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43章 换房子风波

    杜雁书怎么觉得面前的女人说话语气这么别扭呢?

    酸不拉唧的。

    她点点头,“对,放假了。”

    “哎呀,农场就是好啊,假期长还有工资……”

    女人嘟嘟囔囔的上了楼开了中间的门进了屋,“咣”地一声把门关上。

    像是带着气一样。

    杜雁冰撇了撇嘴,拽着杜雁书就下了楼。

    杜雁书看着那女人眼熟,但是一时半会儿脑子里那根弦有点对不上。

    出了楼门口杜雁冰才开始和她叭叭。

    “那家人可烦人了,每次说话都阴阳怪气的。”

    杜雁书被她逗乐了,“你还懂阴阳怪气?”

    “哥说的。”杜雁冰扬着小脑袋看着她,“她经常和咱妈打听你在农场的情况,问你每个月开多少工资,往家寄多少钱,在农场都干什么活……”

    “打听这些干什么?”

    杜雁冰抬头看看她,“你忘了,她家的两个姑娘也是知青,比你晚几个月走的,当时他家看你去了农场下乡,离家近还有工资,还挺高兴的,就给两个姑娘都报了名,结果没想到那一批没有分去农场,都去陕北插队了……”

    “咱妈说那地方可苦了,住的窑洞子,收成也不好,干一年了拿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过年连回来的路费都没有,还得家里补贴。”

    杜雁冰这个年纪正是话多的时候,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

    杜雁书仔细回忆着,刚才那个女人叫王金花,丈夫叫吴连友,也在地质局上班。

    家里两个姑娘两个儿子。

    大姑娘比原身小四五岁,比原身晚几个月走,那就是六九年的春天。

    走的时候估计才十五岁。

    但也算正常,上初中了,农场里有很多这个年纪的知青。

    像是孙越美几个人现在都是十五六。

    但是吴家的小姑娘就有点太小了吧?

    走得时候也就十二三吧?筆趣庫

    杜雁冰牌小喇叭还在继续广播,“吴家的二姑娘是改了年龄才走的,应该是大儿子去下乡,但是吴家舍不得,就让两个姑娘走的。”

    这个年代重男轻女可不分城市和农村,哪里都不乏这样的家庭。

    “还有啊,咱家这个房子本来是要分给老吴家的,结果老吴家不知道咋想的想和咱家换。说住小房子住习惯了。咱妈说他家是嫌弃租金高,咱家的房子每个月要五块三毛六,原来那个小的才三块二。再一个又怕房子大了,吴家老头老太太再把没房子的小儿子找来一起住。”

    “结果现在后悔了,房子下来的时候他家大儿子找对象了,又想把房子换回来,咱妈没同意……”

    公房不是分配给你了就给你了,每个月都要向单位交租金,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扣除。

    有点像后世交的物业费,有问题单位给维护。

    房子越好越大交的越多。

    之前杜家住在旁边的平房区,二十几平方的小草房每个月才交三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