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八章宁远大战(一)

    后金准备发动对大明新一轮进攻。

    这一消息很快被高第派往后金的密探所得知,把高第急的是火上房。心想,这他妈不是搓火吗,我刚刚上任不多长时间,这酋奴偏赶这时候进犯我大明,我呀。。我,我干脆我撤吧。

    高第马上发出大令,通知宁远城里的袁崇焕快快率领本部撤回山海关。可去的人没到半天的工夫就回来了,回来一报告高第,说是宁前道袁崇焕不但不撤,反而还要死守宁远,发毒誓与宁远共存亡。

    可把高第气的不轻,这还得了,他袁崇焕也太瞧不起人了,拿我高第当个屁了这是。那好,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宁远城被围困我高第是一兵一卒也不发,看他袁崇焕有多大能耐对付后金铁骑。

    那么读者就问了,袁崇焕真的要死守宁远城吗?

    实际上袁崇焕死守宁远城心里也没底,但是,事情头逼到这一步只有三条路;第一条是撤退,第二条投降,而第三就是死守。

    凭袁崇焕的个性与胆识,撤退不可能,现在已经跟高第闹翻脸,一旦撤退反被高第治罪或是嘲笑。投降后金,那等于是骂袁崇焕的八辈祖宗,所以只能选择死守这条路。

    那么要死守宁远,怎么死守?是主动积极防御还是被动挨打防御,袁崇焕深知努尔哈赤的厉害和用兵之道,而且对前几任辽东经略的战绩也颇为了解。

    沈阳城怎么丢的,那是总兵贺世贤出城与后金野战,结果最后玩火自焚。

    辽阳城怎么丢的,那是袁应泰呆板死守,不会灵活运用,以致自焚在城头。

    广宁怎么丢的,那是经抚不和,有城无守,以致兵败将亡落得个传首九边。

    袁崇焕总结前几次的经验教训,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不可头脑发热,要集思广益听取大家伙的意见,让同志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袁崇焕把大家全部找来,开个战前动员大会。

    都有谁啊?

    宁远总兵满桂、副将左辅、副将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通判金启倧、通知程维英、捕快裴国珍等人。

    本来这些将领当中有的官衔比袁崇焕要大,比如满桂。但是这些人对袁崇焕积极防御宁远城的义举表示赞同,认为袁崇焕高瞻远瞩,大义凛然,具有革命大无畏的精神,无不佩服。

    大家聚在一起,袁崇焕表示,先叫大家伙说说,表示自己的态度。

    祖大寿首先发言:“我说袁大人,我以前与后金多次交锋,非常了解他们的战术特点。后金主要是靠骑兵争锋驰骋荒野,屡破我军,我军曾多次在野外败于后金,我看我们还是以城墙为依靠,发挥我们红衣大炮之力,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袁崇焕很是欣赏祖大寿的意见,这正是自己想要的想法。

    满桂在一旁面带不悦说道:“依我看来,就是给后金王八日给贯的,多多给我派出骑兵好好与后金大杀一场,我就不信还收拾了成他了?”

    他的一番话把大家都给逗乐了,这不是在搞笑吗。

    袁崇焕问满桂:“满总兵,你有多少军队可以对抗后金的八万铁骑啊?”

    一句话把满桂给问住了,张口结舌,自己手下满打满算不过五千骑兵,大都是新兵,没有大战经验,很难上大的战场。

    左辅、朱梅也都同意祖大寿的想法,极力劝解满桂,最后满桂是心服口服,欣然接受大家的主张。

    众人皆大欢喜,全部通过袁崇焕的战术思想。

    “好,既然众将无有疑义那么晚就调动大令,吩咐你们各自的任务。”

    说话间,袁崇焕抽出头支令箭。

    “祖大寿听令。”

    祖大寿一听投一个叫到自己的名字,心里高兴的不得了,看来袁大人心里有我。

    “末将在……”

    “我命你带领一千军兵到四外多多砍伐树木,这是正值冬季枝叶枯落,正是砍伐树木的大好时机,你务必在正月前把宁远城方圆五里的树木全部砍伐,而后运回城里做守城只用,你可明白?”

    “末将明白,这叫坚壁清野,叫那后金来了无有藏身之所。”

    袁崇焕点点头,把令箭交于祖大寿。随后抽出第二支令箭。

    “朱梅何在?”

    “末将在此,不知大人何方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