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九章 最后的准备

    几日前,楚王的王令就送往上庸,估摸着再有一两日,前方将军们便可受到撤军的军令。

    郢都城中,左徒屈原与大司马昭雎二人,已是开始了撤军的准备,王令下达各郡县,备好粮草物资,以迎战士。

    在楚国,就是这么地操蛋。

    打仗的时候,你要自己背着粮食上,要是输了,你就要献祭生命,要是赢了,你再回来种地,庆功那是贵族们的事,与平民有什么关系。

    熊横若是掌权,那第一件事就是学习秦国——勋爵制度。

    这样楚国的新贵族会越来越多,挤压地旧贵族没有生存空间,新贵族靠的是军功,楚王和楚国律令就是他们的依仗,他们的存在,会加强楚王的统治。而旧贵族靠的是土地,靠的是祖宗,他们的存在不仅不会加强楚王的统治,反而会影响楚王的权势。

    商鞅之伟大,就是伟大在这里。

    只靠一个二十一级勋贵制度,为秦国选拔了人才,也为秦国的变法在补充源源不断的基石,纵然是变法的秦孝公死了,新贵族们也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持新秦王将变法坚持而下。

    至于在楚国,楚悼王一薨,变法就再也没有了支撑。

    上辈子听一位伟人说过,政治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将朋友搞的多多的,将敌人搞的少少的,这样不管去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

    这一日,楚王在宫中又是练剑。

    身边有一百剑侍陪同,在宫中已成气候。

    此番入荆山行宫,要想不让人胁迫,就必须得有保护自己之力,训练这些人这么久,该到派上用场之时。

    噹!

    楚王一招格挡,将对面郑怀刺来的剑击开,那郑怀见一击不成,另外一剑又是刺来。

    如果说方才是试探的话,这一招已是出了真力!

    却不曾想,楚王立在原地不动,手中的常见当啷一声掉落在地。

    郑怀一看,立即收剑,才堪堪让剑刃从楚王身侧划过。

    “大王如此收手,臣若是闪避不及,岂不是伤了大王?”

    郑怀全然不顾君臣之礼,大声质问道。

    熊横却也不气,就只是拍拍郑怀肩膀:“寡人这都是出自信任涓人,还请涓人莫非生气!”

    被楚王一说,郑怀方知刚刚失礼了。

    “还请大王恕罪。”

    “哈哈,你何罪之有,来,陪寡人说会话。”

    “臣遵令。”

    楚王令众剑侍散去,带着郑怀步入宫中。

    “此番去往荆山行宫,寡人要涓人同去,陪伴寡人狩猎可否?”

    面对楚王如此要求,郑怀自然是答应:“臣遵令。”

    “寡人是说,你麾下一百剑侍尽去,而且必须得手握兵刃,身穿甲胄,必然时候,还需得有大盾弓弩,这你可办得到?”

    狂野交战,永远是远程杀伤性武器最占优势,没有大盾的话,敌人只需要一轮齐射,一百剑侍就全部都交代了。

    郑怀目露疑惑,沉思起来。

    陪同楚王狩猎,乃涓人之职责,可区区一个狩猎,何须一百剑侍,又何须身负甲胄,甚至于大盾。

    除非楚王压根就不是去狩猎的,郑怀虽心思不在此,但一样是能想到,荆山行宫必然有事要发生。

    “大王去往荆山行宫,一路护卫必然是郎中南井,我若是跟随大王去,麾下至多也就是带剑二十人,还不能着甲,否则必然会引起怀疑,而且也不被太后允许。”

    “不错,正是此理,因而寡人要你想办法。”

    郑怀还真就思索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大王,可由臣率领二十剑侍,与大王同去,日夜护卫在大王左右,余下八十人,可在后方跟上,等大王到了荆山行宫后,再行现身。”

    “只是到那时候,荆山行宫必然是卫士守卫森然,八十人可以混进去,可这盾、弓弩、甲胄,的确是有些难了。”

    听他说完,楚王大笑起来。

    “哈哈,涓人所云不错,此事寡人也细细思量过,若要大盾混进去,除非是先寡人一步,就藏在荆山行宫,等涓人剑侍到了后,再拿出来。”

    “可如此一来,就又有一个问题了,大王出行,郎中负责护卫,司宫负责一应所需,要想将东西提前藏到荆山行宫,非郎中或司宫不可为,莫非……”

    郑怀了解大王,谋定而后动三思而行,能这样说必然已是有了谋划。

    “莫非司宫会做成此事?”

    “哈哈,涓人猜对了,这些事物早已送往景山行宫,对于涓人,寡人心中就只思一件事,请涓人护寡人周全!”

    说话间,起身行之一礼。

    郑怀乃率真之人,一见楚王行礼,立即起身回礼:“臣亦可死,大王不可伤!”

    ……

    入夜,楚王宫中一片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