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三章 孟家

    听到这里,孟凡感叹,这就是母爱啊。

    原来老哥17年不回潘家园,就是不想再对她们母女二人作过多的打扰。

    听人说着说着,已经到了晚上,几人来到东来顺吃涮羊肉。

    这玩意开这吃饭还要预定,龙顺说。

    “吃涮羊肉就来东来顺,吃烤鸭那就全聚德。”

    几人落座,这里坐无虚习,所以很是热闹。

    孟凡就问老哥。这京城的古董交易场所,毕竟他只听说过潘家园。

    老哥几杯酒下肚,也一扫今天下雨的落寞之意。

    “这北京城由于地处首都,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个全,所以这古董交易市场非常多,大大小小估计有几十处。”

    “但是最有名,的当然是潘家园,报国寺,琉璃厂。”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于清代。”

    “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字画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

    “琉璃厂的来历听说是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

    “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

    “到清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至于报国寺这里都是古钱币交易的天堂,而且这是历史悠久,经过几次被毁,几次重建,几次改名,最后才形成现在的报国寺。”

    “现在的报国寺文化市场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钱币交易市场。”

    “最大的那当然是潘家园了,这个在全国提起来基本混古玩行的都知道。”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全国人气最旺的古旧物品市场。市场整体风格古色古香,有典型的老北京特色,给顾客以贴心,舒适的感官。”

    “潘家园就一特点,杂,这里你想买什么有什么,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珠宝玉石、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骨雕、皮影脸谱、佛教信物、民族服装服饰、文革遗物等。应有尽有。”

    “另外还有民族民间艺术品,反正是没事转一转,就能碰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物件。”

    “不过这北京城里还有一奇怪的地点,就是鬼市,这个鬼市并不是潘家园,而是另有地方。

    “每周的星期三凌晨三点钟才有,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入市则守,绝不问货从何来。买,你就询价,不买,请你走人。”

    “而且人与商家只用手势谈价,所以莫大的鬼市却很是安静。”

    “在古代。人人都挑一个白灯笼,浩浩荡荡,如百鬼夜游,所以鬼市之名也就是这样来的。”

    “鬼市之物,大多来路不正,里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所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只准照货,不准看人,交易看手势,天一亮,哪怕马上谈拢的生意,卖家也不卖,马上收摊。”

    “因为在鬼市练摊的人,有很多都是不能见光的人。所以才在夜晚练摊,天亮散去这一规矩。”

    听着老哥说着,几人吃着,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十点,几人回到酒店。

    洗了一个澡,几人各自睡去。

    次日。

    三人与李家的三人一起来到位于六环之外的一处四合院群,听说这里都是孟家的住宅。

    想不到,这这么有钱的孟家住在离市区这么远的地方。

    真是应了那句话,有钱的想往乡下住。

    来到其中一座门前,只见这大门之前卧了两头狮子,一看就知道有年头了。不是现在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