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七章 回京之途(上)

    从居照山回来后,果然姜姨娘和财管家已经开始打理着准备回京的各项事务了,满院子都能见家仆在匆匆整理一些东西,打扫,收拾。

    其实荣德公王元贤携家眷到夜阳别苑避暑也不过月余的时间,还是因为王元贤在礼部任仪制清吏司郎中,这是个文职,平时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务。在非科考之时,闲时居多,所以能请恩到一个月的避暑沐休。

    景王和王元贤同在礼部任职,都是一司郎中,正五品,不过景王担任的是主客清吏司的郎中。主客清吏司隶属礼部,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和王元贤同级,但职务的不同决定实权的不同。这主客清吏司便是礼部四司里最悠闲也最清水的部门,想来皇帝对这些一字封王的皇弟们还是有所忌惮的。

    如果今年恰是科举年,那么王元贤是拿不到避暑沐休的,因为沐休一个月后便已经像现在这般,到了七月。而科考时间是秋八月,俗称秋闱,而身为仪制清吏司掌管科考和学校的王元贤当然忙不过来。

    把钱妈妈说的,和自己想的一结合,王珞发现,明年她还想和王元贤姜姨娘一起来梧州夜阳别苑避暑的希望破灭了。这就说明她和齐子祯将会有整整一年都见面不到,再见的话,估计要后年才能来梧州避暑了。

    虽然王元贤和景王的宅邸都在上京,但王珞知道,上京水深,规矩大,而且她自己不过是个庶女,在上京公府肯定会被夫人所管制的,绝不可能像在这里一样。这里只有姜姨娘一个,又得王元贤宠爱,还和财管家一同管了别苑的事务,王珞身为姜姨娘的亲女,自然能在这里得到优待。

    不过这若是回了上京公府,那又另说了……只会是更加的没有自由的了……

    只是王珞虽然犯愁,但回上京的事还是继续进行着,等到七月初一,夜阳别苑里从上京公府里来的家仆都收拾妥帖准备迎着老爷,姜姨娘,王珞上马车启程了。

    从梧州回上京,清晨出发,拉马车若快,约入夜后能到达上京城。但王元贤并不赶时间,于是路线便安排成在居中的攸城歇息一晚,第二日继续赶路,也能午后回到上京。

    姜姨娘王珞坐在一台马车里,有芙英和钱妈妈一旁服侍着,小几子上搁着几盒各色点心,几个人时而说笑几句,倒也不发闷。用午饭的时候是在一小镇子里解决的,后来便又开始赶路,争取在天黑前到达攸城,好投宿休息。

    王元贤骑马,觉得热了也回马车里待上几刻,这会到了中午,马车一停,王元贤自己打了帘子上了车来,芙英连忙给他在姜姨娘边收拾了个座位,他坐下后,笑着道:“前面就要到攸城了,财管家已经打马先去找好合适的客栈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去那里找个好酒楼用晚饭。”

    “老爷费心了。”姜姨娘微微颔首,笑道。

    “谢谢爹爹。”王珞也跟着道,老实说她的确也有些饿了,不知道前面停在哪个镇子上,也不知道热闹不热闹,想着便炸了眨眼:“爹爹,攸城是什么样子,人多不多,热闹不热闹?”

    “你总是最多话要问。”王元贤听得她声音娇脆,忍不住捏了一捏她的小鼻头,温声道:“前面的镇子听说是叫潞水镇,据说还是蛮多人的,有些热闹,应该会有好地方用饭,你们不用担心。”

    王珞笑着嗯了一声,这王元贤虽然妻妾众多,教训起子女来像王璟也不含糊,但她必须承认,大多时候,他对自己这个小女儿还是比较宠溺爱怜的,甚至也喜欢她的有些不过分活泼。不管是因为姜姨娘,还是因为她自己讨喜,这总归是一件好事。

    于是几人又随口扯了几句闲话后,便逐渐听到马车窗外有了人声,愈来愈多,似乎是入了街道和人群。又过一刻后,马车终于停下来了。

    这时跟车婆子的声音响在车窗外:“老爷,姨奶奶,五小姐,福来客栈到了。”

    芙英应了一声“知道了。”然后先打了帘子,下去,踏上已经准备好的落脚凳子,然后服侍王元贤和姜姨娘下车,最后钱妈妈将王珞也抱下了马车。脚刚沾了地,王珞才发现自己站在一个黑漆灰瓦的墙边,朝前面看过去便是一栋两层的老阁楼,门厅上高挂着一块漆着红色字福来客栈的牌匾。

    而门前那头一溜小摊,支着会白布棚子,或卖吃食、或卖玉器、或卖绢扇茶盅等日常之物,琳琅满目,什么都有。人来人往,的确是比较热闹。

    而财管家领着王元贤,姜姨娘,王珞朝客栈里进去了,身边围着丫鬟、粗使的婆子和人高马大的护院,一看就知道非富即贵,普通百姓自然不敢靠近,但却暗暗目露艳羡和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