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95.各方为抢夺张元林持续下注,贾东旭报喜易中海脸都绿了(求全订)

    在摆脱了精神困扰后,易中海一直忙于执行自己的秘密计划。

    然而车间主任以易中海没有恢复正常为由,一直拒绝,直到最近才顺利拿到监考资格,并按照原计划,与交易对象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

    帮贾东旭拿到考题是一定要的,但在拿到考题之前,得先帮交易对象顺利过考。

    好在计划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只需要等待一级工的考题拿到手,然后在考试的前三天进行针对性特训,这样就算是训练一头猪也能有效果吧?

    但易中海不知道的是,他认为的天衣无缝的计划其实已经出现了疏漏。

    一个是贾东旭的日常偷懒,他极其不端正的态度被一众工人看在眼中,根本不相信贾东旭能过考。

    还有一个就是与易中海相互作弊的工人为了能够契合到一起,选择从最远的地方赶过来,恰好又被考场的负责人关注上了。

    回去的路上,易中海心情极好,步伐也轻快了起来。

    等回到车间后,贾东旭立马就认真的忙活起来,好像他一直都在刻苦练习。

    但易中海随便瞄一眼,就发现贾东旭脸上一滴汗珠都没有,明显是又跑哪里去浑水摸鱼了。

    在决定中断和贾东旭的师徒关系前,易中海并没有如此仔细的观察过,反正留在身边慢慢带,他还没到需要人养老的年纪,所以不着急。

    等想中断师徒关系时,易中海这才着急起来,然后就发现了贾东旭四年多还没考上一级工的真正原因。

    除了贾东旭脑子不聪明,悟性差,没天赋以外,最关键的就是人太懒,态度也不端正,难怪四年下来还是没有长进。

    不过现在都无所谓了,易中海已经尽自己所能,为贾东旭找到作弊的办法。

    先拿来试题,提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然后再让交易对象在贾东旭考试过程中多关注一下,最后评分的时候再放点水,直接开启三重保障。

    要是如此操作还是不能让贾东旭这个废物过考,易中海是真的一点脾气都没有了,这还教啥呀,自己都不干了,直接辞职拉倒。

    来到工位上,贾东旭还在铆足了劲去演。

    但贾东旭的基本功太差,就是尽力演戏也十分笨拙和蹩脚,看的易中海直摇头。

    “差不多就行了,今天早点下班,回家好好休息吧!”

    易中海懒得和这个不思进取的孽徒多废话,觉得他在自己面前反应会影响自己难得的好心情,干脆赶走算了。

    反正学徒工是不负责生产任务的,哪怕站在这里玩一整天,车间主任来了也就是说两句为什么不遵守工作期间的规矩,然后噼头盖脸的把当师父的骂一顿。

    眼看着距离下班还有个把小时,易中海决定自己上手,顺带把明天安排的任务做掉一些,这样等考题来了以后,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给贾东旭安排特训。

    上面下发的生产任务有小件也有大件,工期长短不一,有的当天就要完成,有的则是要连续做三到五天,甚至半个月的也有。

    反正图纸和工艺要求都下发了,工作量和时间相互匹配,工人们根据要求自行完成就行。

    易中海说完后,便开始做准备工作,可正在演戏的贾东旭却是听的一愣,不解的问道:

    “一大爷,这不好吧,我还得继续练习呢!”

    易中海脸皮一抖,心想你特么还真好意思说啊!

    要搁以前,易中海非得教训贾东旭一顿不可,但想着这个孽徒没几天就要滚蛋了,自己何必同他多费口舌?

    “哦,我要赶工,机器归我用,然后你早点回去休息,养精蓄锐,明天开始我对你进行特训,争取这个礼拜就考过。”

    “等考过以后,我就给你安排相亲,这是我答应你们家的,我作为院内一大爷,肯定要信守承诺,决不食言!”

    贾东旭一听,喜上眉梢。

    “一大爷,您说的都是真的?”

