排水泥蓄水池。

    室内的墙面、柜架都涂了雄黄,不仅防火,还能有一定驱虫效果。

    仓库里打扫得很干净,书籍也都十本一组得用草纸包好摞在一起。随机挑了一包,拆开查看,品质确实很好。

    刘掌柜看着这些书,就像是在看一箱箱的钱。

    “纸张用墨都是上品,字迹也十分清晰没有污迹,小司空打算作价几何?”

    “这方面还是刘掌柜有经验,不如先说个参考价格来听听?”

    “这样的珍品,不知准确率能有多少?小人估摸着,可以做价十金。”

    姬昭明打开书,随便翻了一页,指着页脚处,示意刘掌柜看。页数旁边有一行小字,“校对人:康三、赵茂、孙凯安”。

    “刘掌柜你看页脚,每次排版后,都有三个人分别校对,确认后加名后,才会开始印刷。每页都是如此。”

    刘掌柜翻看了几页,十分赞赏。

    专业人士能认可,销售必然不愁,只是价格方面,姬昭明没那么乐观。

    “千本虽然不多,但能高价买书的人未必有那么多吧。这些珍本的造价颇高,折合下来,每本需要卖到五贯才不算亏,定价五十贯若能售空就很赚了。”

    刘掌柜笑着摇头:“这样难寻的珍品,若是只卖五十贯,小人有自信,只需三日,至少卖掉七成。”

    “咱们这边一旦开售,市面上定然会出现翻印。活字印刷的成本匀下来不高,我觉得还是不宜定价太高。五十贯卖了这一批,以后还能再版再卖,我们也还有的赚,工人们也多些活计,顾客也能多收些喜爱的书。”

    刘掌柜有些心塞,自己的主家公子就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好在平时管运营,自己在生意上不会束手束脚,所以盈利一直都很不错。

    小司空真不愧是主家公子的侄女兼徒弟,终归只有自己是个生意人。

    刘掌柜小心提议:“小人有个想法,除去主家自留,再扣下百本作为库存,好应对没得到消息的贵人们后续来寻。”

    总要给人些赚头,姬昭明略微思量过就同意了:“行。书我自留一百本,正好抵了成本。”

    五十贯一本只是参考,其他几本也根据内容、字数做了调整,价格在五十贯到一百贯之间。

    全都定完后,又拟了契书,签好了才算完事。虽说是自家的产业,姬昭明这边还是喜欢把事情都落实在纸面上,这样各个铺子、工坊盘账时也方便。

    接下来,姬昭明还要听人汇报印刷坊的近况,以及商讨印刷坊未来的发展方向。

    “之前整理的注音经义还要继续出,除此以外,还要再找些字画师傅。隶书、楷书虽然好看,但是印刷时总是印成小字,长时间阅读会觉得有点太厚重了。让人研究一下,能不能稍加改进,无需花俏,只要整齐规范、方便雕刻、视觉上看着清爽就好。”

    楷体虽然好看,圆润的笔画也给雕刻和印刷带来了一些难度,字很饱满,印刷时就更容易污了字迹。而且,用于大段文字连续的书本上,确实看起来不如宋体字清爽。

    姬昭明既然把活字印刷搞了出来,自然也怀念起了棱角分明的宋体字,即使用小字密密麻麻地排满一整页,看起来也还是舒适醒目。

    “你们记下要求,回头找了人以后,多商量商量。新字体要字形方正、横平竖直、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可以这样横细竖粗,加一点点笔锋,也可以试试笔画粗细大致均匀,横竖撇捺勾点挑,都方正一些也可。”

    先写了个形似宋体的“昭”字,姬昭明后面有写了个像是黑体的“明”字。感觉写的不够正,又划了重写几遍,才算是找到点感觉。

    把纸递给众人看,姬昭明随手翻开样书,给他们对比着看。姬景昇的小楷很好看,对比之下,姬昭明写的字只能说看起来干净,根本不能算是书法,偏偏大家还都觉得姬昭明写的更清爽些。

    看着大家认同的表情,姬昭明十分得意。

    “字越清晰,印刷时的次品率也越低。市面上的印刷坊不止我们一家,虽然现在生意好,但总得居安思危,咱们研究些自己的特色才好。对了,彩色印刷研究得如何了?”

    同福食铺开在码头上,也已经扩了地盘,店内隐隐分作两部分,老屋还作为力工们的落脚点,新装修的那一半则是主打特产打包和小吃档口。

    也替泰安楼接预订。码头上商船里的客人,若是想吃泰安楼的吃食,又不方便特意去买的,可以在这儿订餐,约好时间,泰安楼那边会做出成品、半成品送来同福食铺,加工后供给客人。

    虽然这样是同福食铺和泰安楼的双赢,但每天有那么多客商,一直报菜名,跑堂小厮可受不了。幸好有印刷坊,加紧赶制了一批菜单,算是解救了跑堂的嗓子。

    单色的菜单有些简陋,也不够生动诱人。所以姬昭明安排他们研制彩色版。简单来说就是多色印刷,先以几种基础的颜色画出彩图来,再根据颜色分层制版,印刷时,在一张纸上做好定位,分别印刷几种颜色,就能得到一张复合的彩图。

    “彩图能做,只是在木板上雕刻实在费功夫,所以做的慢。泰安楼的菜谱才做出来一半。”

    姬昭明忍不住皱眉,木板雕刻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抬头远眺,努力回忆着记忆里和印刷有关的内容。

    目光瞟到门口屋檐下挂着的灯笼,姬昭明一时有些出神: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能搞出电灯,存书的库房有烛火还是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