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82 八十二、同舟共济

    风返谷附近不远处不久便起了一座大墓。

    修那大墓时来了许多人,从墓室到墓碑,没有一处不是精雕细琢、倾尽全力。等到墓主入殓的时候,附近镇子上还有人发现前来吊唁的人中有好些行踪不定的夷人。但他们却不是奔着做坏事而来,毕竟他们对着墓主的碑时,脸上的神情还很是恭谨。

    奇怪归奇怪,不过对于附近镇子的人来说,许多人修起一座大墓、有夷人来凭吊、有专人来看墓,都如同风返谷之前的那些鏖战、厮杀一般,最先丰富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但最后不过渐渐被视为稀松平常的过去,然后逐渐忘却。

    比起来,镇子上的百姓更加在意的是在一场一场的战祸之后、在朝代变迁之后,他们应当如何作为,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转眼已是盛夏。

    风返谷不远处的巢湖已是荷叶亭亭。泛舟的少女们依然如常,在荷花荡中采莲放歌,只那歌不知怎的,莫名其妙的凄婉悲凉。月还是皓月,小舟散落在湖岸,星星点点的灯火捉摸不定,却显得孤寂了许多。沙鸥嘶鸣,岸上树影斑驳,一动一静,皆是亡国之音。

    灯影稀疏,光影交战的罅隙里,两人沿着岸边的小道急急而行。看身形乃一男一女,均是布衣芒鞋,蓑衣斗笠,看似渔家儿女。然而若是普通渔家儿女,又怎会这草上飞的轻功?不过一盏茶时分,两人已在一间渔屋前落脚,一把推开门来走进去。飘忽不定的烛火微光此时总算映亮了两人疲惫不堪的面容。

    “这一路幸苦?”纪旸目不转睛地盯着正轻轻掀开斗笠的苏娘,问道。

    “还好,”苏娘笑容疲累,长长的睫毛之下,眼中却有精光,“不过可在风返谷看到、打听到一些消息。”

    “若是兑成银两,那消息于我们而言可是白花花一片,”苏娘身边的男子忽咧嘴一笑,猛地将斗笠抛开甩在一旁,却是南宫佩,只听他言语中有许多兴奋之意,“不过为了这消息,苏师妹与我可花费了不少口舌。”

    “你二人劳累多时,此话可放放,待休息一夜天亮之后再说也不迟。”在旁的沐青旋笑容依旧浅淡。

    “无妨,”苏娘道,“若此时不说,只怕有人夜间难以入睡。”

    言毕,偏头冲着南宫佩抿嘴淡淡一笑,眼角中却尽是温柔之色。

    南宫佩点点头,道:“正是。你们猜,那大墓的主人是谁?”

    沐青旋与纪旸略一对视,然后道:“若猜测不错,应当是殷若离。”

    南宫佩叹道:“果真是殷若离!没想到那家伙连死也有如此大的排场,连鞑子也来给他修墓祭拜。”

    沐青旋道:“合当如此。殷若离虽扰得武林大乱,又有与鞑子、闯王一争天下的野心,也算得上一位乱世枭雄。”

    南宫佩道:“只可惜他却算错了一步。以为只将少林一众逼入风返谷,便可将其收入囊中,哪知道少林僧人拼个玉石俱焚不说,还被鞑子截了后路,最后也只得落个如此下场。”

    纪旸嘴角轻扬,微讽道:“此人自诩殷商后人,妄图千年前的故国复立,逆天而行,也该当如此。”

    “在下却觉得奇怪,”沐青旋皱眉道,“殷若离心思甚密,按理说不会犯将自己后背暴露给敌人的简单错误。”

    纪旸的笑声如铁器般,有些锈蚀:“可如此简单的错误他却依旧犯了。”

    沐青旋沉吟片刻,摇摇头,推断道:“依在下愚见,殷若离一定是中了什么人的计。那人告诉他自己会掩护他的后方,却不想在关键时刻突然倒戈,抄了他的后方。”

    “也非全无道理,”南宫佩截口道,“不管怎么样,此人虽兵败身死,鞑子却对他好似尊重得很,要不然苏师妹与我又怎会如此轻易便得到那个消息?”

    沐青旋微微一凛,忙道:“此话怎讲?”

    南宫佩正色道:“我与苏师妹套了那看墓人许多话,方知鞑子皇帝已领着家眷而来,很快便要入京。”

    “李自成一跑,多尔衮还不把京城一占?”纪旸哂道,“鞑子皇帝下定决心要坐我汉人江山,迟早是要入京的。”他的胸膛上下不停地起伏,略略一停后,犀利的目光已如铁钉一般,牢牢地扎在沐青旋脸上:“我们难道坐视不理?”

    沐青旋丝毫不畏惧纪旸眼中霍霍挑衅的刀光,反倒迎上前去,轻轻将头一点,道:

    “自然不可,不过我看南宫兄弟似乎还留了一些话没说?”

    他浅浅一笑,扭头瞧着南宫佩,目光极具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