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章庆德三年秋.曾荣

    三日之后,船至曾府,此番钱氏为亡夫立嗣而来,到曾家之前对于两家的种种牵连自然有刘婶一番吩咐与清乐。曾氏乃续弦,未过门前便有一位长子曾荣,和一位已经嫁出去的女儿,而曾老爷的二子曾裕乃曾氏所出。

    待清乐随着仆人们到曾府已然是夕阳西下,因慈儿跟着钱氏的丫鬟早就到了府中,半日未见慈儿清乐难免心中隐隐不安便有些恍惚。

    忽然周围的人都跪在地上,清乐才从恍惚中惊醒被刘婶瞪了一眼便不知所就的跪下。耳边传来一个男声道“刘婶也不必客气,咱们本就是一家人自然不必讲那么多规矩。这边院子,父亲大人早就嘱咐我们收拾妥当。若有什么不便,讲于我也是一样的。”

    刘婶脸上带着几分笑意道“自然不敢劳烦大少爷,听说你去年中了举人只当是用功读书才是要紧事。怎么能因内院这点子琐碎耽搁了您的正事?”

    听到刘婶这番推辞,他却也不再多言只是笑着对着自家的下人道“作为曾家的长子只当为双亲料理家政琐碎之事,方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

    刘婶讪讪一笑,点头应承道“少爷说得极是,只是刘婶是个粗人实在不通什么文的……若有什么礼数不到的地方,只当要向少爷请教。”话毕刘婶又对着那少年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番礼。

    清乐用衣袖擦着额间的细汗,悄悄打量着侧对着自己的少年。只是那一眼,让她忍不住惊出一身冷汗来。那双犀利的眼睛恰好漂着自己这边来,清乐低下头心中却忍不住一阵思量。曾家大少爷此番来仆人的院子究竟是何意?!曾家二子,长子母亡故还有一同胞姊妹。二子便是继室曾氏的独子。

    显然钱氏若想收养子嗣,必是从这二人中选取。按照北晋朝的法令,钱氏极有可能收养的便是曾家的二子曾裕。

    钱氏的要求,身为兄长的曾老爷自然是无法回绝。甚至作为父亲,他可能更希望用这样一种安排避免兄弟日后的家产之争清乐心中不禁盘算着。那么钱氏收养谁,便会成全另一个人的好运,留在曾家做唯一的继承人。

    曾氏作为继母曾裕是她在曾家唯一的支柱,便是日后她如钱氏一样守寡也有亲子奉养,是她所有的本钱。况且,作为一个母亲谁又真能舍得将自己的亲身儿子交与另一个女人抚养。那么,曾家若有什么争端。对弈的两人便注定是眼前几分圆滑的大少爷和精明厉害的曾氏!清乐和慈儿跟着钱氏,只要不卷入曾家的这趟浑水便能暂时有个安全的栖身之地。

    清乐正在思量之际,忽然耳边传来一声低语道“那个孩子是谁?”刘婶一愣顺着曾荣的手指望去,便见清乐跪在地上瘦弱的身子一颤一颤一番受惊的模样。

    “您说的是乐儿啊!她不过是我们路上遇见救了的一个落水的孩子,一个孤儿还带着不会走的妹子。夫人见乐儿懂规矩人也老实,不想见他们走投无路做了恶事毁了一辈子便收留了他们。”

    曾荣望了她一样,佛袖而去。

    穿过一道长廊刘婶忽然低语道“你也莫怕,他们贵人的事儿只消我们不参合进去必也惹不出什么祸事。”

    清乐感激的望了一眼刘婶,虽然心中已然有了主意。不禁叹了口气道“你是大家子的出生,自然也不是个普通的孩子。可别忘了自己的如今的身份,做下人的就该做好下人的本分。”

    “多谢刘婶提醒。”清乐不知为何会招致如此说教,却也不敢言半点委屈之说。

    刘婶转过脸望着她单薄的身子道“去看看慈儿吧!你们兄妹俩也几日未见了。”

    清乐听到这话,掩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便点点头轻快的朝着东边的门走去。走进东边的院子便听见一阵子哭声,清乐一惊却在推门的时候有些犹豫。

    “你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真真是不知好歹的……老娘辛辛苦苦伺候你,居然还敢将东西吐出来!小东西,你真以为自己还是钱家小姐!要不是看在夫人的面子上,老娘才不伺候你给我吃!还敢哭!”清乐隔着门,听到院中的打骂声和慈儿越发细小的哭声。一声一声的甚是揪心,可她却连推门的勇气都没有。

    忽然之间她觉得自己是那般无力懦弱,可理智告诉她此时唯有忍耐二字。明明知道慈儿在钱氏身边是好事,被下人照顾不周她亦要带着感恩之心对待给她们一条活路的钱家每一个人。可是,清乐还是忍不住眼眶里的泪水流了下来。

    慈儿的哭声终于细碎到听不见了,可清乐的心却被揪得更疼。她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却也要跟着自己受罪过这般的日子。想起背着慈儿逃难那两年的流离,好歹她们终于有了栖身之地,终于不用生活在被追杀的恐惧中惶惶不能终日。好歹她们是比以前那些忍饥挨饿的日子好过些,想到这里清乐颤抖着眼眸,藏在衣袖中的手拧在一起挣扎了片刻转身离去。

    走了几步不禁回望了那扇门,心中安慰到其实……还好。只要她们都活着,总是会有机会让自己为慈儿博出一条好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