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4章 1

      第十四章(1)

  睡觉都睁着双眼,防止有人加害s

  灭顶之灾

  几天后长沙方面的奏报称,朱梓居然在事泄后又潜回长沙王宫中蛰居起来,大概他并不知道母亲已被处死的消息。

  对于胡惟庸,朱元璋只得等待时机而已,胡惟庸没想到的是,他那个晕晕乎乎的儿子成了他的掘墓人。

  这一天,胡正带着家人骑马在街上闲逛。管家卢仲谦骑马与他并行。卢仲谦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美丽少女坐在花车上,就指给胡正看:“你看,那车上的女人长得真不错呀!”

  胡正也看见了,快马加鞭往前赶,卢仲谦知道他的鲁莽劲,就劝他别在这里下手,人多眼杂,“跟着她,在没人地方下手。”

  “我等不及了,”胡正说,“皇上不招我驸马,我自己找一个更好的,我是驸马他爹。”

  胡正马快,已来到花车旁,他弯下腰,伸手在少女脸上摸了一把,说:“小娘子,我给你当驸马吧!”那少女吓得尖叫,赶车人显然是少女的亲人,他大声怒斥:“光天化日,在天子脚下,你好大的胆子!”

  胡正干脆跳下马来,上去拉扯少女,少女打了他一个嘴巴,胡正大怒,叫家人:“上,给我抢走。”家人便蜂拥而上。路人皆不平,大叫:“反了,反了!”“这也太欺人了!”“快去告京兆尹衙门。”

  由于人多,又是一片叫喊声,拉车的马惊了,竖起前蹄长嘶一声,拼命狂奔,先是把少女掀了下来,因胡正想上去搂抱少女,少女一闪下车,他扑了个空,被带到车辕子下面,被惊马带出几十丈远。胡家家奴叫着追赶而去。惊车跑远了,胡正已经躺在地上不动了,地上一滩血。

  卢仲谦大怒,抽了赶车人一鞭子,说:“给我抓起来,叫他偿命!”奴仆一拥而上,抓了车夫和他的女儿。

  看热闹的百姓议论纷纷。有的人认出了闯祸者是宰相的儿子,谁惹得起呀,大家敢怒不敢言,眼看着他们抓了赶车的父女,见丞相家丁又要抓在场的人去见官作证,人人怕事,一窝蜂地散了个精光。

  此时胡惟庸正在接见来自占城(今越南中部)的友好通使,他们的进贡每次都是很吸引人的,特别是南海无与伦比的大珍珠和血燕燕窝。

  占城使者呈上贡单后,一再表白,占城王爷向大明天子致意,他们永远称臣纳贡,绝不反叛。胡惟庸看着清单说:“好,好。”把单子交给身旁的李存义,李存义提醒道:“总得让他见见皇上吧?”

  “不必。”胡惟庸又转对使者,吩咐他们先到迎宾馆住下,明日他会宴请各位。占城使者动问什么时候可拜见大明皇上。

  胡惟庸说:“皇上龙体欠安,怕不方便,你们等消息吧。”

  占城使者唯唯,不敢说什么。这时卢仲谦慌慌张张进来,附在胡惟庸耳畔说了一阵。胡惟庸脸色骤变,大吼道:“大胆刁民,这还得了!送什么京兆尹,先把车夫砍了,女的押回府去,我回去再审!”

  卢仲谦说:“是。”又急匆匆出去了。李存义侧头问:“怎么了?”胡惟庸哭丧着脸,说他儿子叫人家用马车活活拖死了!

  李存义说:“丞相快去处置善后吧,不能轻饶了刁民,使者这边有我呢。”胡惟庸便站起来,向占城使者拱拱手,说:“我要为皇上去请御医,太常寺丞陪你们到迎宾馆去,失陪。”

  使者站起来:“多谢胡丞相!”

  胡正暴亡的消息,早有锦衣卫的人探到风声,报告了云奇,云奇转达给了朱元璋。

  这天早朝时胡惟庸没到,这是很少见的,他托陈宁代他告假。

  陈宁对朱元璋禀报,丞相的儿子无缘无故被人家的马车压死了,他请皇上恩准两天假,办办后事,他特别加重语气强调了“无缘无故”。

  朱元璋说:“你这御史中丞袒护他太过了,朕听说,是他儿子调戏民女,自己弄到车底下毙命的。”

  陈宁忙说:“详情不知,臣再去查查。”

  “查什么!”徐达声如洪钟,“我派人去查了,胡惟庸竟敢越过司法衙门,将那马车夫活活打死!马车夫的家人击登闻鼓告御状了。”

  陈宁故意装傻:“是吗?不会吧?”

  朱元璋哼了一声,说:“你去传话给胡惟庸,这案子交他自己办。”陈宁吓得一声不敢吭。这可不是好话,叫胡惟庸自己审,审谁?审他自己吗?这明明是皇上刁难他呀!看起来胡惟庸已经不是失宠的事,灭顶之灾就在眼前了。

  杀人偿命

  在朝堂上朱标虽然没有插言,却也在肚子里猜测父皇的下一步棋怎么走法,胡惟庸的相权如不遏制,确实要出大祸了,连朱标这样温和的人都觉察出胡惟庸过分了。

  晚餐他与朱元璋同桌进膳,便问道:“父皇要削相权,要从胡惟庸草菅人命开刀吧?”

  “朕叫他自己审自己的案子。”

  “这我可不明白了。父皇,这不是逼他反吗?”他认为对事情有害无益。朱元璋说,怕的是他不反。

  朱标愣了片刻,似乎明白了父皇的用意。他提醒朱元璋,胡惟庸已经上了谢罪表,并表示愿意重金赔偿了,花多少银子都认可。

  “朕已经告诉他了,银子不可以买人命,朕要他偿命。”

  朱标再次提出了异议:“父皇,又说要杀人偿命,却又不抓他,让他自己办自己的案,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说:“人人都知道胡惟庸权势熏天,党羽遍天下,朕如果过早地下手,天下人未必服,叫他自己把狐狸尾巴全露出来,让天下人看清,那时瓜熟蒂落,就连一句废话都不用说了。”

  朱标说:“儿臣很受益,但是动他,会牵涉很多勋臣,国本社稷基石动荡。”

  “国本在民,不在官,”朱元璋说:“一些勋臣仗着自己有功,轻者坏法度,重者谋反,古来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果听之任之,就会让君权名存实亡。朕近来一直在想,也许丞相制就有这个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