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 屈侯乐的兵法

    夜色缭绕。

    抬头望,繁星布满苍穹。

    一阵阵阴风自大江之上而起,之后呼啸而过,空气中带着许多的寒气。

    此时营地之上,一片宁静,偶尔就只有风吹过篝火的声音,众公子士子见过楚王后,又来了一场宴饮,若不是考虑到明日早起狩猎,以楚王的个性,恐怕到了此刻,都未能结束。

    王帐中,熊横微眯着眼睛,脸庞似有醉意,在身边一个寺人的侍奉下,卸去了一身的甲胄。

    军营之中,不得有女子,这是军法,楚王也不能例外,因此就只得与青雉来个短暂的离别了。

    支开寺人后,楚王又将贴身护卫、狩猎时的御者屈侯乐喊了进来。

    “臣拜见大王!”

    屈侯乐依旧是戎装在身,腰悬利剑。

    而此时的楚王,恰巧也在仔细的摩挲着他手中那柄剑,从剑锋到剑身,再到剑柄,细节之处,是一点都不放过。

    能看得出来,楚王也是个爱剑之人。

    “闾长无须多礼,来,请坐!”

    熊横手指前方。

    “启禀大王,臣不能。”

    “罢了,你愿意站那就站着。”

    “臣遵令。”

    屈侯乐再度行礼道。

    “你可识得字,读的诗书?”熊横开口问道。

    “启禀大王,臣曾跟随一宋人为师,也读的一些诸子之言,后入伍为军后,便是读的孙子、吴子、六韬等,俱是些兵书。”

    出身氏族,如今又到王宫中为卫士闾长,认识一些字很正常,只是听到他读一些兵书,倒是有些让熊横意外呢。

    “那可曾专程拜访兵家老师呢?”

    兵家之道,可不好学。

    寻常士子学了没用,未临战场,终究只能纸上谈兵,纵然是上了战场,也不过是一个小兵、一个小官罢了,在战场上所能看到的,就只有汹涌而来的敌军,何谈兵法。

    至于贵族子弟,倒是领兵的机会不少,但又有谁会真正地研习兵法呢,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便是此理。

    “未曾。”

    “那你自以为,我楚军屡次败于秦军,此是为何?”

    熊横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想看看这位上过战场的闾长水平如何,也好真正的了解一下,秦军的厉害之处。

    “臣只是一闾长,不敢妄言此军国大事。”

    屈侯乐给熊横的印象,便是一向都很谨慎,就如同他的神经天生就比常人短,天生就比别人崩的紧。

    “哈哈,寡人让你说你便说,若不说才是狂妄!”

    噌!

    楚王手中之剑恍然入鞘。

    屈侯乐眸子里闪过一抹惊异,这一剑快、准、稳。

    若非长期练剑,否则根本就做不到的,看来楚王常说自己好剑,不是单纯地配着音乐舞一舞就算了。

    “大王让臣说,那臣便说了,战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自有我楚秦以来,双方交战不下数十次,因此这为何疏阵,要具体而论,若只是笼统而言,我楚较于秦人,最差者乃士气也!”

    士气!

    楚王口中念叨一句:“说下去?”

    “大王可曾听左氏春秋有曹刿论战也?”

    “这寡人自然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屈侯乐一拱手:“大王所云俱是无措,曹刿所用者,正是这士气也,不过此士气乃小道,而非真正的士气大道。”

    “如你所云,秦人方才是士气大道?”

    屈侯乐将头一摇,一股从未有过的自信,从他面上升起。

    “非也,秦人之道,只能称之为中,臣曾征战于越,征战于秦,见越人见我楚军,毫无征战之心,丢盔弃甲不成军,也见秦人见我楚军,如见饿狼见血肉,马挂头颅,腰携断耳,浑身浴血,让我楚军溃不成军。”

    “臣其后又翻阅兵书,明白其为士气,也懂得了这士气上中下三道。下道者,士气如我楚,虽是阵法严明,刀兵鲜明,但士卒心中俱是恍惚,不知因何而战,也不知因何而赴死,因此有这见越与见秦两种局面。”

    “中道者,乃如秦人是也,以勋爵制度,少纳赋税,多封田地而引诱之,因此战阵之上,不仅是阵法严明、刀兵锐利,士卒心中更是明了,为何而战,将军心中也只,为何而谋,当然,秦法严苛,败则论罪;因而楚秦两军对垒,秦人劣势焉能一战,我楚人劣势只能败退,然战阵之事,瞬息万变,不到最后,胜负难料!”

    熊横细细思之,其后点点头。

    前世做为论坛上纸上谈兵的高手,他对此也是多有研究。

    冷兵器时代,两军布下阵仗,然后就是真刀真枪的干,排兵布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士气。

    士气决定着你这支军队,能够承受多少的损伤。

    如是楚人死伤一成,大军就已经开始溃散,而秦军则能坚持到二成,兵败如山倒,一道阵形溃散,主将就是兵仙,他也控制不住。

    不聊不知道,这一聊竟发现个统率之才。

    不过,世间向来都不缺少千里马,只缺少伯乐,人才多在魏国,那是因为魏国乃华夏中心,风流之地,自然是人才辈出;多在秦国,那是因为秦国以天下士子为上卿,以军功而选拔人才,人屠白起便是如此。

    至于楚国,既不风流,也不开化,因此才有这屡败屡战之事,有时候甚至连韩都不如。

    “那上道呢?”

    “士气上道,乃是王道之战,存亡之战,保卫之战,当此之时,士卒人人心中有信念,人人心中有决心,此种信念,乃自发而出,非是受诱,也非是受逼,还在秦军士气之上。”

    “昔年,商王强盛,周武势弱,可在牧野一战,竟能以少胜多,以弱击楚,便是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