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何为“孩奴”――BY 百度百科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1、患者认为,生了娃儿的女人,就不再是女人,而是孩子的“奴隶”,要为孩子的吃、穿、住、行,教育和健康等方面,负责到底。一家人的开销,几乎全给了娃儿。

    2、行为古怪性格孤僻,表现为不爱看电视,也不主动和她说话,说话答非所问。最烦恼的是,嘴巴不停念叨“生娃儿没意思”、“我的青春彻底完蛋了”之类的话。

    3、歇斯底里,想打掉孩子。想疯狂购物,到国外旅游,理由是“生了娃儿,再无机会”。甚至还想挺个大肚子去酒吧,感受最后一次青春的味道。没事一人坐在沙发上发呆。偶尔,拿起笔和纸,计算起养娃儿的成本开销,并哭诉钱根本不够娃儿的奶粉钱或尿片钱。自己还必须不买化妆品、衣服,不出去玩。并有打掉孩子的念头

    孩奴百态

    表现一:孩子是唯一的生活重心

    彤彤(化名)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奴”。从清晨的冲奶粉、洗刷奶瓶,到洗尿布、洗衣服,直到最后的做饭全都是孩子妈妈李丽亲力亲为,孩子的喜怒哀乐成了妈妈情绪的晴雨表。虽然明知道自己对孩子过于紧张的情绪影响到了家人,甚至忽略了丈夫的感受,但已是3岁孩子妈妈的李丽仍固执地认为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没有错。可让李丽想不到的是,前阵子她与丈夫商量打算给孩子报个亲子班,可在一边玩积木的孩子却突然大吼一声,“我不去!”吓得李丽半天没有说话。为了这事,李丽几天都没有休息好,她反复琢磨一向乖巧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对于李丽的忧郁,相关心理专家认为她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重心过于偏重孩子,因此孩子的任何表现和情绪异常都让她感觉患得患失。专家建议李丽在送孩子送幼儿园后重新上班,恢复建立自己的社会人关系,心里有什么烦心事,多与朋友、亲人沟通交流。

    表现二:只卖贵的不卖“对”的

    年底各大商场都在进行打折促销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商场里儿童区人头攒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在为自己的宝贝选择喜欢的物品。同样经济适用的东西,很多家长却要挑选价格相对比较贵的,一件普通的婴儿装就要花上七八百元。在教育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为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优越环境,家长不惜花高价买高档玩具,一套布偶玩具动辄千元,拍一套儿童照优惠价就2880元。众多商家也盯住了儿童消费这一领域,想方设法开发和生产种类繁多的商品,其真正目标不是儿童,而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儿童消费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无法承受之重。相关专家指出,即使无法承受,家长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消费热情,并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这样自己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富养孩子,渐渐演变成为单纯物质上的富足。没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就拿出更多的物质、更好的东西、更贵的商品作为补偿。很多人把精神领域的富养,简单地理解为参加音乐会就能陶冶情操,参加兴趣班就可以锻炼性情,认为用金钱可以解决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满足。在这样的观念下,儿童高消费不但刹不住车,而且愈演愈烈。

    表现三:房奴+孩奴=“一生为奴”

    6岁的明明(化名),已经是哈市一所知名小学的学生,孩子哪里知道父母为了让他能上名校所付出的代价。明明的父亲赵先生介绍说,他们夫妻俩每个月的收入共计7000元左右,每月的通勤费就在2000元左右,为了让孩子去名校,他们购买了校区房,成了名副其实的房奴,加上每月近3000元的购房贷款,一个月下来工资所剩无几。据记者调查,为了让孩子上名校,不少人不惜倾家荡产购买校区房,在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参加各种各样的早教班、特长班,巨大的物质压力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打上了“孩奴”的标签。对此,相关专家提醒年轻的父母们,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论是生理、心理还是储蓄上的准备。不要盲目追风更不要不顾自己的能力所及,尽量做到量力而为。

    80后孩奴经典形象

    “80后孩奴”,是一个新名词[1],用来概括形容80后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80后孩奴

    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当上了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

    80后孩奴近日,一篇网帖《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引发热议,也使得“孩奴”继“卡奴”、“车奴”、“房奴”之后成为80后的又一重身份,引发了众多80后夫妇的忧虑。

    在"房奴"之后,又出现了80后孩奴一词。而且目标直指80后,不知发明此词的是60后、70后,还是80后本身。也许发明者以为“80后孩奴”一词包含了对80后的“理解”“同情”和“关怀”。可我听到此词后甚感不爽,甚至觉得80后孩奴是对我们的“诬蔑”。我们80后真的如此的不堪一击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徐安琪研究员根据2008年的物价水平,核算出徐汇区的孩子从刚出生到30岁,家长共要在孩子身上投入49万元。难怪有网友解嘲道:“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

    任何人的肩膀都不是白长的。就是要承担责任的。当然,不同时代的人要承担不同的责任。80后的也不例外.是的,在买房上遇到了难题。不能享受父辈们所享受的“免费”或“便宜”。即使如此,难道真的成了房子的奴隶吗?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承担起了对父母的责任,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着贡献,同时也实现的自己的价值。从来没有觉得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追求就是“房子”。“买房”和“还房贷”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怎么成“房奴”了

    “80后孩奴”。难道连对孩子的责任都承担不起了?"上有老,下有小"哪个时代的人不要承担?怎么到了80后就成了“孩奴”了呢?我是80后出生的,在我之前还有70后出生的姐姐。作为一个多子女的家庭,虽然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现在,可父母从来没有觉得我们是负担、是累赘。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很多做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把最后一口饭留给孩子,他们说自己是“孩奴”了吗?**时期,一家人老少好几口疑似,年龄最大的老奶奶在病床上说:全家人谁都可以死,但是未成年的那几个孩子一定要活。他们觉得自己是“孩奴”了吗

    不可否认,房子问题和孩子问题让我们觉得有点“沉重”,有时候,肩膀觉得疼,心里觉得苦。我们也希望能“轻松”一点。但是我们决不是“奴隶”。我们创造的是自己的生活。马上就要进入老年社会了,养老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难道还要再创造一个“父母奴”?真是不像话和荒唐。再回到80后孩奴的问题上,相对于父辈甚至70后,我们有了更多的生理知识和教育知识。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更为宽松和*的成长环境。在孩子从孕育到成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能以更加“互动”的方式完成。这将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不要说自己是孩子的奴隶。说句不客气地,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是“孩奴”,当初何必要生。80后孩奴是对80后的又一次诬蔑!

    80后摆脱“孩奴”五大攻略

    吃——重营养不重价格

    穿——式样和材质最重要

    用——适龄化和多样化为

    住——细节同样很关键

    行——正确区分正规品和仿制品

    “孩奴抑郁症”表现

    概述

    孕前忧郁比较普遍,但如果比较极端的就是患上了抑郁症,其原因一是与自身性格有关,二是所接受的全是有了孩子不好的一面。

    治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