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双相是怎么回事儿

    我在“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中提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更难处理的精神疾病,可能和抑郁症相混淆,也可能和精神分裂症相混淆。

    双相是怎么一回事儿?先讲两段故事吧。

    两段故事

    曾经,我接待了一位前来求助的抑郁症少年的父亲。少年原是武汉一所名牌中学优等生,成绩排名年级前五,是上北大的料儿。岂知在高一得了抑郁症,求治四年,期间还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住院三个月。最后,迫于无奈,家人不得不强逼儿子再次住院,接受电击疗法。

    就在预定电击的那天早晨,可怜的父亲一早来到病房,看到儿子已经异乎寻常地起床了。坐在床边,表情平静,眼神清澈明亮。父亲正惊讶,儿子开口说:“爸爸,我好了。”

    父亲大惊,问:“你怎么好了?”

    儿子指着病房里的一盆花说:“昨天我看这朵花颜色是灰的,今天看是红的。”

    真是喜从天降!父亲赶紧把妈妈叫来,一家人悲喜交集。而后,儿子雀跃着给昔日的同学打电话,告诉他们病好了。父母欣慰地看着儿子兴奋而流畅地打电话,一扫昨日的畏缩、呆滞。

    给自己的同学打完电话,儿子意犹未尽,又把爸爸妈妈的手机拿来,翻开通讯录,不管三七二十一,挨个拨通,滔滔不绝说起来。

    父母亲脸上刚刚绽开不久的笑容凝固了。他们觉得不对劲,赶紧去找医生。

    迹象实在太明显了。在少年患病四年后,医生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正在从抑郁相转向躁狂相。医生立刻调整治疗方向,少年逐渐康复。

    再说说我自己的故事。上一篇提到,我在经姜涛医生治疗的第19天,豁然而愈,所有失去的社会功能全部恢复。当天夜里,兴奋地一夜无眠;第二天上午,毫无倦意,去红螺寺爬山,健步如飞,体力健旺。

    当晚,我给姜涛医生发了一个信息,表达谢意。他迅速回信息,就几个字:“你来找我看看。”我回信:“好,本周六复诊我就来。”他又回信息:“不能等到周六,明天就来,让我看一眼。”

    话已至此,我不能不去。第二天,姜涛医生见到我,只瞥了一眼,就说:“你有转相的苗头,赶紧调药。”随后开药,加奥氮平,停瑞波西汀。当晚,睡眠恢复,逐渐平稳。

    我后来一直思索,为什么姜涛医生非要我让他“看一眼”?他看到了什么?

    我猜测,这也许就像我让记者把稿子拿来让我看一眼,外人看不出名堂,可我扫一眼就能看出稿子新闻事实够不够,有没有修改基础。也许当时我的表情、脸色、举止中,就蕴含着某种信息,姜涛医生一望便知是否转相。

    双相的两极

    从上述两个事例,读者也许能明白,患者那种兴奋、激越、精力充沛,是双向情感障碍的特质之一。

    医学书籍载: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的疾病。躁狂相的特征是兴奋、激动、乐观、情感高涨;抑郁相恰是另一极端,是悲观、呆滞、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抑制。二者可交替循环发病,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

    临床医生们如此概括躁狂相的表现: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有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共鸣,引起阵阵欢笑。

    2.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好为人师;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对异性兴趣增加,性欲亢进。

    上海精神科医生颜文伟,记载过一个典型病例。在此简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