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八章 明里暗里权名利

    现在每天的下午都是夏木晚最为悠闲安逸的日子。食材等物一早便让厨娘王婆子准备妥当,她只需要检查一下食材的新鲜度,以及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便可以与青玉坐在厨房里随意聊天,时不时的查看一下炉火的大小,一个下午就这样慢慢的消磨掉了。

    王婆子每次闻着砂锅里那香味浓郁的汤汁都忍不住的垂涎三尺。夏木晚心里自然知道,便每次都提前盛一碗出来,满面笑容的端到她面前:“王婆,您是家里面的老人。这严府上下所有人的喜好再没有人比您更清楚。您尝尝,这汤太太可还会喜欢?”

    “这,这可怎么好意思。”王婆子兴奋的双手使劲在围裙上面揉搓两下,“这是要给太太少爷们的,我们这些下人怎么可以尝鲜。太不合规矩。”

    夏木晚笑着也不催她:“就是因为您最知道太太和少爷小姐们的口味,所以才让您把把关。这样我也好放心不是。您就帮帮忙,尝一口吧。”柔着声音似有些讨饶。

    大少奶奶连这种姿态都做出来了,王婆子自然也不再客气,拿过来一饮而尽,擦抹着嘴真是爽快:“大少奶奶的手艺真是没话说,太太绝对喜欢。”随后便跟着一连串各式各样的恭维词,只把这碗汤夸得是只应天上有,人间但得几回尝。

    “哪里。”夏木晚谦虚道,“只要王婆您不嫌弃我总是占着厨房妨碍您做事便好。”大户人家的厨房再大也不是让人聊天的地方。可是,别的地方又哪里比这里更加自由。即使被所有人盯着,可是却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反正,那些瞧热闹的下人也没人胆敢走进来。

    王婆子胆子再大也不敢去轰大少奶奶出厨房,更何况现在每天都有汤喝。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现在别说只是在这里闲坐,便是烧了这厨房,她也不用心疼。“这么多的大户人家,又听得有几位少奶奶会亲自下厨房调汤弄水的。大少奶奶这份孝心连天地都感动的,老婆子哪里敢有嫌弃一说。”王婆子嘿嘿笑着退出去,“您坐着休息,我先外面忙去了。”

    青玉看着王婆子退到外面远远的,这才开口道:“小姐啊,那么好的汤,为什么都要给她一碗,真是浪费。”明明是个厨娘,嘴还馋成这样,真是让人瞧不上眼。

    夏木晚随手在案上拿过一根筷子,叮叮咚咚的敲着那只空碗:“青玉啊,你只看到了她的贪吃,却为何不想想她何尝不是一个试毒人。”看着青玉一瞬间怔愣的表情温柔一笑,“这严府有这么多眼,这么多嘴。你认为哪条消息可以逃得过何夫人的耳目?”说多了又要吓到那个小丫头了,还是算了吧。

    “再说了,不过是一碗汤而已。占了他人的地方,不给人一些好处,怎样也说不过去吧。”以这句做结尾,小丫头就不用再发呆了。

    不管青玉有没有听懂,这段话算是这样空过去了。再想一想近几日夏木晚的举动,青玉一直好奇的一个问题终于还是忍耐不住的往外问:“小姐啊,你和姑爷到底和好没有?”看不懂又想不明白,“我和洛尘站在一边,看着你们一会儿好了,一会儿又恼了,真的是看不懂。”太过考验人的头脑。

    夏木晚难得也是一愣,手中的筷子不知不觉的停了下来。到底是好了,还是恼了,说实话……为何连她自己也有些看不清楚了。

    “千年万年,我也等着你。”

    这句话是说给最亲密的夫妻的情话吧,可是,为什么他那样一度惹怒自己,然后又要说的那般的柔情。这样的柔情,说的她根本就不敢信。

    不是没想过自己的夫君是他,今生今世便也只有他了。可是为什么,自己总是摸不透他的心思,不知道他的哪句话是真心的恼,哪句话又是假意的笑。思量来思量去,唯有一件事是她方才想得明白。

    严莫寒,你娶我,不过也是被迫。只因你的眼盲,所以你我皆为棋子。在这家中,都不得丝毫自由。这样的相似,却不得相互依靠。现如今,也只能盼望,不要再相互伤害便好。

    晚餐时间一到,汤的时间便是刚刚好。夏木晚自让人捧了这锅汤,一路直去上房,途中青玉是要回客院的。说不动便不说,夏木晚只叮嘱她一定要将院门闩好,看着她一路平安回去便安了心。

    只是今日进了屋中,夏木晚直觉多了一个人的位子,转头问道:“今日老爷回来了?”总是忙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见这位严家当家人一面可还真是困难。其实认真想一想,真正见不到的人,应该是严莫楚的娘亲。那个总是体弱多病,从来没有出过自己院落的姨娘才对。

    总是见不到的人,现在想起来,难免真的很好奇。

    一旁的小丫鬟回话却是出乎了夏木晚的意料:“今日隔壁府中的贾夫人过来了。”

    贾夫人,想想就不喜欢的人。夏木晚轻轻叹了一口气,今日的饭桌上又不知道会说些什么出来了。可是又是不能规避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去迎接。走进去,果然当先一眼便看到贾夫人似笑非笑的一双眼迅速盯了过来,那一瞬间被人紧迫盯视的感觉可真的是很不好受。却还是柔顺规矩的下跪:“娘,婶婶,厅中都已经准备完毕。”

    何夫人呵呵笑着抓起贾夫人的手,连声说着便往出走:“这几日木晚煲的好汤,弟妹若是不尝一碗,那可真是白在这里坐了这半日。”