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卷 破茧 七十二低调转身

    七十二低调转身

    克服重重困难,两个月后,兄弟姐妹水果店终于开业。

    在女工商宫琳的帮助下,兄弟姐妹保洁社在水果店门口多挂了一个牌子,也正式领了执照成立。两个店都注册在吕燕名下,她是唯一的成年人,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小蝶才是保洁社真正的领导性人物。

    吕燕战战兢兢,做梦都没想过自己名下能有一家水果店、一个保洁社,如果印名片的话,她应该算是老板级的人物了。但她心里更清楚,没有小蝶和小丐的操控,自己跟本不会经营这两家店。

    保洁社又招聘了三位正式员工,冰燕和白燕暑假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便不再上学,到保洁社和水果店正式工作。这样,算上吕燕和黄叮叮妈妈,他们保洁社一共有记名正式成年员工7人。再加上孩子们上学之余帮忙,他们的生意也算初具规模。

    冬天再来的时候,他们离开贫民窟,租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女孩子们住卧室,男孩子们住客厅,每人有了一张自己的床,尽管是上下铺。还有了厨房卫生间,可以冲冷水澡,可以自己做饭。无论男孩女孩,夏天冬天,大家都洗冷水澡,省钱。

    小蝶上初中这年,他们的水果店开到两家,分别在新华区和北化区各有一家。

    这一年他们还攒够了给丁焕然做唇裂手术的钱,她在军区医院进行手术,两周后,终于顺利的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嘴唇。

    丁焕然兴高采烈时,邢婉婉抱着那只残疾的腿,黯然伤神,医生说,她的腿恐怕不能回复成正常人那样。明燕的眼睛先天不足,也无法治愈。

    小蝶不信这邪,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总有医院能治疗邢婉婉的脚和明燕的眼。她认为只是钱的问题,所以她不停地谋划如何挣钱,如何挣更多的钱。

    小蝶上八年级时,水果店从两家变四家,保洁社的业务扩展到大半个晔城,旗下正式员工四十名。

    小蝶也从离开关门石村初来晔城那个营养****,头脑一片空白天真幼稚的山野小丫头,脱变成一名婷婷少女。

    如果单看外表,与同龄人相比,她身材高挑,小脸蛋儿白净秀气,大眼睛清冽澄澈,只不过线条有些单薄,屁股没肉、胸部更缺乏凸凹感,整个细棍儿一根儿,呃,这不要紧,毕竟才是八年级的学生,而且她的年龄比八年级的平均年龄小一岁多。

    但是,千万不要被她单薄柔弱纯洁的假象迷惑,那双长满老茧的“芊芊玉手”,抽起人来像鞭子,变一下形就是铜拳铁臂,那双修长的****早把储雁琪那帮练了多年跆拳道的“高手”踢得节节败退,翻身机会渺茫。

    平时在学校,小蝶尽量低调,除了学习,把所有心思都用在思考如何挣钱上。

    班里的活动从不参加,尽管她成绩次次名列前茅,但班干部、三好生,她一概不争取,什么乱七八糟的奥利匹克各科竞赛也从不参加。上完课匆匆走人,晚自习从不来上课,有时白天正课还要旷,但她成绩很好,知道她家里情况的老师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以至于她在晔城一中上了近两年学,班里的同学名字还叫不全。

    小蝶读八年级下学期时,晔城市中学春节篮球联赛举行的如火如荼。这天下午,有一场比赛在一中篮球场进行。

    小蝶所在的八年级4班的女生跟吃了兴奋剂一般,上午就开始分不清东南西北。

    “集体发*”小蝶小声嘀咕一句。

    她的男同桌贾文博听到了,噗的笑出来。

    对了,贾文博跟小蝶小学就是同班同学,就是和金秋玲打赌输掉,买哈根达斯的那位冤大头。

    贾文博各方面都很平常,相貌平平,成绩平平,性格平平,除了贪恋美女,目前没什么个性可言,之所以能到晔城一中来读书,主要是因为家里有钱有势,对了,生在有钱有势的家族应该是他目前唯一的优点吧。

    顺便交代一下小蝶其他同学的去向,江若思和金秋玲这两位尖子生自然和小蝶一样考进一中,江若思在2班,那个班主任比较有名气,以管理严格、升学率高闻名晔城,于局长当然要把自己女儿塞进去。金秋玲和小蝶贾文博分到了4班。成绩优异的小丐也考进晔城一中,就在小蝶旁边隔一个教室的6班。黄叮叮因为成绩较差,对口升学,去了二十八中。

    这位天生对美女充满向往的贾文博同学自从进了晔城一中后,如愿地和心仪美女金秋玲分到一个班,可是却没能做同桌,而是和著名的臭名昭著的野孩子、女匪帮头目小蝶坐在一起。即使他心有万般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他们这个叫王敏的女班主任虽然其貌不扬,但心眼儿贼多,每次贾文博想了N多自以为充分的理由,去找她调桌,总是被她的话绕来绕去绕的换不了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同学逐渐发现自己的同桌原来是个惊天美女,朴素的旧衣服越来越遮挡不住她俏丽的光华。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他曾经苦苦膜拜的“大美女”金秋玲,贾文博揉揉眼,再揉揉眼,金秋玲也算美女?仰天长啸:十三年来,我真是瞎了眼啊,白白被那个丑女榨去一笔又一笔钱财

    可是这位惊天美女脾气手段都没有辱没女土匪的名号,嚣张跋扈、蛮横强悍。动不动就是拳打脚踢,爆粗口更是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