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三章 无名之计(一)

    上午和莫逍彦商量好,下午君逸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图纸去了东江南边,历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只见这里青草生机勃勃,足足有半人高。可惜地广人稀,除了一片集中的残破房屋,再也不见有其他人烟。

    残破的房屋还是原先的一个小镇留下的,剩下的,都被夏天的大水给冲了个七七八八,顺着龙王爷不知漂到何处。

    君逸沿着东江南边明查过后,发现治水一事,嘴上说着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

    这里穷山恶水,四处因迁移人口过多而导致荒无人烟;地势高低不平,一人高半人高的小土丘数不胜数;土质硬如磐石,不利于挖掘。

    君逸皱眉深思片刻,拿起毛笔记下什么,然后继续围着这一大片地转悠。

    东江奔腾不息,穿越两个大国,它周围一带的地方怎么能用“一大片”来丈量?

    君逸一番查探下来,口口声声说要跟着他的人早就累的瘫在地上不想起来。

    只有君逸,他还在孜孜不倦地记录资料。

    这里离莫府太远,君逸征求其他人意见,干脆挑了个地势较高的位置扎下帐篷,篝火为伴,野风作陪。

    过了一周,君逸才把众人召集起来,商量这一片地的事。

    青帐内,摆放着一方雕花乌木桌,桌边围坐着凤城有头有脸的人物。

    凤城城主莫逍彦,知县钱鼎,吏部令使苏文史,户部书令使孙霖等等。

    莫逍彦和钱鼎都见过了,苏文史和孙霖却是头一回见。

    苏文史年过半百,有些发福,满脸严肃。

    而孙霖则是年纪轻轻,生得一副尖嘴猴腮的模样,让人看了无法心生好感。

    这两人,一个掌管人力资源的调配,一个掌管田土地册,想要动手治水,还必须让他们两人过目才行。

    君逸在桌上铺开东江一带的地形图,沉吟道:“向阳镇是历年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这里不但地势低凹,而且高低不平,不利于开垦荒地、住人或放牧。”

    “倘若在这里修建水库,疏通河道,将会引来其他过路的商船,届时会为凤城带来更加频繁的贸易往来”

    听到这里,捻着八字胡的钱鼎眼前一亮。更频繁的贸易往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凤城将收上更多的税!

    钱鼎眼前飘过一堆金灿灿的金子,咂吧咂吧嘴,继续听君逸的计策。

    “尽量引小流汇聚成大流,虽然危险,但是便于管理。治水之方,堵为下策,疏为上策,君某查过历年治水记录,发现上面无一不是西堵东漏,堵,也是一种方法,运用得当才是治水良方,运用不当则会造成下游洪水泛滥”

    君逸说的头头是道,言谈微中,让在场的人铭记不忘,念兹在兹。

    然而说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回事。

    苏文史同孙霖商量过后,开始发难了。

    苏文史:“君主事言之有理,但你有没有想过,开凿水渠,建造水坝需要多少人力?需要多少时间?需要多少银子?加起来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君逸一阵沉默。

    莫逍彦悠悠说道:“苏令使所言极是,按照君主事的计策,的确要花费不少精力,不过”

    “不过君主事的计策,可令东江一带至少在百年之内不再有大规模的洪涝,说起来,还是君主事的计策较为实用。”

    乌木桌边围坐的人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月明星稀,漆黑的天空苍远辽阔。

    月下的草坡上,坐着一位白衣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