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九章:东海神 演说大东海

    大禹说道:“尊神说得是,我本来就对这神奇的东洋大海充满了好奇,非常想知道那里是怎样一个神奇的世界。既然尊神有兴趣,那就烦请尊神给我们讲一讲吧。”伯益、勾股、九算、涂娇和神农仔一听东海神要讲故事了,齐声说道:“快讲讲吧!我们都想听听。”

    东海神阿明说道:“好吧,那我就讲一讲。”

    “这东洋大海,说他大,方圆有几万万里。说他深,海深有万丈。普天之下,最大者,莫过于大海,东洋大海可以包容万物,比华夏大地不知要大上好几倍。

    大海之德,便是包容,大海以包容万物为已任。大地上的江河之水,都注入到了大海里,可是大海里的海水一点也不见增多。天旱的时候,大地上的江河、湖泊都干涸了,可是海水一点也不见减少。

    有一句话叫做‘日出东海’说的是日头是众东海中升起来。还有一句话叫做‘海上升明月’,说的是月亮也是从海上升起来的。

    大海既然能够容纳太阳和月亮,那还有什么东西是大海包容不下的呢?

    在东洋大海的中央,有一处地方,叫做‘归墟’这‘归墟’的下面是没有底的。所以,凡是大海中多余的水,便都流入了‘归墟’。还有一个地方叫‘海眼’,海眼是往外冒海水的地方。

    有一年,夏秋之交的时节,华夏大地上,秋水陡涨,黄河里的河水溢出了河床,漫进了两岸的低地,使下游的河道增宽到了几十里,两岸之间不辨马牛。这时河伯很得意,以为自己管辖的黄河便是天下最壮观的水世界了。于是他踏着黄河的波涛,一路来到了东海边上。

    他头一次看见烟波浩荡的东洋大海,不仅望洋兴叹道:‘没有看见东海之前,我以为我的黄河便是天底下最壮阔的水世界,今天我看见了东海,才使我大开眼界,才知道我和我的黄河是多么地渺小。我的不自量力真是贻笑于大方之家了。’”

    大禹问道:“传说中,沧海变成桑田的事,是真的有过吗?”

    东海神阿明说道:“大海是永恒的,但是大海又是变化的,大海的变化只是局部的变化,是大海的一部分发生了变化,而不是整个大海一齐都变化。沧海变成桑田,只是说,沧海的某一部分的变迁,海底抬高,海水退去,露出的海床,变成了大地,又变成了桑田。而大地的一部分也会沉降、陷落,由桑田变成沧海。这就是‘沧海桑田之变’。

    比如我管辖下的东海靠近大陆的部分,就曾经经历过三次沧桑之巨变呢。”

    大禹又问道:“传说东海之中有五座仙山,仙山上都住着神仙,不知是真是假?”

    东海神阿明说道:“东海之中有无数仙山,仙岛,有的有仙人居住,有的没有仙人居住。有的仙岛上生着琳琅满目的珊瑚树。有的仙岛上铺满了珍珠玳瑁和海贝,有的仙岛上到处都是玛瑙和翡翠。还有琉璃岛、金银岛,真是数不胜数。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住有神仙的五座仙山。这五座仙山,一座叫做岱舆、一座叫做员峤、一座叫做方壶、一座叫做瀛洲、一座叫做蓬莱。

    在这五座仙山上,生长着奇树、佳木、奇花异草、奇珍仙果,青山如黛、绿草如茵、白云出岫、仙泉喷?ァ1榈厥墙鹨??p>  仙山上的屋宇、楼台、殿阁都是用黄金、白银和白玉筑就。装饰的是珊瑚、玳瑁、宝石和明珠,仙人们穿的都是薄如蚕翼的丝绸,仙人们吃的都是仙果,喝的都是花露和仙酒。仙人们整天或聚会,或饮酒,或下棋,或弹琴、或唱歌、或游玩,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到人间去走上一走。

    但是,这五座仙山都没有根,漂浮在海面上。随着海风漂移,随波逐流,今天还在这里,明天就可能漂到了那里。五座仙山上的仙人们,怕仙山漂到海外去,就请求天帝想办法把五座仙山固定住,天帝把这件事交给了北海神禺强,让他去办。

    北海神禺强派了十五只巨鳌,分为三班,每五只巨鳌为一班,每只巨鳌驮住一座仙山,使它不能移动。每隔六万年换一次班。

    每当驮仙山的巨鳌互相换班的时候,东海便发生一次巨变,那时候大地发生地震,海水发生海啸。”

    大禹又问道:“东海里像黑鲛龙这样的怪物很多吗?”

    东海神阿明说道:“大海里有各种各样的怪物,像黑鲛龙这样的小角色数不胜数,他在大海里根本不入流。

    北海里有一条大鱼叫做鲲,鲲的体长不知有几千里,它的背脊露出海面上就像是一座山岭。鲲还会变化,它从海水中跃出海面时,便化作一只大鸟,这只大鸟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有几千里远。它奋起高飞,翅膀就像从天边垂下来的云,每当海上风浪涌起之际,鹏就要迁徙到南海去。

    南海是天造地设的天池。鹏迁徙到南海时,翅膀扇动击水,令三千里海浪激荡,卷起风暴。鼓荡它的翅膀直上九万里云霄。风就在它的翅膀之下,鹏乘着风势,背负着青天,什么也挡不住它。它一直向南海飞去,这一飞就要六个月,方才到达南海。

    东海之中还有大鱼,叫做鲸鱼,任国的公子想要把它钓上来。于是用胳膊一样粗的钢筋做成了鱼钩,用缆船用的缆绳做钓丝,再用十头烤熟了的牛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手持钓竿,抛出长长的钓线,投掷饵料到东海里。

    任国公子蹲在会稽山上,整整钓了三年的时间,终于有一条大鱼咬上了钓钩。任国公子怕拉不住钓鱼线,便将钓丝缠在会稽山的山腰上。大鱼牵动着钓丝,沉到了水底,挣扎着,翘起来鱼鳍露在海面上就像船帆一样,搅得大海的波浪像山一样高,海水震荡。大鱼的吼叫声像鬼叫神嚎一样,震动千里之外。就这样扑腾了七天七夜,终于筋疲力尽,肚皮朝上飘浮到了海面上。

    任国公子请人帮忙,将大鱼拉到了东海的岸上,人们从大鱼身上割下来一块一块的鱼肉,任人随便吃。自会稽山以东,苍梧山以北的百姓们,没有不饱餐一顿大鱼之肉的。”

    大禹叹道:“东海果真能包容万物,竟能容得下这么巨大的鱼生活在这里面。”

    正说话之间,忽然看见一只小鸟从空中飞过,飞到了东海的上空,将嘴里叼着的一枝树枝,丢进了东海。又转身飞了回来。大禹觉得很奇怪,不禁问道:“这只小鸟在干什么呢?”

    东海神阿明说道:“这只小鸟名字叫做‘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死后的英魂变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