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0章 3

      第十五章(3)

  说话间已见地平线上有隐隐的灯火闪烁,蓝玉知道已经到了喜峰口关了,他叫人传下令去,加快行进速度,进了喜峰口关马上安营扎寨休息,元朝大本营已叫蓝玉荡平了,现在连睡觉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夜沉沉,关门紧闭,城楼上漆黑,唯一的写有“喜峰口关”的灯笼在风中摇晃。两个守关的士兵在城楼上走来走去。远远地见灯笼火把,人喊马嘶,二人向远处张望。一个说:“会不会是元军余孽又来犯关?”另一个把关士兵吃不准,叫他守在这,自己去报告。

  这时蓝玉已经驱大军来到关下。

  巡关的头目上了城楼。蓝玉手下的将领骤马上前,说:“守关的睡死了吗?征虏大将军凉国公班师回京,还不快快开关!”

  巡关头目举着灯向关外照照,只见一片黑压压人头,看不清人的面孔,便说:“对不起,我们什么也看不清,万一是冒充的,吃罪不起,还是等天亮再过关吧。”

  这一说,关外的士兵立刻不满地嚷嚷起来。有人说:“好大的胆,敢挡蓝大将军!”有人说:“我们为国征战,让我们睡野地!”

  蓝玉一扯马缰绳,战马原地竖蹄狂嘶,蓝玉说:“不管它,挡我马蹄者,让它在马蹄下踏为肉泥!冲关!”

  这一声号令,等于是决了愤怒的大堤。

  前锋部队呐喊着一拥而上,人墙撞击得城门吱吱嘎嘎叫了几声,轰然坍塌、破碎,在蓝玉哈哈笑声中,军队蜂拥入关,而且抓住守关士兵一顿毒打,大部分守关人吓得四处逃散。

  汤和告状

  蓝玉近来酒量大增,他周围的人都很吃惊。从前他饮酒有限,加上战事不断,他约束部将、士卒不准饮酒,自己也怕喝酒误事,所以有一段时间滴酒不沾。这次彻底摧毁了元朝在逃的流亡势力,蓝玉放开了,几乎顿顿喝酒,渐渐失去了节制。

  入了喜峰口关,他的中军帐一立起来,立刻吩咐摆酒,马二又叫人弄了些烤马肉来下酒。他是独酌,已经有了醉意。他对给他筛酒的马二说:“你伺候过惠妃,你说她美不美?”

  “没有比她更美的了。”马二这话是由衷的。

  “你说她贤不贤惠?”

  “那还用说。”马二说,“她对下人都好得不得了,若不,我能为她卖命。”

  “你小子不错。”蓝玉拍拍马二的肩膀说。忽然传来一阵羌笛声,蓝玉侧耳谛听。马二说,胡人妃子又吹羌笛了。蓝玉醉意朦胧地念着王之焕的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笛声越来越高亢,撩拨着蓝玉的心弦,不禁意马心猿起来。蓝玉扔下酒杯,站到了帐幕门口。一轮皓月刚刚升上中天,云彩推着月亮走,兵营里仿佛只有羌笛之声,蓝玉向传出笛声的帐篷走去。

  此前他根本没打过元太子妃的主意,甚至有意躲着她,以免经受不住她那妖冶的诱惑。但此时酒精在蓝玉肚子里作怪,他又觉得自己有点傻,干吗那么愚忠?况且,元太子妃本来也不是处子,睡了她再送给朱元璋,他难道能验出什么来?蓝玉的出现吓了元太子妃一跳。宫女们全站了起来。蓝玉挥挥手,宫女们都出去了。

  蓝玉凑过去,说:“吹呀,怎么不吹了,你这羌笛吹得我神不守舍了。”太子妃说:“大将军喝醉了。”

  蓝玉忽然过去把她抱了起来,抱在了膝上,亲着她的脸颊,说:“我没醉,醉,也是为太子妃的美丽而醉。”一边说一边伸手去解她的束带。太子妃含羞地按住他的手,说:“大将军想干什么?”

  蓝玉说:“我实在熬不住了。”又去她颈上、口唇处乱吻。

  太子妃说:“你既然喜欢我,为什么要把我献给皇帝?”

  蓝玉叹了一声:“有金子,先给皇上花,有美女,先让皇上睡,这是天道自然,没有办法。进京前,你是我的了。”蓝玉不由分说,把她抱到床上,太子妃一双媚眼看着他,双手勾着他的脖子,蓝玉一脚踢了油灯,帐篷里一片黑暗,他把元太子妃压到了身下。

  蓝玉率兵闯喜峰口关的事,有御史飞奏进京,朱元璋还没来得及看奏报,兵部那边也接到了边报,汤和带着兵部尚书来告御状了。

  汤和说:“蓝玉太不像话了,他领兵过喜峰口关时,开关稍慢了点,他就率兵撞毁了关门,还殴打了士兵,一路上打扰地方,要酒要肉,到处都来告他的状。”朱元璋笑道:“大功臣啊,都这样吧?”

  汤和道:“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哪个不是大功臣,没见他们这样狂妄,听说他自己私自蓄养了几千个家奴、家丁,抢来的美女、珠宝全都自己留下,皇上对这种人不可不防。”

  朱元璋点点头道:“朕知道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明白,”汤和说:“胡惟庸正是这样。”

  朱元璋问:“你说,杀胡惟庸杀错了吗?杀多了吗?是朕容不得开国功臣了吗?”

  “谁说的?”汤和道:“我,徐达、邓愈、朱文忠,我们不是开国功臣吗?我听说,虞部郎中王国用就上奏疏说皇上的不是?”

  朱元璋说:“除了他,上奏疏的还有解缙,说得很难听。”

  汤和道:“皇上怎能容忍他们这么放肆?”

  朱元璋说:“只要不谋反,不贪赃枉法,说深说浅都是为朕着想,为社稷着想,这种人是不能杀的,堵塞了言路,朕就成了聋子了。”

  汤和道:“圣上这样纵容蓝玉,说不定又是一个胡惟庸。”

  这话令朱元璋为之一震,他皱皱眉头说:“这样吧,叫礼部把他的铁券收回来,朕要把他的过失在铁券上记一笔。”

  汤和说:“这样也好有个警戒。”

  李善长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