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3章


之洋把卡片给他,上面写着的却是“苏氏伉俪笑纳,陈大文敬赠。”

志聪知道不但上了当,却露出马脚,讪讪地避到书房去,知道之洋用来惩罚他试探她有无旧情人。

大家都活了那么久,大家都有过去,不愿提起,也属人之常情。

而且,大概都不值得提起了。

之洋一件件礼物查看,终于发觉曾国峰榜上无名,这个人就是这点小家子气。

之洋把所有水晶都拆开,放在一张茶几上,又把各种银器放架上。

苏志聪人缘好,送礼人都对他慷慨。

终于拆到好友时珍那一份,是一串塔形珍珠,直径不大,颜色粉红晶莹,榄核型珠扣镶碎钻,十分考究精致,之洋很喜欢,立刻戴上。

一张便条上写着:“母亲送我十六岁生日礼物,转赠好友之洋,祝婚姻美满。”

之洋泪盈于睫。

还有一只信封,是谁送来的?

之洋轻轻拆阅,里边有一张照片,相中人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别人不会认得他,可是之洋一看,就认出他是少年李梅竺。

之洋十分震惊,只见照片后面用钢笔写着:“给嘉敏祝生活愉快,梅竺”,现在他又把照片转赠之洋。

他根本没有忘记。

之洋把照片轻轻放回信封里。

身后传来苏志聪的声音,“你准备好了没有?”

之洋问:“准备何事?”

“我们到姑婆家吃饭。”

“啊,必须去吗?”

苏志聪狞笑,“都订在婚姻合约里,你不能犯七出之条。”

“穿什么呢?”

“姑婆已九十岁,你若穿红色她最喜欢。”

之洋有点气馁,“我应该把合同上的细字看清楚才签字。”

“太迟了。”

之洋悄悄把照片收到抽屉底部。

教授并没有忘记,但是,这是林之洋忘记的时候了。

她换上一袭仅有的酒红色衣服去见姑婆。

姑婆已耄耋,一脸都是皱纹,笑起来几乎看不见眼睛,可是精神好得惊人,视觉、听觉,都十分灵敏,谁说一句悄悄话她都听见。

之洋很感动,若果老得这样磊落,她倒是不怕老,又有那样关怀她的侄孙。

姑婆说了些当年事,又慨叹岁月如流,鼓励他们养儿育女。

厨子手艺极佳,做的菜清淡可口,志聪与之洋胃口很好。

饭后还有礼物,各得红包一个。

然后姑婆疲倦了,精神不大集中,看护连忙扶她回卧室更衣休息。

志聪与之洋告辞。

志聪依依不舍,“活到这个年纪,一觉不醒,也就是寿终正寝了。”

“福气。”

“是,一生不知要避过多少陷阱才能活到这样长寿。”

“在梦中,不知有否看见自己躺在妈妈怀抱之中,做个好宝宝。”

志聪问:“你呢,你有否做过婴儿梦?”

之洋抬起头,“从没有,我童年时没有愉快记忆。”

志聪温和地说:“这种偏激,希望将来都会淡却。”

之洋固执,“永不。”

“你要学姑婆那种豁达。”

之洋不语,那真是老人典范,召一班年轻人围在身边吃吃喝喝,送礼物,谈天,关心的话还有下一次,百年归老再派一次彩。

不是这样,怎么会有亲戚。

之洋说:“我不同,将来我一定孤苦。”

“有我在,不会的。”

苏志聪的承诺苏志聪实践。

之洋的婚姻生活十分愉快。

婚后日子仿佛过得比以前快许多,转瞬间一个星期,周末之洋也不爱去什么地方,忙着打瞌睡,兴致好的时候也收拾家居,通常做一半就搁下,继续躲懒。

“怎么一天到晚觉得疲倦。”之洋抱怨。

志聪知道何故,只是没说出来,医生告诉过他,上次住院之后,之洋的体力需要慢慢调养才能恢复,一两年吧,届时可望回到正常。

一个下午,之洋提早完成工作,忽然之间,心血来潮,驾车到大学去。

在接待处她说:“我找李梅竺教授。”

接待员查一查时间表:“他在第七号演讲厅。”

之洋在地图上找到演讲厅所在,步行前往。

推开门,她进内找一个偏僻座位坐下。

李梅竺在黑板前授课。

离得虽远,也发觉他年纪是大了一点,好似力不从心,人们说,讲课也是一种舞台生涯,卖相好、有噱头的讲师往往卖个满红,续约毫无问题,李梅竺的号召力马马虎虎,只得十来个学生。

坐在之洋前面的是两个女生,两人正絮絮细语。

“你明白他说些什么?”

“一直在讲梦境,我们像是在上文学课:《红楼梦》、《黄粱梦》,还有《游园惊梦》。”已忍不住咕咕笑。

“他该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