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1章 年轻时的爷爷

    东北话绝对是一种有传染性的语言。

    一个宿舍或者一个办公室只要有一个东北人,不出多长时间,所有人都会被带跑偏了。

    虽然已经开始全国普及普通话,但是来下乡的知青们说话还是南腔北调。

    就像是李艳梅刚来的时候说话还是“你侬我侬”的,现在经常一张嘴就“嘎哈,咋地了”。

    刚来的时候带着漂白的小假领,穿着时髦的条绒裤,现在随便往身上一套,什么补丁裤补丁衣的,怎么方便怎么来了。

    想要碴子味还不好说?

    她相信自己和东北知青们一起不超过三天就能回过味。

    杜雁书边吃饭边偷偷四处看着,她在找爷爷杜爱国和奶奶赵敏芝。

    但是看了一圈也没见到,估计是拉练去了。

    吃完饭,李艳梅没有回宿舍,她很好奇鱼鳞冻要怎么做。

    两个人跟着何远斌一起去了后厨,刚才何远斌已经和大刘说了。

    大刘现在也满怀期待的等着看怎么做鱼鳞冻。

    后厨特别大,长度和食堂的大厅一样,就是窄了一些。

    按照现在人员配备的要求,一个炊事员对三十到四十个职工,整个炊事班有二十多个炊事员。

    所以灶台也非常多,看着能有十来个。

    虽然食堂的菜品不多,但是人多,有的时候两口大锅炒得都是一样的菜。

    炒菜的工具就是大铁锹!

    大刘搓搓手笑得一脸憨厚,“小杜,你说说这个鱼鳞冻要怎么做?”

    杜雁书看着案板上摆着两大盆的鱼鳞,里面还有一些鱼杂碎。

    这些之前都是直接拿去熬猪食的。

    “把这些鱼杂碎都挑出去,下次要做的时候尽量挑大鱼的鱼鳞。多洗几遍,洗得鱼鳞上没有粘液成半透明状,可以放点大粒盐……”

    杜雁书也不说废话,上来就指挥。

    大粒盐食堂还是不缺的,平时炒菜也是放大粒盐,很少用精盐。筆趣庫

    她的话一出,立刻有几个小伙子上前开始操作。

    人多干活快,很快就把鱼鳞收拾出来,杜雁书指挥着其中一个炊事员把鱼鳞放到锅里,填上水,水没过鱼鳞一点就可以。

    开了锅差不多再煮四十分钟左右就可以。

    “如果想省点酱油就在锅里加点盐。最后把鱼鳞捞出去还可以喂猪,一定要捞干净了,可以过滤一下,晾凉了就成冻了。”m.

    旁边有人嘟囔一句,“这不就和熬肉皮冻一样么?”

    “对,方法一样,味道有些不同。”

    杜雁书没否认,本来就和熬肉皮冻一样,只不过肉皮熬完不用捞,鱼鳞熬完是必须要捞出来的。

    杜雁书又说了一下炸鱼鳞的方法。

    其实炸鱼鳞真的很好吃,脆脆的和薯片感觉一样,但是油炸的东西太费油,肯定不适合现在的年代。

    更不适合农场这样的大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