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天”级指芒

    赵庄是没有未来的,一个连孩子也没有的村庄又怎么会有未来?村里的年轻人走时,下一代自然是都带走了,一个平均年龄已经六十岁(大陆普通人的平均年龄为80岁)的村庄,必定会一步步走向死亡,李大年和翠花也不可能称为拯救村庄的亚当夏娃。

    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真正让李大年离开的信念坚定起来的,是那该死的赋税!

    以前赵庄人连饭也吃不饱的时候也有赋税,虽然天武大陆没有国家的体制,但是根据居住的地域还是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个的村庄,临近的村庄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又组成一个个松散的联盟,他们在离极域森林稍远的地方建立集市,互通有无。这些松散的联盟,最终形成一个个的镇级单位,而建立集市的地方,也成了城镇所在地。

    随着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原来城镇所在地的村庄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大,那些地方的村民的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开始看不起其他村庄的村民,并以“城里人”自居,而把其他村庄的人叫做“乡下人”,他们忘了,多少年前,所谓的“城里人”也不过是一帮乡巴佬。

    赋税也出现了。“城里人”们,特别是“城里人”里的老爷们开始想出各种的借口向“乡下人”收钱、收粮:你们在我们这做买卖,挣钱了,难道不该分我们一点?我们凭什么白白给你们提供场所?我们实力最强,你们有危险、有困难我们还要帮你们,难道不应该支付一些“保护费”?“城乡”有别,就算你们要进城,是不是也应该交点“进城费”?···于是,“乡下人”们只能不断的把辛苦挣来的钱,拼命打来的猎物分出很大一部分孝敬着“城里人”。

    赵庄以前穷啊,穷的连镇里收税官都不太忍心来,再加上李大年手段活络,总能把负责这里的收税官伺候的舒舒服服,所以通常收税官都是大手一挥,免了赵庄大部分的赋税,每年只要象征性的上缴点东西就可以了。

    但随着赵庄日子好过起来,李大年的那些手段不再起作用了,收税官总是一本正经按据说是事先计算好的数量收取着赋税,而给赵庄剩下的,总是刚好够一庄人吃饱肚子。

    几次后,李大年明白了,原来人家以前少收赵庄的税,不是因为自己手段好,更不是因为人家可怜自己,而是不想饿死了一庄人。如果全庄人都饿死了,人家就连那点少的可怜的收入也没有了。不能“涸泽而渔”的道理,人家心里明白着呢。

    从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李大年经常想:凭什么自己一庄人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得来的粮食钱财要把大部分交给那些“城里人”老爷?当年村里人快饿死的时候,这些老爷们又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帮助过赵庄?而这一切,就是因为“城里人”有实力!相对于乡下更加便利的交通,让“城里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到“乡下人”甚至一辈子连听都没听过的“武功”;财富的聚拢,让“城里人”能拥有让“乡下人”无法抗衡的武装力量···

    “实力”,让李大年渴望,但他明白,自己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即使自己能到城里,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永远只是一个“城里人”眼中的“乡巴佬”,也永远不会有接触更广阔天地的机会。这种愿望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让李大年心里很难受,他有些迷茫,时常的烦躁不安,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李大年很感激翠花,他明白,也许继续这样下去,自己可能会和以前村里的孙二傻一样,变得疯疯癫癫,最终的下场,说不定也是栽到一口枯井中,变成一具腐烂的尸体。

    发现李大年情绪有些反常后,翠花没有劝他,乡下女人的嘴笨,不懂得劝人。翠花只是领他到村庄外极域森林的边缘,然后丢下他一个人走了。那里,是一个坟场,一个埋葬着赵庄所有先人的坟场,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把命丢在了极域森林。

    李大年明白翠花的意思:每年,极域森林吞噬了多少的人命?自己能够活下来,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虽然生活单调了些,清苦了些,但是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更何况还有翠花陪伴着自己。想到这,李大年感觉自己的心逐渐平静下来,种种想法似乎都离开了自己的脑海。

    明天,又到了交税的日子了吧?李大年觉得心里又烦躁起来,对于实力的渴望又有些蠢蠢欲动。他悄悄的出门,又来到了那片坟场,只有这里,才能平复自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