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五章

      光熙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皇太弟豫章王司马炽登基为帝,是为历史上的晋怀帝,这一天,司马炽大赦天下,尊皇后羊献容为惠皇后,安排在弘训宫居住,追尊生母太妃王媛姬为皇太后,太子妃梁氏为皇后。
  此刻洛阳城张灯结彩,庆祝新皇登基。
  然而在潇湘书院,许夫人看着一脸憔悴的霓裳,暗暗叹息。
  许夫人问身边的女弟子:“怎么样?淑媛娘娘还是和往常一样?”
  女弟子回答道:“是的,夫人。淑媛娘娘饮食正常,除此之外整天沉默不语。”
  许夫人黯然说道:“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心疾最难医。”
  女弟子劝说道:“夫人,您这样关照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这要是让朝廷知道之后,书院也不得安宁。”
  许夫人驳斥道:“就因为她是罢黜的废妃,你们就想着要将她轰出去?我平日里是怎么教导你们的?”
  女弟子致歉道:“不是这样的,夫人。这几日小女听说有一个人四处在打探青阳王妃和淑媛娘娘的下落,小女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人是青阳王妃和淑媛娘娘的至亲同乡之类的,何不将淑媛娘娘安排给此人带回到淑媛娘娘的家乡?”
  许夫人问道:“此人姓甚名谁?”
  女弟子回答道:“此人姓萧名无痕。”
  许夫人沉思片刻,说道:“好吧!不过淑媛娘娘此刻失心智,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你先将此事禀报给青阳王妃,然后我再命人约见一下这个萧先生。”
  浣萝得知洛阳城有人在打听她和霓裳的消息后,就急匆匆地来到潇湘书院。
  许夫人恭敬地向浣萝行礼:“民女许氏拜见青阳王妃。”
  浣萝一脸歉意地说道:“夫人,您这是折煞小女了,小女自打成婚以来从未来过潇湘书院学习学问,让小女心生惭愧之意。”
  许夫人说道:“青阳王妃,今日据女弟子禀报,有人在洛阳城打听王妃和淑媛娘娘的下落,所以我命人来请王妃来确认一下,可否认识此人?”
  浣萝问道:“此人姓甚名谁?”
  许夫人回答道:“姓萧名无痕。”
  浣萝惊讶地说道:“小女并不认识此人。”
  许夫人问道:“既然不认识,为何他会打听王妃和淑媛娘娘的下落?”
  浣萝说道:“不如这样吧!劳烦夫人安排一下小女与此人见见,如何?”
  许夫人一脸担心地说道:“我怕该不会是什么歹人想趁机行刺王妃吧!您忘了今年有歹人行刺王妃一事?”
  浣萝回答道:“上次歹人是行刺王爷来着,只不过小女不幸碰上了而已,今日不同,是我们主动约见他,如果夫人不放心,可与小女一同前往。”
  许夫人点头说道:“也好,如今洛阳局势不太平,我与王妃同行,也好有个照应。”
  到了晌午时分,天气转晴,浣萝许夫人与萧无痕约见在潇湘书院的大厅。
  萧无痕风尘仆仆地赶来,立刻向浣萝许夫人行礼道:“萧无痕见过青阳王妃许夫人。”
  许夫人回敬道:“萧先生不必多礼。”
  浣萝看着萧无痕那张俊秀又沧桑的面容,心想此人定非普通人,问道:“萧先生,请问您是受谁嘱托来打听我和淑媛娘娘的事宜?”
  萧无痕解释道:“不瞒王妃娘娘,萧某原先是宫中贾后的侍臣,太熙元年的时候被贾后派遣汝南王那里,密谋夷灭三杨三族,从那时起萧某就认定此后的洛阳城并不太平,注定会掀起血雨腥风,因此以假死的名义逃离洛阳,云游天下。今年夏天的时候,萧某云游巴州地界路过一个叫柳叶村的地方,恰逢遇到了柳叶村的诸葛玉玑先生,于是萧某与诸葛先生攀谈了几天,诸葛先生就跟萧某提起了王妃娘娘和淑媛娘娘,并嘱托萧某务必要打听二位的下落。”
  浣萝欣喜地问道:“先生最近怎样?”
  萧无痕回答道:“托王妃的福,诸葛先生谈吐不凡,精神抖擞,只是年老体衰,腿脚有些不方便了。”
  浣萝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可不可以给先生托个话,就说浣萝一切安好。”
  萧无痕点头说道:“那是自然。不过,王妃娘娘,柳淑媛娘娘现在在哪里?她最近可好?”
  浣萝黯然失色地说道:“今年乞巧节,淑媛娘娘诞下怪胎,已被先帝废黜名号,驱赶出宫,现如今得许夫人悉心照料,只是一直沉默不语。”
  萧无痕叹息道:“经历如此打击,谁都会受不了的,王妃娘娘,不如这样,萧某既然受诸葛先生嘱托,可不可以将淑媛娘娘带回家乡,由诸葛先生悉心照料,如何?”
