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18章偶像

    “杨老师,听说明天学校放假你们要去县里开会?”下课后,消息灵通又急切盼望放假的几个同学围着班主任杨铁成笑着询问道。

    其实老师早就知道这事,可是他还是很有分寸地说:“这事很有可能吧?可到现在我还没有接到学校的通知。”

    一直等到晚上放学,杨老师才在班里宣布了明天放假的消息。目睹这件事让我十分敬仰他为人的这种严谨,还有那干练、准确的语言表达,特别是他做事讲原则、讲分寸的性格更令人敬佩。

    杨老师家乡在几百里之外的酒泉县,他是从嫩江名牌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来学校工作的,我相当佩服他的语文水平。

    每当学校广播站播颂他写的稿子时,我会停下来手里做的事,一字一句的细细品味着。常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为他那精彩的文章拍手叫好,往往在心中赞叹不已,可以说羡慕得五腑投地。

    欣赏着杨老师的写作风格,作文课上我总是想方设法地把他文稿里的美词佳句嵌入自己的文章中,之后会沾沾自喜一番,骄傲的引以为荣。

    他身上还有股子独特的人格魅力,做人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当年为了打牢我们的语文基础,弥补教材上被删减了的那些知识,他超出教学大纲的范畴,课堂上给我们额外讲了语法、逻辑、修辞等一些内容。应该说在那动荡的非正常年代,他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的教学上添了很**烦,还担着被上级领导批评怪罪的风险,实属是难能可贵的。

    没多久杨老师便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每天他在班里的一举一动,甚至连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新奇,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品味着。可以肯定地说,毕业后他的做人与为文都整整影响了我的一生。

    那个年代自学书籍很缺乏,为提高语文水平,我从屯里的中学教师唐文贵手里借来了《语文基础知识》。看到语文知识这样详尽的书,我视为珍宝。知道这本书不可能在自己手里久留,便用大本子一页一页地抄下书上的所有内容,以备将来随时翻阅。

    为讨好唐老师下次借书容易,送书前我把这本书每一页纸的上下两个角,都用熔化的白蜡浸涂固定得很板正,还包上了书皮,这让候老师非常感动。

    读上这本书让我开阔了眼界,课堂上杨老师提问我的时候渐渐多了,我的语文成绩也跟着逐渐好转起来。

    “此文用流畅的语句叙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故事完整,叙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作文本发下来了,我在座位上认真地看着老师给的评语。没想到这篇作文老师竟给了“优”的等级,这可是入学以来的第一次,心里不由沾沾自喜。

    “鲁强同学,你把作文朗读一遍给同学们听听?”正美滋滋地琢磨这作文呢,突然听见杨老师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