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3章 开锣

      八月金秋瓜果飘香,也是螃蟹正肥的时节。

  虽然西夏入侵,但战乱离京城有数千里地,并没影响百姓们舂新米做糕饼、采桂花酿酒,准备过中秋节的兴致。

  豪门士族间宴请不断,宫中节礼更是早早地赏出来了,比往年还厚了几分。一片祥和喜乐中青阳郡主府却爆出了一个大丑闻。

  青阳郡主的独子徐贺平因为不满母亲训教妻子吴氏,竟在青阳郡主府惯例的赏蟹宴上,当着满堂宾客忤逆青阳郡主,母子俩当场翻脸。青阳郡主脸面上过不去,怒骂着要不认徐贺平这个儿子。

  众人正纷纷劝解,谁知徐贺平竟跟魔障了似的,一个头磕在地上,领着吴氏就出京不知去向了。青阳郡主气晕过去,醒过来就进宫找她亲哥——当今皇上,求他派兵把徐贺平抓回来按忤逆重罪关进大牢。

  正巧皇上的爱女,十六岁的燕国公主也在场。她替徐贺平说了几句好话,竟被气疯了的青阳郡主抽了几嘴巴。

  燕国公主又羞又怒,回到寝宫就闭门不出。谁都不见,只一个劲要死要活的闹,还出言不逊。不但徐贵妃,连皇上和太后都吃了闭门羹。太后一怒之下封了她的宫门,令她诵经思过,没有懿旨谁也不能探视。

  郑雨岚绘声绘色的描绘这个传遍京城的大笑话,若瑶却越听越疑惑。传闻中徐贺平柔弱无能,吴氏也是温和的大家闺秀,这两口子怎么就跟青阳郡主闹翻了?向来老成的青阳郡主还到宫里去撒泼,最后被大后罚回府中闭门思过?

  不过这事儿跟她却什么关系,陪着郑雨岚叹息几声也就过去了。用过晚膳,若瑶早早就歇下了,明天是西宁候寿诞,她还要早起。

  半夜里下了场细雨,可八月十五一大早却艳阳高照。晴空湛蓝,桂树飘香,沉寂多年的西宁候府突然热闹了起来。

  正门、仪门一路都大开着。门上披红挂彩,守门的家丁都穿着簇新的葛布夹衣,腰板挺直地站在门外。临时雇来的女使与行当人在府内穿梭来往,一片热闹景象。

  天还未大亮若瑶姐弟几人就起来梳洗,用过早饭后说笑着进了候夫人日常起居的燕熹堂。

  刚进院子就瞧见林若英站在正房檐下逗弄鹦鹉,十姑娘长房庶女林若华正捧着一盒瓜籽站在边上伺候着。候夫人房里的四个丫鬟站在檐下,虽都穿戴一新,可各个都白着脸没一丝喜气。

  丹红和秀平娘子还有平时跟在大夫人身边的管事嬷嬷们都垂手立在台阶下,眼观鼻鼻观口,大气也不敢出。

  林若英瞥见若瑶姐弟,冷哼一声继续逗弄鹦鹉。林若华飞快地瞄了她们一眼就低下头,将手中的瓜籽盒子举高了些方便林若英取用,微微蹲了身子算是行礼。

  除了鹦鹉嗑瓜籽的嘎巴声,就是枯叶偶尔被风吹动的沙沙声。满院子十几个人,鸦雀无声处处透着诡异。

  隔着帘子,一声瓷器落地的脆响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东阁皱起眉头,不悦地道:“大喜的日子,这唱的是哪一出?”

  “七哥!今唱哪出戏你打听出来了?”林东敬大步蹿进来,往东阁身边一站生生比他高了半头。

  “前面没开锣,后院先唱起来了!”冷哼了一声,东阁抬起下颌示意东敬往院里瞧。

  二夫人拐进院门,瞧见燕熹堂的阵势,弯起嘴角微微笑了笑,指着东阁道:“你们几个先去听涛阁给老候爷磕头!六少爷在那儿伺候呢,你们看看有没有搭上手的地方!”

  嫡长孙不按规矩先来给候夫人请安,反倒去西宁候跟前伺候,这是要在宾客们跟前露脸阿!难怪燕熹堂有这阵势!

  若瑶弯起嘴角,暗叹大夫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武仁家的事还没消停,她又在这些小事上犯候夫人忌讳。同时也感叹二夫人眼目灵通,府里稍有点风吹草动,她都听得见!

  东阁三人一走,几个丫鬟婆子也跟上去。周围空出一块地方,把若瑶姐妹几人露出来。

  二夫人抬眼往正房看,眼角却瞄着若瑶道:“一大早的,老夫人又为什么事生气?难道还是因为外头的闲话?”

  武仁家的抬回去半夜就没了,府中下人们虽然感觉大夫人狠毒了些,但听说是查出厨房亏空才罚武仁家的,也没人敢多嘴议论。

  大夫人隔天就把春柳配给了武仁,又给了他些烧埋银子。武仁连闹都没闹一下,还逢人就说大夫人仁厚。

  府里压伏下了,可转眼外面就有传言,说大夫人手狠手辣无辜打死家奴,又说是她故意在老候爷的好日子给老候爷添晦气,惹得老候爷大发雷霆,候夫人也把大夫人叫去骂了一顿。

  旁人不知道这话是谁传出去的,若瑶却心知肚明。

  武仁家的出事当晚,二夫人就派翠玉又给她送来一朵珠花,还嘱咐她别再弄丢了。话中警告的意思颇重,说明二夫人已经起了疑心。这会又拿这事来敲打她?

  若瑶抬手扶着鬓边二夫人新送的珠花,笑道:“外头传了什么侄女不知道。只是觉得厨房新换了管事的之后,饭菜可口多了!”

  “是吗?原来我们四姑娘还是个嘴刁的!”二夫人笑道,瞥见若瑶鬓边戴的珠花,心中又松了几分,也许武仁家的事情只是巧合,并不是四丫头设下圈套挑拨自已与大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