    易中海微微一笑,突然觉得这是忽悠对方的好机会,便面语气严肃,面色认真的说道:

    “当然了,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东旭啊,你的人生大事我一直放在心里的,毕竟我是你师父。”

    “而且你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我后来想了一下,你已经二十二岁了,是应该变得独立起来。”

    “我希望你能明白一件事情,跟在我身边,你永远无法真正的长大,你要努力考过一级工,成为正式员工独立工作,还要独当一面,不再依靠我,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相亲的时候得到对方的青睐和关注。”

    “所以呢,我是打算这么安排的,先对你进行特训,争取这次能考过一级工,然后赶在这个礼拜结束前,申请成为正式工,然后我再帮你安排相亲,到时候你就以正式工的身份和别人见面,说你一个人干,没靠我,这样对方姑娘肯定觉得你很优秀。”

    “总之我的意思呢,就是你转为正式工后,咱们俩就不再是师徒关系了,但是你这样介绍自己的时候,会显得你很独立,很优秀,很讨喜,女人嘛,肯定都喜欢有本事的男人,我这么安排,也算是我送给你的最后一份礼物,怎么样啊东旭,你觉得师父我安排的咋样?”

    贾东旭是完全相信易中海的,不光是因为彼此的师徒关系,更因为母亲贾张氏说过,任何事情都可以依靠易中海,因为不管有什么需求,他一定会帮自己解决。

    于是,贾东旭的脸上的笑容逐渐变得放肆起来,他感觉自己美好的生活已经近在眼前了。

    转为正式工,说出去都有面子,以后和人讲话都能大声!

    然后相亲的时候自己能更加自信,我可是城里户口,轧钢厂正式员工!

    “一大爷,您对我真的太好了,我妈说的没错,您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不管是什么事儿,我相信您准没错!”

    “您呐,比我亲爹对我都好!”

    贾东旭说着,差点都要感动的喊易中海爹了。

    不仅帮自己解决工作问题,还帮自己解决人生大事,这也就是亲爹对亲儿子才能干出来的事儿吧!

    但易中海听到耳朵里,脸皮一抽。

    谁特么要当你爹啊,帮你搞定工作问题,是想和你中断师徒关系,帮你相亲,是因为你那个不讲理的泼妇老娘让我头疼!

    少说爹的事儿,你别乱占我便宜,我可没你这么愚蠢的儿子!

    “行了,现在说这么多都太早了,咱们得先想办法把一级工考过再说。”

    “今天你就早点回去,好好的休息,养精蓄锐,等明天开始我安排你进行特训。”

    “距离下班的时间也没多少了,你回去吧,我得赶工,为你明天的特训腾出时间。”

    贾东旭心情激动的点着头,说道:

    “好嘞,我今天回去一定好好休息,明天全力以赴的配合特训!”

    “还有啊,您对我这么好,那我得告诉我妈去,让她知道您的好!”

    易中海微微一笑,挥手示意贾东旭别废话了,你赶紧滚吧!

    然后贾东旭就这么兴高采烈,一路小跑着回了家。

    而易中海则是面对机器,集中精神,开始赶工。

    ……

    在易中海进行着秘密计划,辛苦赶工的时候,张元林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事儿是不多,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被用在了赶路上。

    好在张元林有自行车,不然真的要行万里路了。

    在和易中海没见面的这一个多礼拜里,张元林呆在厂子里的时间总共加起来都没超过两天。

    要么是在各大权贵豪绅的家里忙活,要么就是在各大单位的车间度过,反正不是在修东西,就是在修东西的路上。

    自从进入了四九城的顶级权贵豪绅的圈子后,张元林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抢手货。

    这不,各大权贵豪绅们有需求找张元林,什么家具家电,古董玩物,字画相片,就没有张元林修不好的。

    开玩笑,修补东西直接上万能胶啊!

    一滴不行就两滴,两滴不行就三滴,要是再不行,直接上科技!

    就算是不小心摔的稀巴烂的玩意儿,只要能看到原本的模样,张元林就能轻而易举的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

    这也没啥可头疼的,不就是重做一个么,张元林有静止世界,任何东西都能找到原型设计图,再配合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不管做什么都轻而易举。

    实在不行,直接上3D打印,完事了喷个漆,或者搞个转印技术,该有的样子纹路一点儿都不会少,绝对完美复刻啊!

