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章

    “朝廷今岁至今已经行皇宋宝钞一千五万贯,但国库内存放金银已经即将无法承担宝钞,再大量印制,恐怕市面上的钞值要大幅贬值,万一引起民间恐慌、商贾再拒绝使用交易,严重的是宝钞将变的一不值,朝廷的信誉将会收到损害,这还仅仅是行一偶之地,一旦推行数路乃至天下,其前景真不敢想象。我&看书?斋。。。。。。”行支卖司并不起眼的衙门内,欧阳伦情绪激动地侃侃而谈,表情时而痛心疾、时而高声激扬,其所要表达的意思无外乎对行宝钞的谨慎甚至持有怀疑态。

    王直一直是挂着笑脸,静静地听欧阳伦激扬的‘演讲’,并没有出言打断他。

    “怎么――难道你对宝钞可能出现的危机不感兴趣?”欧阳伦说了大半天,见王直并没有任何反应,脸上一直挂着招牌式的微笑,自己巴巴地跑来累了半天,竟然是这种情形,他的口气遽然变的不太高兴。

    王直心何尝不是担忧宝钞出现大面积贬值,整个市场已经出现王泽所说的‘经济危机’苗头,性他仅仅负责对外通商管理,日子还好过一点,但支卖司还是涉及到全国钱庄的管理,一旦出现宝钞贬值,而且肯定会引来四川交子的连锁反应,进而引起了钱贱银贵的局面,那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当然,他明白欧阳伦比他还要焦急,由于朝廷一直没有调整官衙职事,很多寺、监并入部统属,一些紧要的寺、监规格不断升高,太府寺原本也是管理财政的衙门,但现它的职事已经转向行、管理宝钞,监督户部财赋支上面来了,一旦出现宝钞贬值,欧阳伦将是第一个倒霉的官员,冲着这点他能不急嘛!

    “这是怎么说的,我怎么就不关心了?也是难怪了――几年来朝廷民生、经济展太快,恩师几年来不是一直担心国家工商展太快,引起经济危机嘛!怕什么就来什么。不过,既然已经有苗头了,抱怨也没有用,应该想办法解决事情才是。”话是这样说,但王直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毕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欧阳伦盯着王直,道:“解决――如何解决?师兄――这可不是海事这么简单。我看&书?斋”

    “老七若还户部,没有外放的话,他此时定然也会心急火燎,”王直嘴角上挂着讽刺意味地笑,当他说完句看是题外的话后,才道:“还是亦非易事,江右身为太府少卿――难到真就没有看没出两年来海外贸易已经有停滞不前的迹象?”

    “噢――”欧阳伦稍稍愕然,他没想到王直竟然会这么说,但细细想来却有些道理,他身为太府少卿对于财赋收支自然明了于心,去几岁海外贸易的确是没有任何增长,今年反倒比去岁还略略低迷。但他对于理财并非强项,做这个少卿不过是主管宝钞行与海事贸易的监督,说到底他还是擅长于治理地方,周旋于蛮夷小国之间翻云覆雨,相对于王直、殷修平而言,国计民生的事他几乎还是个生手,不禁暗自委屈自己怎么这么倒霉,才刚刚如愿以偿地回到朝廷几天,就碰上这样的大麻烦,还不如海外军州惬意自。

    “海外贸易日趋停顿,对于国内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关键于如何提高宝钞民间的信誉,把国家的经济控制住,宝钞的稳定很大程上还于国库金银的储备。说白了就是外事停滞不前,那些奸商毫无限地生产、买卖,导致了市面上供大于求,但一些生民必须的生活用品,却又供应不足,造成今时这种尴尬局面,想想真要杀杀那些人的贪婪之气”。欧阳伦再是手

    ,他多少也掌握了一些资料和手段见识,对于宝钞和经济低迷的认识有一定程上的见解,当下冷冷地道:“那些地方上一些奸商却囤积货物,其实有限的囤积也是好事,毕竟有些物事市场上已经饱和,但他们竟然囤积事关生民日常用的物事,造成市面上宝钞行不断增加,日常用品却不断地减少,以至于拿着宝钞竟然不比铜钱好用,损坏了朝廷的威信。”

    “好目前并不是太严重,朝廷还能够控制。”王直虽然心担忧,但他的态还是很乐观的,毕竟商贾们还没有到大量联合起来和朝廷争利的程,还有相当部分领域保持供求平衡,当然那些商贾大户还没有展到能够和朝廷抗衡的实力,管朝廷一直扶持这些人,但还是一定程上采取了一些限制性的策略,勉强可以拖延宝钞贬值的速。

    欧阳论尴尬地笑道:“惭愧啊!当年没有跟恩师好生请教政治经济学,才致时下面对危机一筹莫展,看来还得趁恩师得便时登门请教才是!”

    “还是再看看形势再说,也不用什么事都劳动恩师他老人家,再说恩师操劳天下大势,也不可能为了一些事分神劳力,能自己解决的量自己做好就是。”王直笑呵呵地道:“再说了,扶桑的石间银矿已经落入朝廷手,日后银子是不用愁了,一两银子对一千钱的国库储备,虽说市面上还达不到这个程,但有大量金银压库还怕宝钞会被奸商算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