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2章

    说着带着孩童们步人课堂。他虽教孩子们文事,但也甚得孩子敬仰。

忆君随着人家,默默踱人,只见那小小一间茅屋中,整齐地排着十张木装课桌椅,四周一尘不染,清洁异常,孩童们俱知老师爱洁成僻,都小心地不使屋内被弄脏。

罗宁待大家肃容就坐,说道:“肇炎,你先将此首‘巴南舟中夜书事’念一遍。

肇炎应命念道:

“渡口欲黄昏,

归人争渡喧,

近钟清野寺,

远火点江树,

见雁思乡信,

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夜,

秋月不堪论。”

此首五言律诗,是唐诗天宝进士岑参所著,本是感伤情景,悲怀凄切,然而肇炎因刚才较技得胜,胸中正雄心激奋,读来竟铿锵然,甚为刺耳,一点也无凄凉婉转意味。

罗宁待他念完,微微一笑,道:“念得音节甚佳,只可惜不能切合题意。”

肇炎郝颜而落坐,于是罗宁娓娓开始讲解,每个孩童都聚精会神听着,除了罗宁苍劲而柔和的语音外,全屋毫无声息——

突然茅屋内响起一片微小的嗡嗡声还有轻撞之声,除了忆君外,每人都没有注意到。

忆君微微点头,突然发现在窗格上,正有一只壮大靖蜒向纸门上飞扑,似乎意欲寻隙而出,嗡嗡与撞击声,正是由小家伙发出。

忆君童心未泯,被这蜻蜓勇敢的冲刺吸引住了。眼看着蜻蜓一寸寸向左移,只要再偏左两寸,即可从开启的窗扉中飞去,脱出这在它心中的牢笼。

这时童子们俱聆听着罗宁讲解,谁也不会注意这小小生物的奋斗,也没有注意忆君的被吸引之态。

忆君替那蜻蜒紧张,加油,蓦然地一个狠命地冲刺,扑在韧性窗纸上,被弹起老高,勇敢的蜻蜒不但不畏缩反而一抖双翅,比上势还急,向前冲去。

这次它又偏过一寸,已正面临着开启空间,忆君心情一松,这壮健而勇敢的蜻蜓,终于又可回至户外庭园,自由自在地翱翔了。

就在此时,巧不巧一股疾风从窗扉吹进,正好迎住急冲而去的蜻蜒。

那蜻蜒去势陡遏,竟被锐风挡得向后一退,忆君不禁替那可爱可佩的小生物抱屈,如果那蜻蜒再被吹人房中,不知又要花多少精力,多少次尝试,才能重行飞出。

然而事态并不如忆君所料,只见那蜻蜒,趁着风势稍遏,后退之速陡地一顿,摹然双翅一抖,竟趁着气流倒卷时之力量,一纵而出窗外,不但丝毫不受风力影响,反而用上气旋莫大助力,较之本身飞行,更加迅速。

忆君看完这聪明的蜡蜒,如此灵巧地借势飞出,突然一丝灵光闪过他心中,只看他摹然大呼起来,道:“啊!我晓得了!我晓得了!‘风起云涌’竟是如此使法!哈!哈!我晓得了。”

忆君的疯颠行为,立刻引得全堂哄然大笑,罗宁怒极喝道:“君儿!你疯了吗?大吵大叫什么?”

忆君摹然惊觉自己的失态,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头垂得低低的,虽然面上一派骇怕神色,可是心中不知高兴到何种程度。

因为“风起云涌”这招,不但身形怪异,令人不知如何练法,更何况绢册上又是除有口诀图形外,并无详细说明,忆君苦思数日不得其解,这时豁然开通,怎不使他欣喜欲狂呢!

原来此“风起云涌”正是攻敌制胜的绝好妙招,身形向后纵起正是乘敌手掌风或兵刃飞起,当时达对手内力所不能及时,左手一招“灵蛇反卷”,即如蜻蜓之抖翅一振,不但遏住后飞身形,又助长前扑威势,并且兼顾身后敌人,而接着弯腰拱背,双足向下微顿,不正也是利用前方敌人反卷之气旋?加速冲下,这样不但使敌人估不到自己功力深浅,并且出其不意,即使不会被敌至死,也能抢得先机。

这招式也必非会“凌宵步”者才能如此,试想天下武功,就是如何卓绝,也不能在空中,乘对方掌力倒卷气旋,改变腾身方向,忆君暗赞道:“真是妙绝!照这样如果对方内力越强,那么我下击之速也越快,借的力也越猛。”

且说忆君见自己大喜不失态,使得老师温怒难当,愧疚地说道:“老师原谅,弟子因苦思一个难题,此刻突然领悟出来,因此高兴得忘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