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八十章 影响

    一剑千里斩人头。

    徐常还好,封了王后,也和李轨一般成日醉生梦死,被一剑斩从天上而下斩杀之时,还在女人的肚皮之上。

    死了便也死了,只是让王府乱了一阵而已。

    但陈至却不同,明面上三人之中,李轨是皇帝,按理来说地位最高,但其实陈至当初之所以推举李轨当皇帝,只是因为他在三人之中,年纪最少,威望最低,没法服众,这才让李轨捡了便宜。

    论心机谋略,这个陈至才是最为厉害的。

    当初HD之战,就是这个陈至一手策划,当初联系段瑜的也是陈至。

    战局不利,李轨和徐常已经死心,在一年前便开始死命搜刮,准备逃回老巢。

    而陈至则是乘机慢慢在军中施恩,将另外两镇将领拉拢了大半,当剑光从天而降之时。

    陈至正在和众将商议,准备兵变将李轨和徐常抓了,然后和长安谈判,割据三镇,以待天时。

    结果计划才刚刚确定,陈至正自意气风发。

    “好,李轨和徐常都是蠢货,如今天时还未至,大周死而不僵,不过长安的小皇帝也不是个人君的样子,刚愎自负愚蠢至极。

    我等暂时蛰伏,等个几年,他自己便能将大周这唯一一点气数折腾干净,诸位只要听本王的,以后荣华富贵享受不尽。”

    众人正准备起身恭维之时,一道剑光自天外而来斩破屋顶,剑光一绕,而后一闪,陈至的人头已经消失不见,血箭四射,喷了众人一脸。

    看着倒地的无头尸体,众人面面相觑,一阵哗然之后,刚刚还准备同心一起改朝换代的众人,立刻一哄而散。

    一部分将领串联之后,带着半数大军朝着潼关而去,准备投降长安。

    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将粮草财物一卷,一路朝着北方而逃。

    十数万大军一朝流散,困扰了长安数年的三镇叛乱,就这般被王浮一剑解决。

    当然这也是因为数年战火,中原已经元气消耗殆尽,三镇已经无力再继续占据中原。

    本就想撤的三镇士卒,这才随着陈至的身死,烟消云散。

    三镇叛军崩溃,身在最前线的诸节度使自然是最开始发现的。

    抢地盘的抢地盘,抢钱财的抢钱财。

    本就因为三镇撤退被抢了一波的百姓,又被节度使们抢一通,三镇残兵跑的急,只是大略抢了一次。

    这些节度使可不一样,这些地方本就不是这些节度使的地方,除了几个战略要地外,其他地方以后还是要还给朝廷的,此时不抢更待何时。

    不管是百姓还是王浮,恐怕都没有想到,这些个打着大周旗帜的节度使,比起三镇的叛逆更加狠。

    不过还好只是抢了数日,洛阳发生的事便慢慢的传了出去。

    有李轨等人的前例在先,诸节度使也有些心寒,生怕自己也落得个李轨等人的下场,连忙叫停,将军队收拢了回来。

    即便要抢,也只敢抢一抢府库,却是不敢再抢百姓了。

    这才让中原保住了这最后一丝元气。

    而长安朝廷,得了数万叛军的投效,也知道了李轨三人都被王浮所斩后,已经二十一岁的小皇帝立刻大喜,二话不说,便下令准备迁都回洛阳。

    此时整个朝廷敢说真话之人,已经基本被逐出了朝堂。

    也只有李善国虽然时常和小皇帝顶撞几句,但小皇帝实在离不开李善国,这才忍了下来。

    当初李善国单骑入京城,一到京城便被重用担任了户部侍郎,也是有李善国的拆东墙补西墙,这才让长安朝廷坚持了下来。

    只是才区区一年的时间,本来身体还不错的李善国已经满头白发,眼睛也因为长时间的熬夜看公文,变得浑浊不敢。

    一点也不像个才五十多的人,说是七老八十也没人会怀疑。

    当听得小皇帝要迁都回洛阳,李善国拖着疲惫的身体,当即入了宫。

    “陛下,万万不可迁都,如今洛阳久经战火,中原已经残破,人口不过昭平年间十之二三,已经不足以为根本。

    关中四面环山,有形胜之利,如今朝廷力弱,正该在关中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待得兵强马壮,陛下有天子大义,收回中原不过是时间问题。

    万望陛下三思啊。”

    看着跪在地上的李善国,小皇帝强忍着厌恶,笑道:

    “爱卿之言,老成谋国,朕心知肚明,可关中之民是朕的子民,难道中原百姓就不是朕的子民吗?

    中原残破,正该朝廷收拾残局,朕每每想到中原百姓,都痛彻心扉,夙夜难眠,这迁都之事便不要再议了,爱卿以为如何?”

    李善国一急,忙道:

    “陛下,如今朝廷力弱,待在关中还能凭借地形防守,一旦去了中原.....”

    李善国还未说完,小皇帝已经极为不耐的打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