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章 海阔天空

    好不容易整好的队列,被突然爆发的哭喊搅得稀烂,负责登记户口的林阿生忍不住就一阵破口大骂。

    领着几十个湄洲都的战兵,将一众老幼或踢或拽,让他们各自找到自己的家人,重新站成五列。

    只是,湄洲都的战兵中,识字的却没几个,只能麻烦吴大安排了几人过来执笔……

    登记刚开了个头,结果,又出岔子。

    一个老婆子,一个不留神就扑倒在登记的战兵前面:“小将军……老身还有个小儿子,跑到山里去了,他没干过坏事的,求求你,让他也回来好吗?”

    那战兵一愣,又是个没法做主的事,只好再把林瞎子找来。

    林瞎子一听那老婆子的话,心道,这逃在山里的残匪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海潭山东西宽有三十里,南北长更是有七八十里,躲几个人,实在是太容易了,若是不能将他们都清理下来,迟早是隐患,便说:“只要你能找出三个保人来,保证他不再去做那作奸犯科的事,便同样可以租种田地……”

    说罢,又大声地朝人群说道,“家里有跑到山上去了的,都让他下山来吧!只要有人作保,便可同等处理!若是日后再与海盗勾结,严惩不贷!”

    话一落音,马上就有人从队列中挤出来,要到山上去寻人……

    现场秩序又是一阵大乱……

    真他娘的烦躁!林阿四愤愤地骂道!

    不过看到林瞎子没有生气,没有说自己办事不利;那边那个战兵的头子,就是叫吴大的,也没有说什么,才嘟嘟囔囔地嚷了几声,任凭那些人往山里跑。

    只是山有那么大,也不知道那些残匪都躲哪里了,大概一时半会是难得找到了。

    不过,也不着急,张武定在海潭山,陆续开垦了大片的水、旱地,足有五六千亩,还有山上的缓坡上,大片的桑林,面积还更大。

    按照唐代的生产力,一个成年男丁能有效利用的土地,最多不会超过十亩,妇女的力气小一些,能利用的土地自然更小。

    张武定是用苦力营,不计死活,勉强经营下这么大片的田地。换了王延兴接手,却不能这么干,能是多招回来些人,就多一点劳动力……

    而且,水寨之外的那几处村寨,也是要重新处理。

    有此为例,也多个参考。

    只是离这寨子最近的一片田地的分配,却是存了点私心,打算截流下来,将来分配给湄洲岛过来的家口。

    经过此次变乱,湄洲岛还存一百零七户,五百多人,其中有男丁两百有余,已经是包含了湄洲都的一百二十六人;

    唉,也算是给他们一个交代吧!

    这边,林瞎子在忙得乱糟糟的,那边,王延兴却还在巡视自己的收获,盘算着,该如何规划。

    这可是分大基业!比自己在小溪场折腾将近一年的地盘来得还打,丁口数还多啊!

    单只是这五千亩的水旱地的规模,一下子就要超过泉州大多数家族的田亩数了!

    嘿嘿,这地里的庄稼,托了张武定的福,长势极好,接下来,这夏粮收起来,不要太爽啊!

    至于,这万亩桑林,听着数字很大。看了之后,才知道,在唐代的时候,种桑养蚕业发展得比较缓慢,蚕房集中养蚕的规模还比较小,大多是采野蚕:

    就是圈一大片地,种上桑树,然后就每隔一段时间,到桑树上找蚕蛹……

    至于山阴处的蚕场,倒是一处蚕房。然而,养蚕的技术含量,可不在炼铁之下,一帮苦力如何干得好?产量还不如采野蚕呢。

    王延兴对这丝织品的兴趣也不大,接收过来之后,全部交给林瞎子处置。

    可是,湄洲岛上却没有桑林,林瞎子也不知道这蚕该怎么养。

    他接到王延兴的指令后,想着那些轻飘飘的、白白、黄黄的蚕茧,感觉是一堆烫手铁疙瘩一般,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当领导的就是这点好,不感兴趣的事情,可以找个属下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