    然后张元林的创造力和改造能力也是极强,时不时的就搞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十分新奇有趣的小玩意儿,把这些顶层人士的家属女卷们哄的欢喜的不得了。

    权贵老板们看重张元林独一无二的本事,他们的家属女卷们则是看上了张元林的有趣,有事没事找张元林去,表明上是要做事,实则邀约喝茶聊天,甚至要邀请到他们圈层的各种聚会当中去,给了张元林持续在更多同圈层人士面前混眼熟的机会。

    其中也有不少人和娄母一样,发出感叹,表示遗憾,觉得张元林结婚太早,不然可以和他们的女儿见个面,或许能有缘分。

    但张元林每次听到后都是礼貌的一笑,几句话湖弄过去,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事儿。

    开玩笑,我娶了你们的女儿,然后在未来长达十几年里,整天胆战心惊,颤颤巍巍的过,我图啥呀?

    就这样,四九城的顶级圈层里,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了张元林这位年轻却拥有顶级修补技术和创造能力的能工巧匠。

    而张元林也利用这些机会,见识到了四九城顶级圈层的日常生活,也了解到了这个时代的天花板日常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心里有了谱,也有了相应的计划与打算,只等一个合适时机,开启科技与生活革新大爆炸。

    张元林接触过底层人民,现在又见识到了顶层圈子,知道其中天差地别的差距,却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不管哪个时代,阶层是永远存在,只是隐藏的深,不被绝大部分人知道而已。

    但这事儿也是无法彻底杜绝的,因为没有阶层差异,做到真正的人人待遇相同,就肯定会有大量的人浑水摸鱼,去摆烂,去当老鼠屎。

    可以创造出尽量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是不可能创造完全一样的结果,不然谁也不去努力折腾了,反正大家收获的都一样。

    不过,这些权贵豪绅大部分都是祖上阔过的,只是家族里的先辈们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所以稳到了现在。

    当然了,在经历过未来几次大动静后,真就没啥幸存者了,一切都在向公有看齐。

    其中不乏后世有名的百年老店,张元林是涨了见识,看到了这个时代的顶级圈层。

    但是,张元林也知道,他们的好日子就快结束了,因此张元林把重心放在了各大单位的领导身上。

    至于这些权贵豪绅,那只是张元林扩充人脉的跳板而已。

    和有钱人打交道,得到的也只有钱,但是和各大单位的领导打交道,张元林就有机会旁敲侧击的献出计策,加快祖国建设,推动进步和发展,同时又不把自己卷入进去,还能顺带着蹭点荣誉,深藏功与名。

    除了有钱人,各大单位也都慕名而来,找张元林做事。

    因为张元林口碑好,修过的东西从无返工的情况。

    当然了,张元林的口碑在业内传开,首先是从兄弟单位开始的,其次才被介绍到其他各种单位。

    甭管是旧时代的东西还是新时代的产物,也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只要是个正儿八经的机械设备,张元林都有办法修好,甚至有的修好以后,比新机器还要耐用。

    于是,更高层次的领导注意到了张元林。

    然而这是第三轧钢厂的工人,他们不好明着抢,只得找层层关系去游说,然而一路说到了大股东娄半城那边,自然是说什么都不肯答应的。

    不过高层的领导们不着急,这样的人才他们不会轻易放过,但也不好明抢,只得慢慢来。

    同时,权贵豪绅们也开始调查张元林,想知道这个年轻又有天赋的家伙到底是什么来头。

    不过调查并不是特别顺利,因为他们查着查着,就就查到了娄半城那里。

    大家得知张元林是娄半城的人,自然是不好意思再继续调查下去,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动起了挖墙脚的心思。

    这一操作直接促进了娄半城对张元林的关注和保护,有事没事就找张元林说要给他升职加薪,总之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张元林,避免被人挖走。

