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3章

    博士问:“如何?”

年轻人避重就轻地答:“这个牌子的衣服已变为制服。”

导演笑,“你知道孝文对行家一向不予任何意见。”

年轻人苦笑,“顾问要收取顾问费用。”

博士颔首,“这是智慧。”

人叫她博士,当然是因为她明敏过人,由她称赞年轻人聪明,十分见功。

导演说:“拍档,这两名生力军何时前来报到?”

“下个星期。”

导演有指挥能力,博士聪明伶俐,二个合作搞一门生意,自然蒸蒸日上。

“如果没有其它事,我先走一步。”

博士同年轻人说:“孝文,你郑重考虑考虑。”

年轻人笑着离去。

他先在住所附设的泳池游泳三十分钟,然后回到家,吃一个简单的三文治,他躺在沙发上睡午觉。

家里电话甚少响起。

除却工作外,他没有其它生活,所以他的服务特别专注,客人见到他的时候,他永远精神奕奕。

电话终于响了。

他立刻清醒过来,取过听筒。

“中国人,我是小郭,听着了。”

“是。”

“艾莲,原名李碧如,银行家谢汝敦的妻子,今年四十七岁。”

年轻人噫一声。

“她生父是地产巨子李耀熊。”

年轻人又呵一声。

叫见惯世面的他发出这种感叹字眼不是容易的事。

“她育有一子一女,于伟言,二十四岁,女伟行,二十一岁,二人均已大学毕业,却仍留北美进修。”

年轻人应一声。

“李耀熊遗下极丰富财产给女儿,在社会上她是一名淑女,学养与修养极佳,不幸嫁予一名性格粗鄙但极有生意才华的男人,相信精神一定痛苦。”

“谢谢你,小郭。”

“不客气。”

“祝你客似云来。”

“你也是,中国人。”

对方挂断电话。

年轻人躺在沙发上,双目凝视天花板,宽大的家内一片白,在阳光照耀下十分舒适。

中国人这个绰号还是博士给他的。

当年他在欧洲小国家旅行,公司要找他,他老在泳池旁,博士索性对接线生说:“叫那个年轻的中国人来听电话。”这句话传开了,便有人叫他中国人。

现在这绰号更有用,因为快有高加索人与非洲人来报到。

博士麾下自然也有世界其它地区不同国籍的伙计。

他出门去理发。

发型师苦笑:“男式发型由短至长,再自长至短,你倒是好,以不变应万变。”

年轻人笑笑。

“你有那样稠密浓厚的黑发,像海草一样,还有,脑尖有一个波浪。”

年轻人答:“遗传自家母。”

“她一定是位美丽的女士。”

“谢谢你。”

发型师对年轻人似极有好感。

年轻人心想:你不知我的职业,否则,按照俗例,总难免对我嗤之以鼻。

他比别人缄默,并且已经决定,下次要换一个理发师。

傍晚,他去赴约。

人客是位日裔游客,她把真名字告诉他:“我叫山口姬斯蒂。”

说起来,祖孙三代已在美国生活良久,父亲在二次大战还进过集中营。

她是一位开朗的女士,说个不停,一直天真地笑,希望年轻人带她去寻幽探秘。

导演总把比较好的客人介绍给他。

然后,他抬起头,看到了谢汝敦太太艾莲。

她与几位朋友一起踏进茶座。

年轻人依照本行规矩,目光若无其事冷淡地扫过她,回到应有的范围内。

可是对方却不能这样镇静,她整个人震荡,脸上一阵青一阵红,最终转得煞白,等到坐下来,一抬头才发觉年轻人已经离去,现在是两个外籍太太坐在那里。

恐怕只是幻觉,她怆惶地低头。

年轻人把客人带以他熟悉的猎奇店参观。

这个大都会不比其它城市更肮脏更罪恶,别的地方所有,它也全有,毫不逊色。

人客忽然问了一个很有深意的问题:“什么使你最愤怒?”

“妇孺受苦。”

山口女士感喟:“真的,我最终与丈夫离婚,就是不想子女看到父母天天吵闹而觉痛苦。”

年轻人小心聆听。

她说下去:“分手后我们还是朋友,不过,他很快找到别人,而我深觉寂寞。”

年轻人连忙岔开去:“此刻有我陪着你。”

女士苦笑,把手放在他手上,他握住她的手。

“你是一个可爱的年轻人。”

她的手指肿胖,指节粗大,像是劳工手,不过戴着极大的钻石戒指。

女客多数为着寂寞而出来走,很少真正怀着别的目的。

从前游客最多,一转头永不见面,最好不过,现在,不知怎地,本地客人一日比一日多,尴尬场面恐怕会日益增加。

山口女士爱笑,“有空到三藩市来找我,我开着一爿面包店,生意极好,你不会有兴趣学做新月面包吧,我可以教你……”

上一次有个客人在温哥华郊区开农场养鸡,也殷勤地留下真姓名地址,她是名寡妇,无子女,故无任何禁忌,也请他去作客。

自酒店出来,已是深夜。

回到公寓,导演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