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57章 道路修缮阶段完工

    这段时间,永顺县衙气氛日渐压抑。

    自从黄县丞以辞官的方式,公然和王县令叫板,许多胥吏都陷入了两难之中。

    一边是在县城里经营多年,根基稳固权势网络暗中交织的黄县丞。

    一边是雷厉风行借着贪墨一案,狠狠收拾了一通的正牌县令。

    这两股势力已经不只是背地里的暗自较劲,而是明摆着成了不可调解的敌人。

    下面的人是谁也不敢得罪,谁也得罪不起。

    大家都在捕风捉影,企图想找点儿站队的依据。

    就在这般近乎凝固的,让人喘不过气的人压力下。

    王县令并未暂缓捐献修路之策,反而对官员们督促的愈发严厉。

    好在商贾们捐献的钱粮已经颇为充足,他们再没有偷懒的借口。

    而且经过之前的大力整治,他们不敢在这个时候再给县令使绊子。

    原本预计要一直修到农忙时节的道路,在陈平再次来到县城的时候,已经彻底竣工开放通行。

    一条宽阔结实的平坦官道,将县城和青松镇连接起来。

    这条官道使得两地之间的距离虽然没太大变化。

    但车马行人来往两地所需时间,却减少了半数不止。

    道路一经修成,县城里的好些商队架着一辆辆骡马大车,亲自验证了一番道路质量。

    作为本县龙头商人的福鼎楼,自然是首当其冲。

    当众人看到福鼎楼运送陶器的马车,当天就从青松镇回返。

    并且满满一马车的器皿,都没有因为道路颠簸而有所折损。

    所有人都纷纷叫好。

    永顺县长久以来交通闭塞,商品的品类更是稀少,就是因为很多货物不便往来。

    此路修成无论是商户还是百姓,都是获益良多。

    永顺县的商业格局也将改头换面,想必会涌现出不少黑马商户,为县里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陈平坐着书院的马车,再次来到县城。

    还未赶到县衙,便发现路边有一处地方,显得异常热闹。

    一块大大的烫金招牌上,写着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福鼎楼。

    门前满脸笑得都是褶子的黄六爷,正冲着一个个赶来祝贺的人群拱手回礼。

    众人恭贺着黄六爷成了县令眼前的红人。

    黄六爷也是来者不拒,一概请入楼内好生招待。

    据说那块即将立起来的石碑,会把福鼎楼和黄六爷的名字刻在第一行,还会专门描上红漆。

    那些前来恭贺的各家商行东主,嘴上说着不要钱的好话,看似诚心祝贺,心里却是嫉妒的酸涩之极。

    恨不得时间能够倒流,换成自己把握先机,来做第一个投靠王县令的人。

    在他们的眼中,黄六爷已然是王县令的人。

    虽然王县令和黄六爷从未明说,但行动往往比言语更有分量,也更能服众。

    若不是为了依附县令,黄六爷怎会拿出五千两的巨款,来帮县里修路。

    王县令对他的回报也是颇具分量。

    在那些商人的眼里,利益往来才是最坚实的关系。

    而此时的黄六爷身上那股子得意劲,陈平离得老远都能清晰的闻到。

    陈平看了几眼觉得分外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