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六章 此恨绵绵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北京,全城沸腾。陆少阳立即电召卫青和任安平来京,中常委全体成员共商战后事宜。这其实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日本虽然战败,但其民族依然存在。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被消灭,唯独“民族”这两个字永远无法消灭。结合二战后日本重新崛起、再次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陆少阳认为,对日政策必须始终保持强硬路线,坚决剥夺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独立地位,并实行全面改造。

    陆少阳首先针对政治改造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日本天皇长期以来被神话,历来被日本军阀势力视作凝聚民心的工具,断不可留。应敦促天皇主动退位,废除帝制,所有皇族成员迁居北京,置于中央政府的绝对控制之下;第二,内政方面实行有限自治,在日本政府各重要部门增设中国顾问,提供指导性意见;第三,取缔日本军队及其他一切武装,重新建立一支限定人数的警察部队,禁止个人拥有枪支弹**,管制刀具,国家安全由永久驻扎在日本的中国军队负责保护,军费理应从日本财政中列支。

    这三项措施是陆少阳深思熟虑的成果,可以从根本上预防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随后,石铮从军事角度对第三点作了补充。他认为日本国土面积虽小,但地理位置显要,为保长治久安,驻日解放军总兵力需30万人以上。然而根据兵役制度的规定,每年都会有三分之一新兵入伍,同时就有三分之一服役期满的老兵退伍。这就意味着,中国军方每年都必须在中日之间往返输送20万兵员,而两国相隔茫茫大海,这项运输工作费时费力,多有不便。所以石铮建议,与其来回奔波,不如在日本就地征兵。

    卫青乍听到石铮想在日本征兵,吓得连连摆手,紧张地说道:“石哥,这恐怕不成吧?在日本征兵,这解放军里不都成日本兵的天下了?要是造起反来,可怎么得了!”

    卫青思想比较单纯,其他三人却都在第一时间理解了石铮的意图,秦长风呵呵笑着对卫青道:“你石哥只是说想在日本征兵,什么时候说过要招日本兵了?”

    原来秦长风和石铮正好想到了一处。秦长风的考虑是:眼下日本各大城市经“军刀行动”洗礼,几近废墟,正好是向日本大举移民的最佳时机。只要大批华人在日本各大城市长期定居,自然便会控制日本的经济命脉,形成主流社会。到时候,在日本当地征召中国兵源还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再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接近四亿,就算向日本移民一千万也无损国内人力资源,反而可以极大缓解日后的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

    这番解释总算令卫青松了口气,随即突发奇想,笑道:“咱们现在搞计划生育,那是为了预防将来的人口爆炸,但是向外国移民我看生得越多越好,最好一家子都生他十七八个,这样可好?”

    众人都被他逗乐了,相视而笑。不过仔细想来倒也不无道理。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有两大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是乡土观念。大部分中国人若非不得已,极少有愿意离开故土寻求发展的;第二是承嗣观念。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非政府严令计划生育,绝大多数中国家庭若生不出男丁来继承香火,是断不肯罢休的。事实上,陆少阳等人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社会各界都遇到很大的阻力,普通民众很难接受这种跨越时代的先进理念。

    这两大陈腐观念原本是制约中华民族进步的顽固阻力,要扭转其中任何一种观念都非常棘手,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功夫很难从根本上奏效。但是,卫青此刻提出的建议恰好打在了要害上,同时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任安平欣然笑道:“把计划生育和移民政策配套使用,实在是个绝妙的主意。我们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只要肯迈出家门,到外国创业,就可享受国家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而死守着老土地不放眼世界的,连生娃娃都没有自由。我相信只要政策适当、措施得力,中国人很快就能在世界各地扎下脚跟,这对我们方舟小组的最终使命也是大有裨益的。”

    会议在愉快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了两天,中央最终拿出了对日政策框架性草案,主要内容是:向日本政府索取2亿白银的军费赔偿;日本天皇退位,惩办历次中日战争中的战争罪犯;在日本各大城市建立永久性中国军事基地,驻海、陆、空军约30万;中国公民在日本享受国民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等等。

    日本天皇全权委托东条英教与中国占领当局联络,当他从驻日解放军总司令林格泽手中亲手接过《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后,才看了几行,就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其实条约内容他不看也能猜出七八分,不过事到临头仍免不了伤心落泪。

    林格泽见他这般光景,心中有些不忍,安慰道:“东条大人不必如此。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我方本不愿逼人太甚,但是从长远看,日本从此解除刀兵之祸,使民众可以安生养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再说,中日两国实现和平,东条大人功不可没,如果您没有异议,我国政府热诚希望您出面组建日本国下一届内阁。”顿一顿后,又放低声音道:“王总长对您十分挂念,临行前首长就命我向东条大人传个口信。首长说,他永远不会忘记您这位老朋友。”

