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80.出走

    在山庄住了两天,傅云英提出告辞。

    朱和昶和楚王闹别扭,听说她要走,立刻让吉祥收拾行李,要和她一起回书院。

    楚王倒也没拦着,“宝儿啊,这次是爹的错,爹挑几个功夫好的护卫贴身保护你,以后不管去哪儿都得带上他们。”

    他挑挑眉,看一眼不远处站在长廊台阶底下等候朱和昶的傅云英,压低声音说,“就算去逛花楼,也得把人带上了,你爹我办事的时候也有人在门外守着。”

    朱和昶翻了个白眼,做了个嫌恶的表情,冷哼一声,“阿爹,那伙苗人你抓到了么?”

    楚王笑了笑,“死了。”

    苗人藏在深山里,他没法动他们,但他们竟敢闯入武昌府追杀宝儿,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朱和昶点了点头,又问,“绑走我和云哥的强盗呢?”

    “也死了,一个不剩。”

    朱和昶唔一声,那伙强盗并没有伤及他的性命,理应送往官府判处流刑,但在他看来,没有罪不至死这种说法,敢冒犯他,就得做好领受王府雷霆之怒的准备。

    他身份高贵,见过许多高门大户里的隐私,并不是完全不通世情,小时候又大病一场,受尽折磨,有些看淡生死,长这么大,他只对自己喜欢的人格外宽容。其余人的死活,他并不关心。

    楚王摸摸儿子的头,满脸堆笑,“宝儿啊,不生爹的气了?”

    朱和昶咧咧嘴,一把拍开楚王的手,没好气地瞪自家老爹一眼,“阿爹,你老实点吧,我还想多活几年!”

    要不是老爹闲不住,整天沾花惹草,连苗寨的圣女都敢招惹,得罪了一群不怕死的苗人,他小时候怎么会吃那么多苦头?到现在他看到苗人就忍不住手脚发颤,全是老爹害的!

    楚王悻悻收回手,神情落寞,“爹都这么大年纪了,你得对我好一点,子欲养亲不在你懂不懂?这一次你不原谅我,说不定下一次就没机会了!你想当不孝子吗?”

    朱和昶嘴角抽搐了两下,眉头皱得老高,每一次吵架,老爹都用这几句话来挤兑他,莫名其妙一顶不孝的大帽子盖下来,也不怕把他砸死。

    “别自己咒自己了,我看您老人家精神旺健,每晚召两个美姬侍寝,还能活个四五十年的!活成个老人瑞!”

    他啧了一声,抬脚大步离开。

    走到长廊尽头,他回头一看,发现楚王还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目送自己,怪可怜的。

    朱和昶撇撇嘴,“阿爹,这次看在云哥的面子上,我原谅你了。”

    楚王立马一改颓丧之气,笑得见牙不见眼,使劲朝他挥手,高声道:“宝儿,记得得空回来看看你爹……爹盼着你啊……”

    听了他的话,朱和昶大惊失色,连忙加快脚步,挡在傅云英面前,丢开扇子,抬手捂她的耳朵。

    傅云英挥开他的手,“世子,不必遮掩了,我知道你小名叫宝儿。”

    言罢,嘴角微翘,笑了笑,转身走了。

    楚王正妃早逝,府中姬妾虽多,膝下却只有朱和昶这么一根独苗苗。他不信任后院的姬妾,将儿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既当爹又当妈,衣食起居,事事操心,不管是从血脉亲缘上来说,还是为了保住楚王府这一脉,朱和昶都是楚王的心肝宝贝,那真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朱和昶长到如今,魁梧高大,楚王仍然一口一个“宝儿”的叫他。

    朱和昶呆了一呆,望着傅云英的背影,苍白的脸顿时涨得通红,狠狠一跺脚,拔步追上去。

    “云哥,你听错了……”他满面羞红,“我真不叫宝儿!”

