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二章 雄鸡报晓

    时间流转,一晃已是三年。

    学院里第一届的学员已经毕业,回到各自的分坛担任要务。

    就连迅哥儿都即将毕业,远在异国他乡,半年一次的信件成了他与家人唯一的寄托。

    前段时间还寄回了几篇文稿,请孟可帮他发表出去,以证明戛剑生没有被清廷所打倒。

    反响不错,清廷依旧气急败坏的找人。

    南下经商的周老爷和林海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两年前开始建立工厂,通过麦克主教的关系从西洋聘请一些退休的专家,开始研制火枪和弹药。

    也就是所谓的‘连珠五响’、仿德国制M1888火枪。

    南方生产的火枪经由货船主约翰的关系,找到一家愿意赚外快的洋人船主,由他来将货物从南方运到津门,到了津门靠着当地关系,想要蒙蔽官差检查,那可太容易了。

    看着地下仓库里堆满用油纸包裹起来的火枪和弹药,孟可的心情别提多美了。

    一味地练武有啥用?乱世之中,就算能躲我一枪,难不成我十多个人在一两百米外瞄着你,你还能躲?

    有感于重火力的缺失,孟可提出了雷击炮长尾形炮弹的原理,寄希望那些枪械专家能让这个步兵好伴侣提前问世。

    事实上,长尾形炮弹根本不需要孟可提出原理,这个时代已经有这种炮弹,只是清廷落后,所以在电视剧里不常见,误导了他。

    有了理念,仅仅是一个月的试验,南方那边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迫击炮。

    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又这对于缺失重火力的起义军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

    在地下工厂全力以赴、不计成本代价的生产下,截止到今年(1899年),已经有火枪近万支,弹药不计其数,雷击炮百余门,长尾形炮弹千余发。

    虽然无法与洋人的近代军队抗衡,但简单的装备一个轻型步兵师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自己生产的只是起步资金,真正要扩军,还得去找清廷借。

    ……

    “啪——”

    “去年六月,冠县赵三多起义称保清灭洋,被清廷镇压。今年朱红灯、李长水打着同样的口号起义,又要被清廷镇压。”

    陆皓东猛拍桌子,愤慨而起:“真不愧是宁与……”

    “慎言!”

    孟可大喝一声,打断他的话,同时用眼神示意他这里还有旁人。

    没错,对面坐着的正是齐鲁分堂的人。

    他们派出长老与孟可商量到底要不要支援起义,又或者是收留这些起义失败的义士。

    “我不建议你们现在起义,你们若是当时跟着红灯照起义,说不定还能将摊子铺开,现在……”

    孟可摇摇头,很明显不看好齐鲁分堂的想法:“收留这些残存的义士吧,也算留点薪火。”

    “唉……”

    齐鲁来的长老长叹一声,起身告辞。

    待他离开后,在一旁阴沉着脸旁听的李元魁终于忍不住了,大声质问道:“他们这群蠢猪!当初梅花拳赵三多起义的时候,他们不敢跟随,现在红灯起义,他们又不敢跟,还装模作样找我们商量,怕成这个鸟样,他们造什么反?还不如回家卖地瓜!”

    这次李元魁是真的生气了,孟可来这这么多年,第一次见他如此大动肝火。

    不过也实属正常,起义的人大多都是拳师,其中不乏李元魁的弟子、友人,

    这种情况之下,谁能冷静?

    若不是这个年代消息传送不便,等李元魁接到消息时,起义早就被镇压了,恐怕这位老人也会让清廷知道什么是匹夫一怒。

    ……

    同年,大头在就任齐鲁巡抚,他对义和团始终持敌对态度,在其任齐鲁巡抚后严格限制义和团的活动,并在准备充分后开始镇压复起的义和团。

    在齐鲁遭遇不利情况后,义和团开始向直隶等地转移。

    “不要和清廷派来的军队交火,救了人就走,现在还不是暴露我们的时候!”

    随着直隶的下场,义和团溃败得更加迅速。

    第二年,郭老喜丧。

    同年四月,义和团全面进入直隶。

    五月戕官,并围困涿州城。

    ……

    “货都到了吗?”

    正定城内,孟可端着茶杯,望向窗外,神色淡漠:“还有一日就该动身了。”

    陆皓东坐在孟可的对面,手里拿着一份报纸。

    报纸上刊登着直隶的新闻,头版头条就是这几日发生的事。

    “黎明时分动手,无有差错。就看看这群小伙子能给我们多大的惊喜了。”

    一张张人脸在眼前掠过,孟可看向对面的陆皓东,轻叹道:“按照新军编制,我觉得我最多也就是个将军,万八千人已经是极限了。再刨去津门府、顺天府需要留下的后手,估摸着也就能凑个五千余人。”

    “要相信咱们的棒小伙,这可是倾注了你全部心血的事业。”

    陆皓东将报纸放下,笑着打趣道。

    “还是你有大将之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明天就要起义了,今天还有心情笑着看报纸。”

    孟可苦笑着摇摇头,眉宇间的焦虑怎么也遮不住。

    “我都是已经起义过一次的人了,本来就在阎王殿上走了一遭,又有何惧?”

    陆皓东站起身来,伸出胳膊搭在孟可肩膀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要做小女儿姿态!”

    孟可侧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他放下茶杯,走到书桌前扯了张纸条,写下一行字,又掏出金师爷给他刻的公章,郑重其事地盖了上去。

    “此行祸福难料,若能生还,我当继续领导起义;若是不幸战败身死,你就拿着这张批条聚拢败兵,将权利交给帝象先生。”

    孟可将纸条折好,塞到愣在原地的陆皓东怀里,转身直接出了门。

    吾惧死否?不惧也!

    ……

    雄鸡一鸣,

    天下皆白!

    伴随着夏日熹微的晨光与鸡鸣,筹备了五六年的起义,终于拉开帷幕。

    没有什么浩浩荡荡,没有什么炮火连天。

    所有人都在履行着一件事,夺取军火库,攻入城中知县、知府的府邸和衙门,夺取城防。

    三件事同时进行,装备了火枪和迫击炮的新军负责军火库和城防,对于府邸只是派遣拿着冷兵器的教众和少数火枪兵攻打。

    “啪——”

    正定城打响了第一枪,

    城墙上的守军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就被迫击炮击倒。

    炮火在轰鸣。

    炮声一起,一切都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