  浣萝和许夫人一时不敢拿定主意,二人互相看了彼此一眼,萧无痕笑了笑,说道:“二位既然有些不放心,正好萧某也带来了诸葛先生给王妃的书信,王妃娘娘不如看看。”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份书信递与浣萝。
  浣萝拆开书信火漆,赫然看到书信那仙骨飘逸的字体,正是诸葛玉玑亲笔书写:
  南雁北飞兮,春去秋归来,落叶归根兮,不见南雁归。
  浣萝说道:“如若是这样,萧先生,便可将霓裳姐姐带回故乡。”
  萧无痕致谢道:“可以。”
  洛阳城太极殿内。
  刚刚参加完祭天大典的皇帝司马炽坐在至高无上的龙椅上接受众朝中宗室大臣们的贺拜。
  司马炽说道:“诸位平身!”
  执事太监宣布道:“今日新皇登基,诸位宗室大臣可以畅所欲言,发表对国事的看法。”
  卫将军苏潞禀报道:“皇上,在先帝驾崩的当天,匈奴汉国刘聪率领三万大军与刘曜统率的大军袭扰了司州秦州雍州三州十一县,另外幽州方面也汇报鲜卑慕容廆率领两万大军袭扰了幽州七县,劫掠人口、粮食、财物不计其数。”
  王衍心生不满对苏潞道:“苏大人,皇上刚刚登基,你就上报这一条消息,你是打算用这样的消息来恭祝新皇登基吗?”
  苏潞解释道:“天下局势,危如累卵,我可不想因为这样的事而蒙蔽皇上的耳目。”
  司马炽刚想说些什么,司马越趁机抢过话,说道:“苏大人,传令下去,让各州郡县招募士兵,做好胡人来袭的准备!”
  司马炽问道:“既然各州郡县都有胡人袭扰的信息,为何不将驻扎在洛阳城及司州地界的二十万大军分派一部分去支援?”
  司马越回答道:“皇上,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洛阳城及司州的安全,将部队分散出去支援其它州郡,只会给胡人趁机攻击洛阳城提供了机会,另外将部队分散出去,也会加重朝廷的负担。”
  苏潞辩解道:“将二十万大军全部集中在洛阳城和司州,部队缺乏与胡人实战的机会,士兵战斗力不强,将领们也缺乏优良的战术指挥,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长久;胡人虽为蛮夷,但绝非愚钝,如果有一天他们发现这二十万大军是虚张声势,那就是我洛阳城的末日浩劫;另外二十万大军全部集中在洛阳城及司州附近,对我洛阳城和司州地界的百姓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请皇上和东海王殿下要以民为本。”
  司马越反驳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是皮,百姓是毛,没有朝廷的庇护,百姓何以生存?洛阳是皮,朝廷是毛,洛阳一旦攻破了,朝廷也就消亡,苏大人,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会不懂吧?”
  司马炽咆哮地吼道:“好了!好了!好了!朕登基的第一天,你们就拿这些让人糟心的事来烦朕,东海王,这件事你看着办吧!”
  司马越行礼道:“臣遵旨!”
  下邳城。
  琅琊王司马睿受东海王司马越之命,任命为平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被派遣来到下邳。
  司马睿在刚刚抵达下邳城的第一天,便邀请王衍的从弟王导一同赴宴。
  王导,出身琅琊王氏家族,与琅琊王司马睿是故交,司马睿重建晋室后,王导成为宰相,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为司马睿重塑北方士族的威望以及巩固东晋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斛光交错一番后,二人略有醺意。
  王导笑盈盈地说道:“琅琊王,你可算回来了。”
  司马睿问道:“茂弘兄,这是为何?”
  王导说道:“王爷,难道当下的局势你不清楚吗?”
  司马睿佯装不知:“茂弘兄,当下就你我二人,凭你我的交情,有什么话是不可以说的。”
  王导说道:“好!本来王爷前些日子在长安,这些话我都不敢说,如今王爷回江东,这些话我自然可以对王爷讲,不过讲得好不好,王爷就当是王某酒醉胡言乱语。”
  司马睿笑了笑:“茂弘兄,真会拿本王开玩笑,你什么时候有过胡言乱语的时候?”
  王导说道:“不知王爷有没有留意,不光我们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荥阳郑氏和清河崔氏几大家族都已迁徙到江东。”
  司马睿喝酒的手一停,惊异的目光看着王导,问道:“这是为何?”
  王导缓缓地说道:“王爷,说句不该说的话。天有异象,鸟兽先知;国有战祸,百姓先知。如今中原这么多的士族百姓迁徙江东干嘛?还不是躲避中原即将来临的战祸?前些日子您在中原也应该亲眼所见,胡人进攻中原的攻势越来越频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