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 酒罢问君三题(上)

    年节期间,日子过得特别快,转眼就是年初八了。

    现代生意人特别偏爱初八这个日子,是公认的开业吉日。我和大头也不能免俗,随着年节后,景阳冈走南访北的行人越来越多,我们一致决定在这个日子,“三碗不过冈”酒楼开业大吉。

    酒楼里的伙计和厨师都是武大帮我们在阳谷县城找的有经验的业内人士。李进荣任酒楼掌柜的,聪明伶俐的小莲做他贤内助,我和大堂是低调幕后老板。酒楼家什设备,早已准备好。

    初八一早,我们在酒肆门口空地上挑起了一幅丈高酒旗,上书几个大字:三碗不过冈!

    关于我们酒楼所卖酒品,我、大头、李进几人曾好好地研究探讨过,究竟什么样的酒水,才能当得起“三碗不过冈”的名头?

    宋朝酒业非常发达,这从宋人善饮这一特点上可以略窥一斑。大头曾在阳谷县城酒肆酒馆中仔细观察寻摩过,宋朝酒馆分正店和脚店,正店是大型酒类批发店家,有朝廷颁发的执照,整个阳谷城不过二家,都是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店;脚店规模较小,不能做酒类批发生意,属于酒品零售商范围,不过,如果经营的好,位置优越,许多脚店的利润规模,已经远超过正店了!

    大宋市面上所出售酒品,有清酒和浊酒之分,清酒是经过精细工艺酿造,经过了蒸煮过滤,味道清雅淡香,是酒之上品,专用于上流社会;浊酒工艺较清酒简单,不经过过滤,酒水中常带有杂质浊物,价格便宜,为百姓大众所饮用。

    我们这“三碗不过冈”得不到朝廷颁发的执照,只是供路人歇脚吃喝的小脚店而已,既然挂了“三碗不过冈”的的名头,自然以烈白酒为主。因路人有商有官有农,消费水平各不相同,酒肆里清酒和浊酒平分秋色。

    另外,既然叫了“三碗不过冈”,客人如果饮醉了酒,不能赶路,我们这二层酒肆楼上还备了数间客房给住宿的客人,兼营着客栈业务。在景阳冈方圆数十里,也仅此一家!

    大年初八一早,我们带着三五个伙计、厨师,在景阳冈“三碗不过冈”酒楼处点起了爆竹,吹起唢呐,喧嚣盈天,周围村民男女老幼都来围观了,为了烘托气氛,小莲特意准备了些糖果、酒水分发给村民。

    赶脚的路人也多了,大家为我们酒肆的名字所吸引,议论纷纷:“哎,这个酒肆名字好怪!竟然叫三碗不过冈,真有这么厉害的酒么?”

    “你不知道,这是打虎英雄开的酒肆,人家倒不是自夸自家酒厉害,而是提醒大家,这山冈上有大虫,如果喝了酒,还是最好不要过冈,免得遇险!”

    “哦,是打虎英雄开的?我们去看看,尝尝这打虎英雄的酒怎么样!”这名人效用倒真是起了作用,看来,古往今来,人们对明星好奇和追逐的心情都是一样!

    路人二三人结伴到我们酒肆里探探脑袋,看看价钱公道,也就乐得在长途跋涉中歇歇脚,喝上两杯。

    开业第一天,酒楼生意兴隆,门庭若市。

    下午巳时,门口忽然一阵喧嚣,十多个兵丁打扮的年轻人吵吵嚷嚷,围着李进询问:“这可是打虎英雄武教头开的酒馆,请问武教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