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2.解脱束缚――自由

    办事提醒:

    ☆人活着,基本上就是在进行适应。所以,我们应解脱情感的束缚来适应生存。

    ☆感情用事是不明智的。你不能让情感束缚你的手脚。

    ☆无论从哪方面说,陷入一种极端的情绪而不能解脱,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损害是极大的。

    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求对适应进行认真的研究。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事实:人活着,基本上就是在进行适应。所以,我们应解脱情感的束缚来适应生存。这种适应,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是平衡不断破坏,紧张不断产生的整个身心的生命过程,也是重新恢复平衡,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一种活动。所以,适应与其说是单纯的生物化学意义上的新陈代谢,毋宁说是更为积极地不断产生紧张的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当然,人和其生活环境相互保持协调――不是单纯地顺应环境或改变自身的条件,而且还要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来调整和改造环境,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所以,适应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既有习惯性地重复同种行为的适应,也有根据环境的现状在一定的范围内灵活地进行变化的适应。在变化的过程中,需要能把握自己的情感,理智地处理各种事情,感情用事是不明智的。你不能让情感束缚你的手脚。

    现实生活之中,愤怒、忧伤、烦躁……人们考虑自己往往超过考虑任何别的事情,情感的束缚便是悲剧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细究起来,这种不易解脱的心理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如果属于严厉型,则孩子易养成固执难解脱的脾气。一种抵触情绪的产生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但它对人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从诸多小事上体现出来。

    (2)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性格可塑性极大。如若生性稍稍敏感,再受到苦干不公正待遇,就会因逆反心理而“想不开”。社会环境,往往成了许地年难以解况的心理的诱发因素。

    (3)部分青年为拥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学识文凭,便产生自持清高的骄傲。这种自心伪是的心理往往经不起任何打击和挫折,稍遇麻烦即同死结一般无法打开,更谈不上解脱。

    (4)一个人的神经活动特征,如果其兴奋性大大超过抑制性,那么易于冲动,逞强好斗,且又难于转移。具有这种神经活动特征年轻人,很容易养成犟脾气,明知这种愤怒、忧伤、烦躁于已于人的确无益,却偏偏要往这个陷阱的误区里钻。

    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将第二、第四两个因素归结为“疾风怒涛期”。他认为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青年的心理学带有强烈的瞬间多变的情绪特色。处于“疾风怒涛期”的青年,由于自身知识和结构、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养都很有限,对种种社会问题仍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因而很容易产生无法从困境中解脱的性格弱点。

    无论从哪方面说,陷入一种极端的情绪而不能解脱,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损害是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