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六章 心虚气短

    阮氏串通县太爷收拾许家昌,碧珠如果忍气吞声就真不叫碧珠了。她演出了“苦肉计”引起许老夫人的怀疑,连夜派人给许老爷捎信,告诉他许家蒙受的耻辱与冤屈。再差劲的人都有优点,许老爷也不例外,他这人精于算计自私自利贪图富贵趋炎附势,但却是云雀镇出了名的孝子。

    许老太爷过世之后,他对许老夫人言听计从,即使对方是阮氏都能狠狠心闭闭眼娶进家门,他还有什么接受不了的。家书上字字含泪句句泣血,许老爷看过之后再也无法冷静,满脑子想的都是许老夫人和碧珠伤心的样子以及许家昌被人打得血肉模糊的场景。若是平时,许老爷当真不敢跟县太爷过不去,但许家昌蒙冤一事伤害了他最爱的两个女人那就不能再做缩头乌龟了。

    与此同时,碧珠这边也是搜肠刮肚想对策,她认识的差役李大壮提供了那个妇人的下落,她就顺着这条线索查到了有利的消息。原来,那妇人是镇上一家青楼女子乔装打扮的,至于被谁收买就没人晓得了。尽管这还不足以指证县太爷虚假办案,但要洗脱许家昌的罪名还是有希望的。

    碧珠认准一个死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既然有人能收买那个青楼女子,那么她也可以。云雀镇是个小市镇,只要大致知道那人是做什么的,打听出来具体身份并不是难事。不到一天时间,碧珠就找到了一口咬定许家昌猥亵的女子,但她死不承认拒不翻案,生怕落个诽谤的罪名。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青楼女子不承认不打紧,有人愿意证明她诬赖就可以。重赏之下必有墙头草,她的一个好姐妹听说有银子赚,忙不迭地出面指她被人收买。于是,碧珠直截了当塞给墙头草银票,开门见山表明来意,没费多大周折墙头草就答应当证人了。

    许老爷回来的消息只有许老夫人知道,碧珠刚做好准备工作也算他来得及时。许家昌得罪人毋庸置疑,他经常出入赌坊那种地方,难保一不留神就得罪了谁。许老夫人并不想因此怀疑阮氏,除了县太爷和那名庸医令人费解之外,阮氏的举动倒也比较正常。但许老爷明白,之前阮氏一门心思想把阮若诗许配给许家恒,碧珠出面坚决阻止,两位夫人原本就不和,这么一来恐怕矛盾更深。

    许老爷在饭厅冲阮氏发火实际上是试探,他不太相信她竟然恶毒到对付许家的子孙,但阮氏处处忍让的态度令许老爷很不满,基于她的表现,他已经有充分理由怀疑她串通官府冤枉许家昌。

    许家祖宗的颜面,许老夫人的哭诉,碧珠找来的证据,躺在榻上的儿子,阮氏的不以为然,这一切使得许老爷忍无可忍。不管是一时冲动还是面子问题,他都必须跟县太爷对簿公堂。

    翌日清晨,收到消息的县太爷匆忙赶到许府,他的任务是劝服许老爷放弃翻案。这当然是阮氏的意思,要不整个云雀镇谁有这么大的颜面指使一县之主呢!

    县太爷到访,许老爷稳稳当当地坐在厅里动也没动,这贪官收了许家很多好处,许家人出了事非但不帮一把反而落井下石真是忒过分了。喂条狗还知道摇摇尾巴哄主人开心,银子丢进井里也能听个响声,这混账东西吃进肚子拿到手里就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真是为民做主的父母官还好说,吃里扒外的白眼狼有谁稀罕!

    穿着便衣的县太爷在院子里就朝许老爷微笑挥手,许老爷低头喝茶视而不见,摆明了让他难堪。县太爷孬好是个朝廷命官,平时都是被人巴结惯了的,何时需要看人冷眼,不过,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做了亏心事难免心虚气短,他干笑了几声厚着脸皮走进厅堂。

    “许老爷,什么时候回来的呀!”县太爷拱拱手,笑容满面地问候道,“听说这次又做成了一笔大生意啊!”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许老爷放下茶杯,起身懒懒地回个礼,正眼都没瞧他一下:“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请坐请坐……”

    “好,好……”县太爷朝许老夫人和三房夫人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紧接着就坐下来了,懒得啰嗦直接切入正题,“昨晚看到师爷递上来的状书,才知道许老爷要为公子翻案,只是不知道许老爷人证物证找齐了没,开了堂又打算如何收场?!”

    许老夫人不高兴地别过头去,许老爷“啪”地一声拍着扶手,挑眉道:“大人一向公事公办,许某的府邸何时变成衙门了?!”

    “这……”县太爷的脸红了红,心想许老爷八成吃炮仗了,说话咋就这么冲哪,也不给他留点面子。

    县太爷“这”了半天没“这”出个所以然,许老爷继而又道:“若是状书有啥问题叫师爷来一趟就得了,何须劳烦大人尊驾?!草民有怨要诉自然是有证据的,岂敢颠倒是非胡言乱语?!敢问大人,公堂是不是平民百姓伸冤的地方?为什么要打算如何收场?大人接下来是不是要交代许某怎么个告法,官司输赢需要多少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