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37.三更

    正元帝道,“平阳公主违抗征粮诏,论罪当罚。三日之内,再交五万石粮食!”

    “平阳,你回府去给朕好好反省反省,这件事你到底哪里做错了!”

    正元帝这句话虽然是给李述说的,可目光盯的却是太子。

    杀鸡儆猴之意昭然若揭。

    一番话说罢,满朝文武俱噤声不言。

    正元帝素来喜怒不行于色,众人还没有见过他发这么大的脾气,隐约中才想起了这位皇帝做皇子时南征北战,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

    三十余年的帝王生涯磨平了他的脾气,可是一旦有人敢触及底线……虎豹虽老了,獠牙却还在。

    正元帝那双眼像是鹰隼一样盯着太子,太子顿时脸色煞白,身体几乎是肉眼可查地颤抖了起来。

    父皇从未跟他发过这样大的脾气。

    他是嫡长子,父皇与母后又向来亲热,都说皇室无情,可太子打小就感受到的是父慈母爱。

    这么些年的东宫生涯,他几乎都要忘了,原来太极宫里坐着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这天下之主。

    太子觉得自己几乎要控制不住,想要在父皇面前跪下的时候,暗中却伸来一只手,将他的胳膊稳稳当当地扶住。

    崔进之绷着脸看向太子,他面容严肃,扶着太子,不让太子软下去。

    感觉到崔进之扶着他,太子一下子就不慌了。

    对,他身边还有这么多世家,这些人都拱着他,他怕什么。只有这些人在他身边支撑一日,他就在东宫里一日不会倒。

    *

    沈孝抢了粮,所有人都没想到最后是这么个结局。来时器宇轩昂,去时垂眉耷眼,往含元殿外头走。

    李述腿脚不便,刚从圆凳上站起来,就听正元帝道,“老二,你留一下。平阳,你在殿外等会儿。”

    又吩咐道,“沈孝,你去换身官袍,再来见朕。”

    太子刚跨上含元殿的门槛,闻言差点被绊倒,崔进之一双手像铁钳一样生生地稳住了他的身形。

    太子回身看去,正元帝叫住了老二,可偏偏没有叫住他。这是什么意思……

    崔进之使了暗劲,几乎是将太子抬出了殿门。

    李述一瘸一拐往宫殿外走,刚才还点头哈腰的黄门这会儿却迟疑着,不敢来扶她。

    如今平阳公主是触了陛下的霉头,仿佛碰她一下,那霉头都要连到身上来。

    世人功利,无过于此。

    李述出了殿门,太子方才还苍白的脸色见到她后,瞬间仿佛就被怒火点燃了,他立刻将自己今日所受的委屈都迁怒到李述身上去。

    平阳,都怪平阳!

    要不是平阳被人抢了粮,他怎么会让下头的人去弹劾沈孝。要不是为此,他怎么会在父皇那里吃了挂落!

    太子狠狠剜了李述一眼。

    没用的东西!

    崔进之见李述独自出来,站在廊下扶着廊柱,似是脚腕依旧很疼。

    他没想到皇上的态度如此强硬,不惜跟朝堂所有的世家对着干,都要把沈孝保下来。

    他在这件事栽了跟头,雀奴也栽了跟头。

    雀奴今日是彻底没脸了。虽然皇上给的惩罚并不重,不过是多交几万石粮食,可这却意味着皇上对平阳公主态度的转变。

    失了圣宠,一介庶出的公主能走多远?

    李述向来要强,如此当庭没面子的事,也不知她此时心里有多不好受。

    崔进之看她面色依旧苍白,心里微酸,刚松开太子的手,想走过去安慰一下她。

    李述见他一动,抬眼看了过来。

    可太子却忽然拉住了崔进之,“先回东宫,今日吃了这么大的亏,你得赶紧给我想个对策出来。”

    崔进之被太子一拉,登时心神又回到了政事上。

    他看了一眼李述,犹疑了片刻,最终还是转过了身,跟着太子往东宫走了。

    李述看着他走远,漠然转过了眼。

    孰轻孰重,崔进之分得清楚。

    她永远是天平上轻的那一头。

    *

    众人去后,含元殿里十分安静,李炎静静地站着,听上头正元帝忽然叹了一口气。

    一封折子被皇上扔了过来,“老二,你瞧瞧吧,这是沈孝给朕递的折子。”

    李炎不知正元帝要做什么,只是木木地弯下腰捡了起来。

    他此时脑子还是乱的,今日的变故太大了,他前脚刚将沈孝一把踹了出去,后脚父皇就要重用他。

    李炎捧着折子看了半天,眼神却始终无法集中。

    正元帝见他如此,也不逼他,只是道,“沈孝的折子上写了三件事。一是弹劾平阳囤积钱粮,不顾民生;二是自认抢粮有罪,自请辞官;三是与你撇清了关系,说抢粮一事皆是他自己所做,与二皇子殿下毫无瓜葛,让我不要迁怒于你。”

    这些话慢慢钻进了李炎耳朵里,他没有回正元帝的话,反而想起了方才在承天门外头,沈孝说的话。

    下官说了不会牵连殿下,就一定不会牵连殿下。

    弹劾您的人越多,殿下越不会出事。

    沈孝都算到了结局,也跟他说清楚了。

    可叹他竟然没听懂。

    正元帝又叹了一声,李炎抬起眼来,看到父皇的目光中流露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