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27章 手感不错

    牲口交易完毕,大巫带领六个部落在河滩上再次举行了一次简单的集体婚礼仪式。

    这个仪式很好玩儿。

    那就是加入的新成员都要撅起把光屁股露出来,接受所有男性的打屁股祝福,以此表示被部落所接纳。

    而部落的成年男子为了彰显自己作为老族员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下手都不轻,带有一种杀威的意思。

    于是这一通噼里啪啦的打下来,满河滩都是嗷嗷怪叫惨嚎的声音,惹得围观的女人们哄笑不止。

    徐晨作为家族男人,自然也上去把三个新加入的小姨夫狠狠揍了几下。

    臀部肌肉结实,手感不错,就是毛乎乎的还有一层老茧。

    看着满场欢腾的气氛,徐晨感觉这才像真正熟悉的婚礼。

    或许,这就是最古老的闹婚吧。

    而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些原始野人虽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但婚配活动还是非常热闹喜庆,已经开始有了婚礼的雏形。

    实际上人类古老传承的婚礼习俗不少。

    大部分都是以热闹喜庆为主,但也有许多莫可名状的奇葩习俗,有些还非常恶心,比如希腊有一种古老的婚礼习俗,那就是所有客人要向新娘吐痰。

    小日本似乎都没这么变态过。

    最多也就三五个人往脸上吐……

    一场简单而热闹的婚礼活动很快结束。

    天气越发阴沉,似乎要下雨。

    若是天气好,巴族此时就出发的话,赶在天黑之前应该能够到家。

    不过母巴担心路上下大雨赶不回家,因此决定留下来明天上午出发。

    其他几个更远的部落根本就没打算今天离开,都忙着在河滩上加固帐篷。

    故母节虽然也有交易,但相对于秋天的巫祝大会来说,规模就要小得多。

    因为春天没什么值得交易的东西。

    天气越来越热,兽皮大家都用不上,食物大家都缺,更不可能拿来交换。

    因此交易多以鸟羽、蛇皮、兽角、兽牙、宝石等并不贵重的物品为主。

    巴族这次带来的主要是麻布和少量的小型陶器。

    这些东西昨天傍晚交易出去一些,今天趁着还没下雨再次摆出来。

    不过所有部落能换的东西来来去去也就那几样,简陋的让徐晨有一种想死的冲动。

    巴族的货物是所有部落都想交换的对象,但徐晨却并不是什么都换,常见的羽毛兽牙统统都不要,只换了一些绿松琥珀黄金等他觉得勉强能接受的物品,另外还换了两只牛角,剩下的不是待价而沽,而是希望能够换到眼前更加急需的铜铅矿石或者盐。

    铜矿石换了两筐,加起来几十斤模样,都是乌族去几里之外的山谷之中捡回来的。

    但开春之后山谷涨水,草木繁盛蛇虫暴增导致来往困难。

    乌族人说了,要想收集更多,只能等到秋冬季节才行。

    至于盐,就和他最开始猜测的那样,影子都没有。

    而且他也连比带画的问过不少人,想要换到和血一样带咸味的物品,但可惜所有人都把头摇的像拨郎鼓一样。

    也就是说乌族这片区域,从来就没出现过盐这种东西。

    所有野人也没吃过盐。

    日常生活的盐分来源,几乎都是依靠动物的血肉。

    另外就是原始人皮厚肉糙体毛浓厚,能够有效减少汗液排放和盐分流失,不是超巨量运动一般不会流太多汗,对于盐分的需求远不如农耕时代的人类强烈。

    农耕时代之所以盐会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就是食物几乎全部都转化为植物类,导致从食物中已经无法获取身体所需的足够盐分,这才不得不寻找额外的盐分补充。

    这也符合动物界的生存习惯。

    食草类动物进食量大,而且会舔食盐碱土壤或者石头补充盐分。

    肉食性动物几乎没有这种习惯,哪怕几天不吃东西也不会缺盐,最多通过舔食皮毛来回收自身排除的盐分就能保持身体所需。

    眼下人类的主要食物是植物动物几乎各半,冬春更是主要以肉食为主,因此暂时还不存在缺盐的境地。

    或者说即便是缺盐,也无能为力。

    眼下人类寿命短的原因,或许缺盐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根本无法解决。

    按照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直到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农耕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之后才发明了制盐的方法。

    中国传说上古有十位大巫,其中有一位叫做巫咸,据说是他发明了从土壤中提取盐。

    后世西方人一直认为中国人烹饪用盐太多,食物偏咸,那是因为西方人肉奶禽蛋食用量大,食物中已经含有大量盐分,不需要额外补充太多盐分,但中国人肉奶禽蛋食用量少而五谷蔬菜是主食,因此不得不加大摄入量。

    这就是动物性主食和植物型主食两种不同群体对于盐的不同需求。

    徐晨必须未雨绸缪,因为随着他推广农田种植活动成功,巴族将来的食物也会逐步偏向于更多的植物为主食,就必须通过其他手段额外补充盐分。

    不然身体无法承受繁重的劳动,导致身体亏损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大大缩减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