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五十章 鱼水之欢

    董卓带着刘辩的使命以及坚定决心,从这家不起眼的小茶馆离开。

    他一走,王允就迫不及待的道:“陛下,董卓此人鹰顾狼视,野心不可测……”

    不等他说完,刘辩就摆手,道:“君无戏言。”

    他转向刘岱,道:“兵甲器械,军饷粮草,优先给董卓、公孙瓒。”

    刘岱刚抬起手,刘辩站了起来,道:“尚书台即刻召集百官开会,商讨对策,发文各地州牧。”

    说完,刘辩直接离开。

    杨彪,王允等人看着刘辩的背影,面面相窥。

    这么大的事情,陛下只有这两句交代吗?

    杨彪默默好一阵子,忽然绷直胖脸,目光一沉,道:“尚书台议事,六曹尚书、侍郎,九卿,任何人不得缺席!”

    语罢,径直转身。

    王允漠然着脸,双眼怒火燃烧,心里是又惊又怒,不断的思索着对策。

    刘岱看着两个大人物走了,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跟上。

    刘辩赶走了潘隐与赵云,只带着典韦与便衣禁卫,在洛阳街道上,随意的走着。

    典韦跟在刘辩身后,瞪大双眼,警惕着四周。

    刘辩心里在想着袁术这道檄文对大汉的冲击,以及他的种种布置。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刘辩轻声自语。

    又是檄文,又是袁术,又是董卓,又是汝南以及关东联军,太熟悉的一幕!

    信步不知道走了多久,刘辩来到了一处寺庙前,匾额是:普光寺。

    “佛寺吗?”

    刘辩有点好奇,抬脚走了进去。

    “哦,道家的。”

    刘辩入眼看到了一些雕塑,并非是佛像。

    既来之,则安之,他漫步向里面走着。

    刘辩向来不信鬼神,看着众多的来往香客,一个个大殿里的雕像,有些漫无目的的闲逛。

    后院香客并不多,大多是有所求,拘谨虔诚,没有刘辩这般无所顾忌。

    这座寺庙很大,刘辩逛了不知道多久,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小院。

    并没有什么人阻拦,刘辩只当是逛景区,背着手,一边思索一边踱步。

    “蔡琰见过陛下。”突然间,刘辩身后响起清脆的声音。

    刘辩脚步一顿,回头看去。

    只见一身白衣的蔡琰站在厢房门口不远,对着刘辩行礼,并没有带面纱,俏脸白皙,双眸如水,既有浓郁书卷气又有少妇独有风韵。

    “蔡小娘?”刘辩有些意外,微笑着道:“你怎么在这里?”

    蔡文姬上前两步,轻声道:“妾身是这里的香客。”

    刘辩想起蔡文姬去年死了丈夫,点点头,没有多说,便欲向前走,刚走一步,忽然又转回头,目光怪异的看着蔡文姬道:“蔡小娘,能否回答朕几个问题?”

    蔡文姬一怔,道:“陛下要问什么?”

    刘辩走回来,面露思索,一时间又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蔡文姬见刘辩双眉紧锁,脸上迷惘又困扰,俏脸闪过一丝疑惑。

    沉默了好一阵子,刘辩忽然道:“进去说吧。”说着,他绕过蔡文姬,走向她身后的厢房。

    蔡文姬抿了抿嘴,犹豫片刻,还是跟了上来。

    刘辩进了厢房,倒是很普通的客房,帘幔之后还有一张小床。

    “将门关上。”刘辩在小桌前盘腿坐下,与典韦道。

    典韦应声关门,侍立在门口。

    蔡文姬眨了眨眼,并没有怀疑刘辩有什么图谋不轨,只是见刘辩越发沉默困扰的神情,静静坐到他对面。

    刘辩还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从怀里掏出袁术、韩馥的那道檄文,递给蔡文姬,道:“蔡小娘请看这个。”

    蔡文姬素手如玉,接过来打开看去。

    饶是蔡文姬不关心朝政,看着这篇檄文还是颇为讶异,忍不住的抬头看向刘辩。

    旋即她有些明白了,抿了抿嘴,轻声道:“陛下,真的有先帝遗诏吗?”

    刘辩是盘腿坐着,腰有些躬,自顾的倒茶,道:“朕从来没听说过,这还是第一次。”

    蔡文姬生长在洛阳,因为她父亲的关系,自然了解一些。如果真有遗诏,洛阳城早就传遍了。

    蔡文姬又看了眼檄文,抬头注视着刘辩,道:“上面这些,依蔡琰来看,全是恶意构陷,为他们谋反找借口,陛下何故自扰?”

    刘辩自从看到这份檄文,心里莫名压抑,脑中烦躁,难以驱除。

    仔细想了又想,他喝了口茶,沉吟着道:“朕也说不清楚,有种,一腔深情被辜负的奇怪感觉。”

    蔡文姬见刘辩紧锁的双眉始终没有松开,俏脸平静,轻声道:“陛下,是因为袁术吗?”

    刘辩摇头,道:“一条漏网之鱼,不在朕眼里。”

    “是韩馥吗?”蔡文姬道。

    刘辩还是摇头,道:“他是朕特意安排在扬州的。”

    蔡文姬俏脸露出疑惑,道:“陛下不在意袁术,韩馥又是在掌握中……是因为朝廷诸公不作为?”

    刘辩想了想,道:“不尽然,他们的个性能力,朕早就知道了。”

    蔡文姬静静盯着刘辩,微微歪头,眨了下眼睛,忽然道:“陛下是因为想做个好皇帝,力求革新,布施仁政,但朝野不能理解,反而叛乱……陛下是伤心了?”

    刘辩一怔,猛的坐直身体,直勾勾的盯着蔡文姬。

    他好像被蔡文姬点醒了,脑中的烦躁一扫而空,心情不再压抑,反而大笑道:“知朕者,蔡小娘也!”

    蔡文姬被盯的俏脸微红,下意识的躬身低头,目光看到了刘辩喝茶的杯子,不自觉的抿了抿嘴,想到了什么,俏脸越发红润。

    这里是她常来静思读书的地方,茶杯自然也是她一个人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