    …………

    回书院的路上,朱和昶背靠着车壁,时不时掀起眼帘偷偷看傅云英一眼,一脸幽怨。

    傅云英被他看得发毛,道:“世子无须在意,我不会告诉别人你的小名是什么。”

    见朱和昶貌似松了口气,她笑了笑,“宝儿这个小名很好,你爹很疼爱你。”

    真把儿子当宝贝,才会一直以乳名唤他,不管他是小胳膊小腿的幼童还是健壮伟岸的大男人,在楚王眼里,他始终是宝儿。

    朱和昶轻哼一声,不想多谈老爹给自己起的这个乳名,岔开话道,“云哥,别这么见外,你以后直接叫我平衷吧,平衷是我的字。”

    他的字是张道长为他取的,他从记事起就开始吃药,长年累月饱受病痛折磨,一年到头有七八个月只能躺在床上。张道长怜惜他,给他取字平衷,希望他这辈子能平安顺遂。

    傅云英应承下来,这会儿可以管他叫世子,到了书院自然得改称呼。

    …………

    书院还未散学,马车径自驶入斋舍,在丁堂门前停了下来。

    仆从们忙碌一通,零零碎碎往里搬运箱笼,吃的用的玩的,数不清的各色物件,搬了一刻钟才搬完。

    王大郎见到傅云英回来,眼圈立时红了,迎上前嘘寒问暖,“少爷,您受苦了。”

    马车一路颠簸,傅云英浑身酸疼,接过王大郎沏的茶喝一口,“我的事没告诉四叔吧?”

    王大郎摇摇头,“还没来得及传信回去。”

    傅云英和杨家少爷接连失踪,学生们惊慌失措,一面派人回书院报信,一面寻各自认识的人帮忙搜寻。书院的教授、傅云启、袁三、钟天禄领着学生们分头出去找,赵师爷直接请动知府范维屏,那边派了衙役、差人过来帮忙。后来杨家的护卫赶到,直接把事情接了过去,书院教授们怕给他们添乱,安抚学生,让他们回书院等消息。

    学生们一夜辗转反侧,不敢睡下,学长陈葵最为自责,特意推迟归乡,留下来帮忙找人。

    第二天早上,杨家仆从送来傅云英获救的消息,学生们如释重负,正缠着杨家仆从打听庄子在哪儿,想去探望她,山长姜伯春大手一挥,要求学生们去东斋上课。

    这时候谁还有心情读书?

    学生们怨声载道,姜伯春不为所动,“傅云和杨平衷在杨家别院养伤,没有大碍。我听杨家人说傅云病中也手不释卷,你们却拿他当借口偷懒,抬头看看石碑上镌刻的教条,还有谁不想上课的?”

    学生们羞愧不已,哑口无言。

    “启哥天天缠着杨家人,想去探望少爷,杨家人不肯带启哥过去……”

    王大郎事无巨细,将这几天书院发生的事一桩桩如实告诉傅云英。

    因为杨家的人忽然出手,山长交代学生们不得将此事宣扬出去,赵师爷也嘱咐傅云启先不要惊动傅四老爷,因此两人被绑走的事只有书院的学生晓得,外面的人还没听见风声。

    末了,王大郎挠挠脑袋,小声说,“不晓得为什么,袁少爷不见了。”

    傅云英喝茶的动作一滞,放下茶盏,“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不见的,山长亲自去斋舍找袁少爷,之后袁少爷就不见了。”

    他们刚刚获救,袁三就没了踪影……

    这事不简单。

    那伙强盗说话的口音像长沙府那边的,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袁三也是长沙府人。

    傅云英沉吟片刻,换了身衣裳,先去拜访山长和诸位教授。

    教授们平时虽然喜爱她,但很少当面表露关心之意,这一回她死里逃生,教授们难免情不自禁,拉着她的手唏嘘不已,叮嘱了许多话。

    梁主讲老成持重,平时从不嬉皮笑脸,也忍不住抓着她的手问长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