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三章:江陵抗税

    这些勋贵在一些时候,还是很有作用的,比如现在这个场面。不听话的勋贵,当然要处理,可在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利益集团时,勋贵的价值还是很大的。

    张溶站在朝堂之上,像一个斗士,目光之中尽是火气。

    “朝堂之上,岂能如此狺狺狂吠?说什么将抚宁侯之财充入户部,简直就是胡言乱语。你户部亏空,那是你户部的事,与陛下,与朝廷何干?莫非,觉得陛下年幼可欺?真是可笑!”

    张溶那凛冽的话语就像是子弹,接连不断,连绵不休,宴善继这个御史,一时间被张溶说的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英国公传承这么多年,自有家族智慧,一上来就抢占先机,站住道德制高点,以万历年幼来压制宴善继。

    之前文官们不是也用过这种方法来整治抚宁侯吗?现在,张溶自然要回过去。

    从始至终,张溶都不觉得抚宁侯等人是万历的意思。

    一个十岁出头的娃娃,一个蠢的出奇的村妇,怎么可能会用那种让人想不明白的方法来处理抚宁侯,这后面肯定有人指示。

    宴善继被张溶这句话呛住了,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户部员外郎任昌学见宴善继吃瘪,急忙站出来壮声势。

    这些钱对他们极为重要,必须要争上一争。

    可刚等他站出来,张溶就怒火中烧的开喷:“怎么?这户部还是朝廷的户部吗?莫非是一家一姓之户部?!”

    这话让任昌学极为吃瘪,一下子不知道说些什么。

    万历看着眼前的乱象,自然不需要亲自下场。有张溶这些勋贵在,也不用担心什么。

    眼看着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张居正沉声斥道:“够了,朝堂之上,岂能如此乌烟瘴气?”

    “今我就卖元辅一个面子,好自为之。”张溶一脸阴冷的退了回去,轻蔑的瞥了户部尚书一眼。

    户部尚书王国光给那些人使了使眼色,让他们回来。

    朝堂终于恢复了安静,大殿外面的北风呼啸。

    冷风钻进大殿,让人忍不住的哆嗦。

    今天的早朝基本上没能解决什么事,从头到尾都在扯皮。

    万历初年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各部朝廷都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今日的朝会就到这里吧,退朝!”万历站了起来,带着田义,装作被吓着的样子,直接走了。

    众官员们,也开始退场。

    英国公张溶等勋贵,趾高气扬的从张居正以及王国光面前经过,甚至还轻蔑的讥讽。

    王国光脸色阴沉,眼中满是怒火。

    “元辅,他们欺人太甚。”王国光看着张居正,怒火中烧。

    张居正道:“你怎么敢打抚宁侯家产的主意?”

    “元辅,你也看到了,南边的茶税才三十六两,眼看着就是年关,户部真没钱了,马上就要应对明年的开支,没钱,还怎么做事?!”王国光脸色很差,声音都变得低沉。

    “抚宁侯造反之事,朝堂上下都一清二楚。之前用流爵以及赏赐才把英国公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你又提抚宁侯的事,岂非逼迫过甚?抚宁侯的钱,只能是陛下的,不然他们就没法安心。不安心,他们就会闹。”张居正语重心长的劝解。

    张居正也难,新政要实施,麾下的同僚也要维护,勋贵们的情绪也要安抚,如在钢丝上跳舞,如履薄冰。

    用造反来压勋贵只能用一次,这次用了,以后就用不了了。所以现在,只能先委屈户部了。

    王国光叹道:“元辅,这户部是朝廷的钱袋子,没有钱,军队没有开支,官员没有俸禄,没有钱,什么事都做不成。陛下搞了一个外帑,看起来很好,实则水中之月。我要是再不想些办法,这后面的日子只会越发艰难。”

    “后面会起来的,明年就好了,江陵那边的土地已经清丈的差不多了,明年就会好起来,再苦一年,一年就好。”张居正劝勉道。www.

    “唉,只能这样了。希望能好上一些吧。”王国光无奈的叹道。

    ……

    风雪还在呼啸,张居正回到了内阁。

    一个小巧的铜炉在厅堂之中,上面座了一壶热水。

    张居正把今天的烦心事全部抛之脑后,拿起了奏疏,处理政务。

    又是一封从江陵送来的奏疏。

    奏疏的署名是江陵县知县罗淼,上面的内容,让张居正眉头紧锁,心情更加败坏。

    自张居正提议以江陵为新政试点之后,江陵知县罗淼为了巴结张居正,就紧锣密鼓的开始实施了。

    罗淼此人没有什么大本事,只会按部就班,张居正是怎么说的,他就怎么做。

    在江陵开始清丈田亩,清查投献,实施一条鞭法。

    如果他能一视同仁也就罢了,关键是,他为了巴结张居正,张家的田亩以及各项产业,他是一个都没动,这就引起了太多人的不满。

    起初,碍于张居正的权势,以及罗淼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方式,当地的士绅还挺配合,清查田亩也就这么下去了。

    把百姓投献而来的田亩,全都清退回去,也没说什么。

    事情坏就坏在,这些百姓并没有按照张居正的意思将田亩设成自耕田,而是拿着田契去找张居正的老爹张老太爷。

    张老太爷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朝中为官不容易,于是拒绝了这些百姓的投献请求,可张居正的弟弟张居易却觉得,自己的兄长是内阁首辅,朝廷宰辅,为国为民,拿一些土地算什么?

    于是,他就背着张老太爷,收下了这些百姓的土地。

    先例一开,一发不可收拾。

    几乎所有的百姓,全都拿着田契去了张家投献。

    明朝优待士绅,对读书人,秀才、举人、进士,都有一定的免税政策,名下的土地,有一部分不用交税。

    但到了明中后期,随着读书人的增多以及士绅的做大,最后发展成举人以上,几乎所有的土地都不用交税。

    这就吸引了很多百姓的注意,于是,纷纷把自己的土地挂靠在士绅的名下,只需要给士绅们缴纳比朝廷税收更少的钱粮,就可以躲过朝廷的税收。

    明朝的士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土地开始急速膨胀。

    这就导致了,市面上的交税田越来越少,士绅名下的土地越来越多,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士绅的收入越来越多。

    如果太平,倒也罢了,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朝廷财政会在瞬间破产,这个时候,士绅们也会露出獠牙,将投献而来的土地全部侵吞,百姓瞬间无立锥之地。

    至此,国破,民反。

    张家在张居易的操控下,名下土地在瞬间膨胀数十倍。

    如此操作自然引起了当地士绅的不满,于是纷纷抵制新政。

    可罗淼不管那事,为了能尽快完成张居正的任务,强行推行。

    于是乎,当地士绅开始抗税。各种打砸抢烧,在江陵屡禁不绝,甚至还往各处蔓延,大有一副天下大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