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章 红尘之乐 (1)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请到中军府议事。刚进大门就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这人叫虞丘进,是新近由别处征调到刘牢之军中的。他一见是我,忙说:“将军正在等您。快去吧。”

    刘牢之见到我来,笑笑说:“刚接到探子来报,说贼人已经撤围向南逃去了。你看接下来应当如何?”

    我想了想,说:“不知道探子报的是怎样的消息?敌军粮草不继,必然军心涣散,无心再战。他们起营南逃,这是自然之事。但是,也有可能会利用这个时机来进行最后一搏。所谓哀兵必胜、危兵必胜也。如果他们设伏诱我军出城,然后攻破吴郡城而据城自守,那么我们恐怕就要在吴郡逗留更多时日了。”

    “我担心的正是此事。”

    “假若......”我的话被门外通报谢琰进府的声音打断了。

    我和刘牢之忙出府迎接。谢琰只带着司马高素和几个兵丁。

    谢琰向我们回了礼,进府便往堂上一坐,开口对刘牢之说:“孙恩跑了,你知道吧?”

    “我等也才知道,正在商议如何应对。只是目前尚不清楚他是真逃还是诱敌。”刘牢之说。

    “是逃,不是诱敌。”谢琰确切地说。

    “哦?何以见得?”

    “以‘曹刿论战’得知。我清晨派了数十名骑兵追了孙恩十数里。沿途的情况已经报告我了。孙恩也的确狡猾。我们听到贼兵闹了一夜,其实是他的疑兵之计。贼兵乱归乱,但是并没有自相残杀。大部分兵力昨夜就逃走了,只留了一小部分兵力防止我方追击,留守到清晨才撤。”

    “如此看来,敌人撤走已久。现在去追也来不及。”

    “正是。所以我才入城同你商议之后的行动。”

    “既然贼军已逃,不如留一部兵力在此镇守吴郡城池,而后我等合军南下追击。”刘牢之建议。

    “依我看,倒不妨以一军自陆路尾随孙恩追击。另一军自水路由太湖至吴兴,然后急行至浙江,将南逃的贼军阻在浙江以北。由此,南北夹击,将南逃的敌人困在沪渎(注1)进行围歼。”谢琰说。

    “这倒是不错的主意。”刘牢之对谢琰的提议表示认同,“请问各位有何见解?”

    在座各位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众人对歼敌计划表示赞同,只是就行军路线、围歼的策略等展开了争论。

    约莫一顿饭的工夫,依然没有讨论出结果来。我有些听不下去了:敌人正在趁着我们议事的空儿往南逃呢,怎还有闲心在此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