    东条英教沉默良久,感叹道:“当年总长阁下折节下交,和在下在军舰上深夜长谈,这才令在下醍醐灌顶,弃暗投明,至今依然刻骨铭心,总长阁下可以说是东条家族的再生父母,他老人家还如此惦记在下这个败军之将,真是惶恐之至。”他说这番话时眼中饱含深情,语气诚恳,主要目的是便于林格泽日后向王啸飞转达他的赤胆忠心。东条英教深知,今后的日本政坛,任何一名政客的荣辱沉浮还不都是中方一句话的事?若是在中国高层没一两个有力靠山,根本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随后,东条英教的眼圈又红了,哽咽着说道:“在下起兵迎接将军,只为使日本百姓减轻些战争痛苦。此心天地可鉴!但是很多民众都不理解,认为在下是贪图这个首相的位置。所以在下实在没有颜面领导组阁,请大中国政府另选贤能。”

    东条英教虽然出身行伍,却也不失为经验老辣的政客,深知这个首相宝座看上去威风八面,但自己一旦坐上去,不免成为众矢之的,遭千万人忌恨,“头号日奸”的光荣称号从此也就坐实了。再说,这个首相也没多少实权,一切都要看中国人的脸色办事,倒不如做个幕后操控者来得实惠。

    林格泽听过他的慷慨陈词后,并不强人所难。事实上,不论谁来做这个首相,对大局都无妨碍。反正在很多方面都要依靠东条父子在日本社会上的影响力,索性给足他面子,当即请东条英教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其实是一种政治上的默契,话说得太白就没意思了。东条英教心领神会,当场推出了他理想中的首相人选小泉一郎。林格泽对小泉印象颇深,知道就是那个冒险出城迎接解放大军的日本军官,也算是立下大功的。虽然他本人对这个个头矮小、满脸谄媚的日本人没多少好感,但东条既然开了口,又不存在原则上的冲突,于是淡然一笑,顺口就答应了。

    至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东条英教自然不敢有什么异议,只是在条约规定的2亿白银赔款上,日本有很大的困难。日本国库根本不可能存有这么多白银,就算以等价物清偿,战后的日本已是一片废墟,哪里还能拿出这么多有价物来?

    其实中国政府开出天价并不想杀鸡取蛋,而是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利用巨额赔款在经济上牢牢钳制日本政府,不使其有剩余财力暗中发展军备;其二,日本政府曾经向西方各国商借的巨额军费,中国政府在战前就已向英美等国许诺,新一届日本政府仍会偿还。欠债还钱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还债的顺序也应视轻重厚薄而定,如果日本财政只够勉强度日以及偿还中国军费,西方各国的债务就只能永远欠着了。也就是说,既不赖账,也不还钱。

    经充分协商,2亿白银军费分100年还清,年利息4厘。计算下来,日本政府每年须向中国支付816万两白银。考虑到日本国内没有这么多贵金属,中方允许日本政府以中元偿还债务。按官价计算,1两白银价值2.16中元,816万白银相当于1763万中元。

    当然,日本政府也拿不出这么多中元,所以条约中增加了一项条款:在日本国内废除日元,改中元为法定货币。具体操作办法是:中国中央银行在日本设立分支机构“中日友好银行”,日本政府及民间机构可直接以抵押形式向该行申请贷款,同时回收日元,逐渐使中元取代日元。为保证日本政府能够每年按时偿还赔款,中国派员进驻日本海关,直接将关税递解中日友好银行。反正中方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够意思了,其他麻烦就让新一届日本政府自己去头疼。

    1925年10月16日,东条英机率一百多名日本警察入御所,当面规劝天皇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上用玺。天皇含泪应允,并在当晚下达了最后一道诏书,在文告中历陈己过,就此宣布退位。两日后,一艘长风级护卫舰搭载着皇室所有成员,离开东京港码头,远赴中国北京定居。

    11月5日,东京国际法庭在日本东京首次开庭,逐一审理包括日本前首相加藤高明在内的252名战犯。东京国际法庭是专门为审判日本战犯而新组建的,由中国、苏联、韩国等联合国成员国派出的法官组成审判团,共同审理直接参与过历次侵华、侵朝战争的日本战犯,以示威慑。其后不久,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使东京国际法庭成为联合国常设机构,这种模式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

    11月21日,小泉一郎在东京宣布日本新一届内阁成立,满心欢喜地就任首相。这些天来,小泉做梦都会笑,若不是生逢这场中日大战,他现在只怕还在日军中做一个小小的参谋,如今竟贵为一国首相,世界知名,怎不令他欣喜若狂。小泉首相在就职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感人至深的演说,最后振臂高呼:“中日友谊!万年长存!”获得了台下如雷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