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03. 政权的合法

    在给周亚夫赏赐玉席后,王娡就急匆匆去廷尉府提了汲黯,赶赴洛阳。

    临行前,王娡对刘小猪千叮万嘱。

    “彻儿,哀家真不放心留你独自在京城……”王娡忧心忡忡,“南越战事未了,腊月又至……改正朔、易服色,以正月为岁首,当昭示天下,普天同庆。首年改正朔,必隆重庆典。朝中诸臣,哀家已安排妥当。遇事多与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商议。御史大夫郅都去河南郡,至今无有消息……”王娡重重叹息,“事有蹊跷,哀家必要亲往查实!”

    “南越战事,山长水远,信息难以及时传达,只能放手,让将士去搏。若想取之,必先予之。传旨各部,以军功封侯,封邑食禄加倍!”王娡盯着儿子,“若有捷报传回,即刻封官加爵,万不可学西楚霸王,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出自韩信对项羽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韩信说:项王待人,恭敬又有爱人之心,说话温和。见手下将士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可是将士立了功,应当封爵位的,他不舍得封……不舍得……不舍得……

    懂了啵?就是说项羽这个人,只能给予部下像妇女那种好处:很温柔,为你哭泣,照顾你吃喝……但部下真正希望的是:获得封赏,封官赐爵……但是项羽却不封!印信在手里都盘包浆了,棱角都磨没了,还是舍不得给下属。

    谁不是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坦率的说,大家聚在一起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而项羽似乎违反了这个共识。

    老子冒着全家死光光的风险,跟着你造反,难道是为了大拇指一赞:阁下乃真英雄也!然后归隐山林?别怪兄弟们不客气了,拜拜咯!

    项羽这个人只能给予下属“像妇女一般的好处”,而不是作为豪杰统帅该给属下的那种封官赐爵的好处。所以项羽的“妇人之仁”,留不住人才。

    后人以为,项羽怀“妇人之仁”,是鸿门宴,未按范增设计,杀死刘邦,以致最终垓下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鸿门宴是一场局,关乎秦末政治走向的一场局,局中人是项羽和刘邦,也是范增和樊哙,但是在他们背后,项羽真正对垒的对手却不在此局中。

    “楚虽三户,反秦必楚”。项梁、项羽叔侄为楚国贵族。为巩固其地位与合法性,掌握实权后的项梁,采用了范增的计策,拥立流落民间的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怀王。

    本身怀王并不具有实权,只是个吉祥物,作为一种象征,对六国贵族和六国遗民起到号召性作用。然而项梁被章邯杀死,使得局势出现了重大转变。

    楚怀王此时表现出了一个出色政治家的政治嗅觉和手腕,果断从盱台到彭城,派手下宋义,接管了项羽、吕臣的军队。此举彻底掌控了军权,进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反秦联盟的最高领袖,得到大大小小各路反秦势力的投靠。

    自怀王掌握实权以来,楚军便在实际上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一个是怀王阵营、一个是项氏阵营,而在二者的背后更是存在政治理念的冲突。

    怀王作为旧贵族的代表,代表的战国时期旧有的七国格局;项羽虽然也是旧贵族,但更是新兴军功阶层的代表,为了获取政治地位,必然希求打破旧有格局,建立新的天下秩序。

    二者的冲突直接表现在怀王之约中。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为王。

    秦末之势,六国纷纷复立,然而对于灭秦之后的天下局势,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怀王之约在实际上确认了七国秩序:即关东仍保留旧有秩序,由六国后裔继续称王。唯有关中秦王室不可再留,由先入关者为关中王。

    怀王及亲信,因项羽襄阳屠城过于残忍,派项羽去巨鹿迎敌牵制秦军,使得刘邦乘机先入关中。其实二者已经达成了政治交易:刘邦归顺怀王阵营,怀王则给予刘邦唯一一个因功封王的机会。

    这也就意味着,被楚怀王封为上将军的项羽,只能屈就楚国为臣,几乎完全失去了封王的可能。这让项羽对怀王深怀愤恨。

    项羽和怀王的第一次正面冲突,是杀宋义、夺兵权,籍此取得巨鹿之战大胜,让楚怀王不得不承认他的军功统帅地位。

    巨鹿之战后、灭秦前,项羽立杀叔仇人章邯为雍王。项羽通过这一举动告知各路诸侯:他宣布怀王之约作废!诸位皆可封王!至此,项羽自立军功领袖身份,称霸天下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而鸿门宴,是项羽与怀王的最后博弈。此时的刘邦,既是怀王手中最后一张牌,也是怀王之约的关键人物。刘邦此时的选择,对于楚军的局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继续支持怀王,以谋取关中王的地位,还是彻底放弃这一念想,投靠项羽以获得最大的好处?最终,刘邦选择了后者。

    在鸿门宴一开始,刘邦对项羽称臣,表示退出关中拱手相让时,对于项羽而言,鸿门宴已经结束了。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刘邦抛弃了怀王选择了自己,怀王彻底输了。

    鸿门宴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是项羽。他不费一兵一卒收取了关中,并且彻底击败了怀王,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

    其次是刘邦,刘邦以退为进,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地位。项羽将刘邦分封到巴蜀,为汉中王。才有了刘邦积蓄力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返三秦的机会。

    唯一的输家,则是那个不在局中的楚怀王。虽然之后怀王又被尊为义帝,但是他的政治生命,在鸿门宴时便已经终结了。

    范增是比项羽看的更远。刘邦入关中,接受秦王子婴投降,与百姓“约法三章”,不住皇宫,不开府库,不扰百姓,收编秦军。这让范增看出他的野心,将来必成大患——刘邦是威胁,来了鸿门宴,可趁机杀之。

    项羽顾忌杀刘邦会给怀王借口,招致诸侯们的敌意。且刘邦已表示合作意愿,当然不该杀。在此时的项羽看来,范增这位“亚父”,恰是他想摆脱的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项庄受范增指使,在鸿门宴上舞剑,意图刺杀刘邦时,项羽对指手画脚的亚父,恐怕已有不满——项庄是他的亲信啊,竟然被范增这个外姓人安排了!

    所以项伯加入舞剑,遮挡项庄行刺时,他并未阻拦。甚至在樊哙提刀参与后,项羽做起了默然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