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袭

    永汉元年,正月初一。

    曹操在禁军大营,点齐两万兵马,接受旨意,拿到印信、符节,交割清楚,便率军东进。

    走了短短二十余里,曹操下令安营扎寨,造饭休整。

    营帐里,曹操盯着兖州的地图,沉眉思索。

    陆陆续续从兖州得来消息,山阳郡已经落入了桥冒手中,而其余七郡国,响应的以及上次被皇甫嵩征剿而蛰伏的黄巾乱匪、袁家势力等乘势而起,整个兖州已然是一片大乱。

    “陈留。”

    曹操盯着陈留郡,在判断着进军的方向。

    “孟德。”

    夏侯惇进来,神情不好,道:“洛阳城来了信,说是很多人在弹劾你,还在陛下面前闹开了。”

    曹操面色如常,狭长双眼寒意一闪,道:“无需在意。妙才去了?”

    夏侯惇坐到曹操下手,道:“嗯,子廉去南阳了。”

    妙才是夏侯渊的字,子廉是曹洪的字。这两人奉曹操之命,一个去沛国,一个去南阳筹粮、募兵了。

    曹操对这两人还是很放心的,拿起地图出大帐,道:“军师在哪里?”

    夏侯惇对郭嘉很不满,哼了声,道:“找地方喝酒去了。”

    曹操倒是不在意这个,刚出大帐,迎面见郭嘉正走过来,快步迎过去,道:“奉孝,我意留元让在这里故布疑阵,我率兵轻袭突进,直奔陈留,你怎么看?”

    郭嘉悠哉悠哉的喝了酒,道:“将军,多久没有回乡了?”

    曹操一怔,旋即惊悟,道:“奉孝的意思,是让我绕道沛国,直奔山阳郡?”

    说完,他连忙瞥了看四周,拉着郭嘉进了营帐,道:“奉孝,还请细说。”

    三人进了营帐,分坐好,郭嘉又喝了口酒,擦了擦嘴,这才道:“桥冒等人行事仓促,所以急需攻占山阳郡,以壮声势。那将军要做的,就是克复山阳郡,既能直插叛军心窝,更能重创叛军军心士气!”

    曹操心中大为震动,双眼瞪大,沉声道:“奉孝果是吾之子房!今夜,我便率军,绕道去沛国!元让,给你留两千人,虚张声势进攻陈留,记住,要时快时慢,吸引叛军注意!”

    夏侯惇深深的看了眼郭嘉,起身抬手道:“末将领命!”

    曹操等他出去,与郭嘉道:“奉孝,伱身体不好,我让元让保护你,我们在山阳郡汇合。”

    郭嘉手里的酒壶到了嘴边,闻听着,看向曹操,笑道:“将军是怕我喝酒误事,拖累了将军?”

    说完,他一扔酒壶,道:“不喝了便是,不过到了山阳郡,将军得请我喝好的。”

    曹操见郭嘉这般果断,当即道:“待我克复山阳,我亲自为奉孝讨来好酒共饮,不醉不休!”

    “一言为定。”郭嘉道。

    两人相视,大笑不已,仿佛克复山阳,已铁定无疑。

    当夜。

    大营里平静如常,但曹操带着兵马,借着黑夜,悄然从小路离开。

    走出一段距离,曹操与郭嘉骑着马,绕过陈留,进入冀州,直奔沛国。

    沛国与山阳接壤,但沛国属豫州。

    等至天亮,夏侯惇假装曹操还在军中,时不时去大帐‘禀报’。

    足足休整了两天,‘曹操’的的两万大军,才拔营继续向着陈留进发。

    洛阳城内。

    本是年假朝休,可朝中的大人物,真正休息的并不多。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桥冒谋反一事,自然也盯着曹操的平乱大军。

    尚书台,丞相值房。

    王允,荀攸,李儒,钟繇四人分坐两边,正与杨彪议事。

    李儒抬手向杨彪,沉声道:“丞相,丁使君困守定陶,整个兖州危急,曹操行军缓慢,畏惧不前,下官请撤换他!”