    可张元林是铁了心当工人的,不等混乱时期过去,他怎么都不可能摆脱工人阶级的身份。

    所以啊,管他们怎么卷,张元林都是装湖涂的婉拒,根本不给机会。

    但人心隔肚皮,他们没人知道张元林是怎么想的,只知道这样的人才必须抢到手,便开出了各式各样的诱人条件。

    可张元林依旧是不为所动,反而是利用这些人伸出的橄榄枝,持续的扩充自己的人脉圈子。

    同时,街道办的电话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各大老板和领导打来的,要求加注街道活动的奖励。

    张元林不要钱,也不要地位,只甘心当一个底层的工人,既然张元林不接受赠予,那他们就另辟蹊径,打算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诚意。

    殊不知,这同样是无用功,最后东西白送出去,目的却难以达到。

    但这可把街道处主任乐的合不拢嘴,电话里一个个的要加注奖励,这也等于是给街道提供支持。

    想想看,到时候几个街道一起举办活动,各家拿出东西奖励获奖者,其他街道拿出来的东西都普普通通,可自家却能拿出一堆馋死人的好东西,这面子,简直不要太足啊!

    到时候,任谁都得夸他这个街道主任一句,说他管理能力强,不然也弄不到这么多丰富的奖励。

    不过街道处主任不是一个贪功的人,知道这些东西都离不开张元林的号召,所以他打算在现场说清楚,表示这都是张元林的功劳。

    所以,最后绕来绕去,事情还得回到张元林的头上。

    这么多人加注奖励,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抢夺张元林,所以张元林是不是应该站出来给一个说法呢?

    答桉肯定是不会变的,就和最开始张元林回答的那样,他只想当一个专注于钻研各项修理技术的普通工人。

    不过张元林也不着急,任由他们闹下去,反正等五三年到来,这些人就蹦跶不动了,一个个的都得为如何自保而绞尽脑汁。

    到时候,公有席卷全国,任何地方都有领导负责统一管理,不管大老板小老板,全得靠边站。

    虽然这样会遏制大部分人的干劲,却也是国家实现快速进步的唯一方式,这叫做集中力量做事情,劲往一处使,肯定效果会更好。

    而且在这种环境下,张元林也能找到大量的表现机会,去获得更多的荣誉。

    旧时代要进步,就得有各种各样新颖且富满建设性的提议,张元林了解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脑子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建设性的意见了。

    从民生到国家发展,再从机械设备到大国科技,张元林有大量的好主意献给祖国,这无法改变未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却能将它们逐一加速。

    任何时代,优点和缺点都是并存的,张元林不会让自己白白重活一世,但还是那句话,得先保住自己,不然一切免谈!

    张元林忙活了一天,实则在人前显圣,装了大半天的比,然后悠哉悠哉的骑车回家,结果就刚好和加班赶工的易中海在胡同口遇上了。

    想起了一大妈的担忧,张元林眉头微皱,心想别把你快好的精神问题又诱发了啊!

    易中海也眉头紧皱,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害怕自己旧疾复发。

    为了不让自己想起和张元林有关的事情,易中海每天上班下班都刻意的提前和延后,就是担心和张元林碰上。

    然而一个多礼拜后,两人还是碰上了,易中海有些紧张,自己明明加班了回来的,咋还能碰上呢?

    不过,两人见面好一会儿,易中海突然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很稳定,并没有出现头疼发晕的情况。

    所以,自己这是已经彻底没问题了?

    “一大爷,你先请吧。”

    最终,张元林先开了口。

    胡同口比较窄,平时也就刚好容纳一辆车的宽度,两米出点头,这个时候来来往往的还有路人,要是两人一起并肩过去,肯定会和对向来人撞上。

    张元林是晚辈,给年长的人让路很正常,而且自己在这片街道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人,别被人抓住把柄,说品德有问题就不好了。

    得知自己不再惧怕张元林后,易中海立马挺直了腰杆,学着刘海中摆起了谱。

    “嗯!”

    应了一声,易中海背着手,率先进了胡同。

    张元林在背后微微眯眼,略微思考后,心里有了数。

    得,看样子你是没事儿了,那我还紧张啥,该咋样就咋样!

    这么想着,张元林也骑车进了胡同。

    穿过胡同,来到大路上,张元林骑着自行车,轻易的超越易中海,然后先一步进了大院。

    看到这一幕,易中海却觉得自己内心的无名火升腾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