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人的健康分两种,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一般人平常都只关注身体健康,只有在失去精神健康后,才体会到精神健康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身体健康。精神卫生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过一组数据:全球大约14%的疾病可归因为神经精神障碍,约有10亿人正在经历心理、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在世卫组织2020年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排名第一。在中国,有精神障碍的人超过1亿人。

    WHO发布的十条健康指标中,前四条都与精神卫生有关。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敢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相应的,心理不健康,会有以下表现,且呈现逐渐发展的态势:

    1.经常处于内心冲突中,体验到各种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且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以上,还不能自行化解。

    2.因为不良情绪存在,影响人际交往,工作效率下降。

    3.不良情绪继续发展,出现多疑、焦虑、抑郁、强迫、迫害妄想等现象,严重失眠,社会功能下降,大脑功能下降。

    4.这些不良心理现象,发展为病症,表现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等。

    前两者,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发现,也许可以通过转变环境,减少压力,调节情绪,遏制向更糟糕状态下滑,逐渐恢复精神健康。

    培养好的情绪

    在自我调节中,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的情绪。

    什么叫情绪?情绪是大脑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情绪是连接心理与生理的桥梁,好的情绪会让内分泌活动良好,免疫力强大,植物神经平衡,机体代谢旺盛;坏的情绪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活动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发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冠心病、中风等病,乃至形成癌肿。

    简单地说,你觉得心情愉快,积极乐观,能应对压力,乐于助人,食欲良好,睡眠良好,这情绪就是正面的。反之,就是负面情绪。

    总之,威胁现代人健康和寿命的,已从细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子,变成紧张、焦虑、急躁等内在的情志失常和心理冲突。修心养性,学会自我调控情绪,越来越成为养生的重要手段。

    除了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及挫折,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脱自己,战胜挫折,快速恢复一时失常的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