    荀攸,钟繇对视一眼,两人目中闪过凝色。

    曹操用了三天时间,居然还没走出司隶!做的最多的,是接连来信朝廷,催要军粮!

    王允看了眼荀攸、钟繇两人,目光肃然,道:“若是叛军攻占济阴郡,陈留必不可守!是否请大司马亲自领兵?”

    对于皇甫嵩的能力,没人会怀疑。眼见叛军势大,威逼洛阳,而曹操停滞不前,朝廷里撤换曹操的声音逐渐大了起来。

    杨彪绷着脸,面色威严,没有说话。

    他摸不透宫里那位陛下的意思,哪敢多嘴。同样的,他要是开口为曹操说话,日后曹操兵败,他也得被牵累。

    是以,沉默是金。

    王允见杨彪故作思索的不吭声,双眼锐利,道:“丞相,莫不是叛军打到洛阳,你还是一言不发?”

    杨彪看着他,又瞥了眼荀攸、钟繇,忽的沉声道:“临阵换将,乃是大忌!本相会以尚书台的名义,发书催他加快速军,立刻与丁原汇合,清剿叛军!”

    “曹操不理,或者贻误战机当如何?”王允紧追不放。

    杨彪反而看向荀攸,道:“荀尚书,朝廷筹措钱粮多少了?”

    荀攸躬身,道:“目前只有一万石。”

    杨彪冷哼一声,道:“一万石,现在曹操怕是已经没了军粮了!”

    杨彪没有冲着王允、李儒说,但两人还是被堵的够呛。

    钟繇见气氛太冲,沉吟着道:“丞相,王公,还请二位出面,向京中世家大户筹借钱粮。”

    杨彪见钟繇递台阶,不理会王允,顺势下来,道:“我这几日,都在设宴,目前筹借了一万石,不过,是要还的。”

    “自然要还,”

    荀攸连忙接话,道:“夏粮一到,如数规划,并可付予一定利息。”

    王允强压怒气,道:“钱粮我也会想办法,但必须催促曹操迅速进兵,与丁原汇合,我担心丁原支持不了多久。”

    丁原被困在济阴定陶,简直是四面楚歌,别说进攻叛军了,连防守都做不到,岌岌可危!

    “陛下驾到!”

    突然间,门外响起内侍的尖锐长叫。

    房间里的五人急忙起身,转过头,见刘辩一身常服,笑容和煦的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杨彪五人,抬手见礼。

    刘辩在杨彪的位置上坐下,道:“免礼。”

    “谢陛下。”五人再分座次,围绕在刘辩两旁。

    刘辩开门见山,道:“今天朕过来,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朝休后改元、颁布施政纲要一事。第二件事,是关于兖州叛乱。尚书台,要专注于修整内政,关于平叛,由大司马府负责。要各司其职,专于用事,莫要分散精力。”

    王允神色忍怒,道:“陛下,曹操行军太慢,等他到了陈留,臣恐丁原已身首异处,兖州越发不可收拾!”

    刘辩点头,道:“朕已命大司马府去信催促了,尚书台不要再动,以免压力太大,动摇平乱军心。”

    别人不知曹操的计划,刘辩是一清二楚。

    王允犹豫了下,慢慢放下手。他内心还是想替换掉曹操,稳妥以皇甫嵩领兵。

    荀攸见刘辩压住了王允,道:“陛下,臣请去颍川筹措钱粮。”

    刘辩摆手,道:“钱粮一事,交给曹操。咱们讨论施政纲要颁布一事。”

    荀攸看着刘辩,欲言又止。

    自黄金之乱爆发,朝廷对领兵将领的辖制手段其实是越来越少,现在几乎只剩一条:钱粮。

    这最后一条也给了领兵将领,那便是攻守转变,朝廷得求着他们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