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1章 彩荷宫费庸请旨

    第二天,皇宫紫宸殿:

  仁宗皇帝赵祯升坐大殿,众文武群臣按照品级见礼之后,值班太监高喊“有事早奏。”

  文物群臣无人应答。

  仁宗皇帝当时只有三十几岁年纪,面色红润,虽然称不上英俊,倒也还算顺眼。

  见群臣不言,仁宗的眉头皱了皱。

  “包爱卿何在?”

  “微臣在。”包拯听到皇帝叫自己,慌忙走出来,跪倒回答。

  “前几日朕要你寻找紫金壶一事,可有眉目吗?”仁宗问道。

  包拯的身子不由得一震,趴在地上,神情显得有些慌张。

  “启奏陛下,微臣无能,至今日尚无半点眉目。不过,臣已经命令地方上各级官员配合寻找,相信只要这紫金壶一现身,就会立刻被发现。”

  仁宗轻叹一口气。

  “丢失紫金壶事小,但是,这事关两国交往,不可轻视,你可晓谕各地方官员,此事不可走露风声,若有泄密者,按律法从事。”

  “微臣遵旨。”包拯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

  “既然众卿家无事可奏,退朝。”仁宗把长长的衣袖一甩,起身说道。

  值班太监高喊一声“退朝”,众人纷纷跪在地上,恭送皇帝。

  仁宗回到后宫,却并没有像往日一样去自己的御书房看书,而是去了彩荷宫。

  这彩荷宫是先皇宠妃——费彩荷的住处。

  这费彩荷便是费庸的亲妹妹,也是先皇在世的时候,所收的最后一位妃子。

  据说,当时先皇已经病入膏肓,御医们束手无策,于是有人现策说,可以用迎娶新人的方法来清除宫里的晦气。

  费彩荷便是那时候被选进宫来的,册封为御妃,意既皇帝最喜爱的妃子,这彩荷宫也是用其名字命名。

  御妃并未能如先皇所愿,延长其寿命,进宫后不久,先皇便驾崩。

  仁宗皇帝还算孝顺,对待这些遗留下来的妃子礼待有加,唯独对这位御妃娘娘却显得格外亲近,经常会来此逗留,有时候还会在这里用膳。

  此事后宫中无人不知,却又无人敢言。

  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哪怕是这与世隔绝的皇宫,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也会立刻传遍整个京城。

  今天,皇帝刚刚进入彩荷宫不久,便有值班太监跑进来报告说:尚书令费庸求见。

  由于是皇亲国戚,这费庸进入后宫无需事先通禀。

  仁宗面带不悦。

  早朝上,无人有事启奏,这个时候却又来求见自己,还真不会挑时候。

  “我家兄长想必是有急事求见,万岁看在妾身的面子上,还是见上一见吧。”费彩荷把一只软绵绵的小手从仁宗的大手里抽出来,低声说道。

  仁宗这才缓和下来,说了一声“宣”。

  没多久,费庸瘸着一抬腿走了进来,正要跪倒,却被仁宗摆手制止了。

  “这里没有外人,无需如此多礼。”

  “多谢万岁,多谢御妃娘娘。”费庸站在一边,低着头说道。

  “费爱卿来后宫见朕,想必是有事情吧?”皇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