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三回 资助贫困

    这里,是三间破旧的瓦房,地坝也很狭窄,屋梁下,堆着一些干柴,显得有些杂乱。大门是开着的,正屋里有一个三十六七的妇女,正抱着一个小婴孩,在不停的逗哄。妇女的旁边,是一张破旧的桌子上面,是一些婴儿的奶粉和其他的一些礼物。

    这么穷的家庭,怎么可能为婴儿买得起这些奶粉呢,徐静心中泛起疑问。

    但他随即明白,既然报纸上报道过这家庭的事,那当然会有一些好心人来看望这个家庭,送来礼物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请问,这里是吕小燕的家吗?”陶晶晶敲了敲门,轻声问道。

    里面的那妇女停住对那婴孩的逗哄,怔了好一会,她才道:“谁呀,找小燕有什么事吗?”

    “我们见了报纸对小燕家庭的报道,想来资助一下她。”徐静应道。

    妇女身子微微一颤,忙道:“是来资助小燕读书的好心人呀,快进屋里来坐。”奇怪的是,妇女并没有转过头来看徐静两人。

    徐静和陶晶晶进了屋子,妇女在站起身来,给徐静两人端过一条长登,道:“小燕去弄猪食去了,一会就会回来,你们先坐一会。”

    这时,徐静才发现,妇女双眼是白的,原来,她是个瞎子。

    徐静这时也明白这个家庭穷困的原因了,母亲双眼不明,女儿在上学,且又有了一个小婴儿,这使得地处山区的这一家子,怎么不会贫困呢?

    “阿姨,这也是你的小孩吗?”陶晶晶见妇女怀中的女婴可爱,便好奇的问道。

    妇女笑了笑,道:“是呀,本来想生个儿子的,没想到又是个女孩。”

    山里人的计划生育的概念不强,再加上山里人喜欢儿子,一般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都希望能再生一个儿子出来。显然,这个家庭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却没能如愿,这是否会使得这个本就穷困潦倒的家庭更无生机呢?

    “没什么的,女儿一样,只要以后找个好女婿就是了。”徐静笑道。

    妇女叹了口气,道:“哎,但愿能是,只不过这都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呢。”

    妇女那脸上的苍伤的表情,使徐静想起了自己母亲,心中阵阵绞痛不由得阵阵绞痛。充满爱心的陶晶晶见了这家子的遭遇,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双眼更是泛满了泪光。

    陶晶晶的神色,没有逃过徐静的双眼,这女孩来资助这家子,虽然有接近我的嫌疑,但她却真的是个有爱心的女孩呀,不然,现在也不可能伤情落泪。想到这里,徐静对陶晶晶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在和妇女的谈话中,徐静知道了这家子的一些初步情况。这家子共有五口人,除了父母和两个女孩外,还有一个婆婆,婆婆今年七十几岁了,因为生病而常年躺在床上,这也使得这个家庭负担更重。

    由于家里生了个小孩,前段时间,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人来找到了这家子,要罚这家一万元人民币。为了供吕小燕上初中和医治婆婆的病,这个家庭本就家徒四壁了,又怎么可能拿得出一万元钱?于是,那些没有人性的计划生育委员会就要搬走家里唯一的一点东西和粮食。

    在家里东西给搬走了很多以后,家里便不能再维持下去了,于是,吕小燕便去镇上的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外面,跪求计办人员,希望他们能归还家里的东西。

    但是,那些家伙却无动于衷。吕小燕在那里跪了大半天后,便因身体虚弱和体力缺乏而晕了过去。后来,这事情给报社的知道了,然后报社就对此时作了采访,并等出一篇标题为《法律和人性谁更重要》的文章。

    事情给报纸报道后,计生办的怕影响太大,赶忙将吕小燕家里的东西归还了,还假惺惺的送上了五百块钱的慰问金。之后,又有不少好心人前来吕小燕的家探望她们,这个家庭才勉强解决了一时之困。

    听了妇女的叙述后,徐静心中又悲又愤,***,那些计生办的真是没有人性,要老子遇见他们,非拔他们的皮,抽他们的筋。

    而此时,陶晶晶竟是轻声哭泣起来:“大妈,小燕真是个好女孩,我能认她做妹妹吗?”

    妇女也流下了心酸的泪水,“是呀,她才十五岁,就让她承受如此大的担子,真是为难她了。妹子,要你真愿意认小燕为妹妹,那可是我们家子的福分了。”

    这是,只门外一声清脆的声音:“妈,有客人在家吗?”话音未落,大门外就走进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她背着一篼大白菜,虽然身子娇小背筐很大,但她行走起来却很轻松,看得出来,她平时经常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